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不知不觉,2023年第一个风靡全网的“超强IP”——ChatGPT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阴魂不散”了大半个月。2月7日,百度宣布其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ERNIE Bot)正在冲刺阶段,将于3月内完成内部测试后,面向公众开放。一夜之间,打工人更慌了。

AI能否成功抢走大家的“饭碗”?未经实践的观点,都是伪结论。

DECO从设计行业出发,邀请了4位有相关经验的嘉宾: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胡杨、用算法做椅子的数字艺术家张周捷、拿AI做客户服务的特赞创始人范凌、留日建筑专业学生野居,和他们聊了聊与AI的“相处模式”。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就像Photoshop诞生后,它没有取代修图师,但淘汰了不会用Photoshop的人。”如何与AI一起进步?他们的亲身经历,也许能让你在焦虑和危机感中,找到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

以下是4位受访者的自述。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说实在的,我用AI工作特别少,因为我觉得它有问题。我有时候会拿AI做一些绘画,但不是工作。

大概去年十月份吧,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些AI绘画,特别精密。然后我就觉得AI确实能完成特别大的工作量,还挺神奇。后来我自己也简单试了一下,它一开始生成的图都挺奇怪的,缺胳膊少腿。可能那个东西你要迭代很多遍,那些知名的大咖们,他们在后期也还是需要其他程序辅助进行大量修正。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AI绘画作品《鬼吹灯系列之昆仑神宫》 ‍

图源小红书@Sean会AI

大家可能是看到AI能画画,才会想到把它用在建筑设计上。但毕竟 画画跟工程设计领域差异太大,建筑学作为“工程+艺术”的复合型学科,需要遵守的条条框框就跟法律一样。

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认为AI它只能进入最前端刚启动项目方案的一个意向阶段。相当于我们设计前期可能会在网上找一些意向图来辅助设计,希望快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画面的认知。

比如前期用AI介入,你给它一些关键词,或者可以用手画草图,不必很清楚,你画几根线拿给AI去进行运算,它就会在很快的时间内, 一两分钟、两三分钟,哪怕我们多做几个迭代,半个小时就能出一堆东西。但没有AI的时候,我们就要拿来先把它深化、再建模,如果理解错了草图的概念,可能一周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说白了就是AI快速地替你往前走了一步,这一步为后台的工作节省了前端验证方向的很多时间。

但一旦方向相对明确了,你还是要拿回来自己重新做设计。回归建筑本身的工作流,把所有核心的理念生成,这些目前AI是做不到的。对于建筑,我们是需要它有一个设计逻辑,不管是形体概念或是体块生成的平面功能和造型体量之间的联系。但是 AI它没这些东西,它就是一张图片,相当于一张画,其实是没有准确性的。

所以AI其实对我们的帮助就很小。不过如果你认为这个图呈现的效果是美的,你可以倒置反推。我们先知道结果,再把整个运算过程梳理出来。但通过结果去建立计算过程实际并非传统的工作模式,这也是为什么 AI一直被质疑,也一直有人探讨,包括职业道德的边界。

如果可以把建筑中一套完备的逻辑全部讲清楚,那可能是一个几千字的文章。 人脑自己本身的算力也很强。比如你学习了5年专业课,你在工作中积累了十几年,大脑处理数据是整合了所有这些东西进行运算的。 你就想想如果把这一套东西完整搬到电脑里需要做多少?所以我真不认为它是几个关键词能说清楚的事。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令人心动的offer》第四季节目画面

从另一个角度讲,目前AI技术仍是基于高算力,并不具备自主意识。但在人类社会里情感的占比是很大的。我们就拿节目里的某些场景来讲,密云水库那一集,他们要做一个户外的解压空间,需要在山里面去感受很多东西。 在山里走动,你可以闻到树木的气息,踩在落叶上听到碎裂的声音,也可以从远处看到开阔的水面,带给你内心情感上的这些东西,你怎么能够用语言量化为一个限制条件给到AI呢?

人可能会因为冬天在场地里晒了一下太阳,想要把夕阳的景色给到用户,然后在房子里去做一个西向的小阳台;但换一个建筑师他可能觉得西晒很难受,因为他夏天去的,就觉得这边一定不要开窗子。每一个人对于接受到外界给他的信号,在不同时刻的那种偶然性都会被最终指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我一直认为某些情感的突然出现是会左右你的行为的,但机器人不存在这个问题。就现阶段它是基于计算得出来的一个解,你只能不断修改它的边界条件去形成不同的变化。对人来讲,有可能突然某件事情触动到我了,因为我情感上接收到了这些信号,做出一个完全不在计算范畴内的行为。 这才是创造最有魅力的部分,它有可能解释为既合理,又超出合理本身推导结论的一种意外,这个才是最美好的东西,也是创造力的来源。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我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计算机它是可以做设计的。从2008年在英国读研开始,我就尝试用算法来做椅子,当然动作还是比较慢,一点点探索。

2009年年底的时候,我通过一些参数化工具写了一些基本的程序,然后生成这些椅子桌子什么的,2010年做了第一批作品做出来展览,概念上还是非常纯粹的。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张周捷2010年制作的首批测试模型

2017年的时候,我全程看了AlphaGo和李在石的人机对弈比赛,当时触动很大。相对最近的ChatGPT,那一次的冲击要更大一点。

这个比赛刺激了我一下,触发我赶紧要加快探索。 我想计算机既然下围棋能下得过人,那么做设计肯定也能做得过人。设计本身是满足需求的一种很理性的行为,也是一些逻辑。有些东西说不清楚,但其实这是一种直觉,就像下围棋也靠直觉这种经验力。 计算机它也能训练出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可能比人还准。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2018年设计上海期间,

首次亮相的近百把形态各异的椅子

所以我2018年就把想要的东西做出来了,说明技术是可以的,无穷无尽的椅子能够通过一套算法生成。然后去年这个节骨眼上,又到了一个新的“生而不同”的阶段,不光要生成,而且质量又要非常好。但不同的两个阶段都在延续用数字算法创作内容,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应用到AI技术。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2022年,张周捷的实验项目“MeshRare”正式上线,

来自四个数字艺术家具系列的

25把座椅集体“大合照”

数字技术(算法)和AI,这两个是有一些区别的,就像高德地图和无人驾驶的区别。我先实现了高德地图,才有可能再进一步实现将来的人工智能。 现在有点像是人和机器协作的一个过程,还不是机器主导的,以后可能会持续迭代。我觉得一定要有个观念,把基础打扎实,你才能往上累进一步, 人工智能它是一个金字塔一样的东西。

一个新技术出来就会出现一个热点,ChatGPT出来了,以后还会有新的东西出来,每一次都会引爆人们对技术的一种狂热。但时间一过,热度一过,它又会回归到技术本身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价值这个问题。计算机会代替很多人的工作,这是顺其自然的。原来我们觉得创造力是人最宝贵的,但是现在发现 创造力可能先被替代掉。

我们以前要创造,比如做个雕塑,要去画个图、做个草稿,你脑子里面其实已经有这个形象了,但要花好几天时间把它捏出来。计算机可以把你脑子以外的东西也一次性直接呈现了,这样大大提升了效率。只要你有想法,用电脑就可以快速实现,创造力的门槛哗地就下来了。 没有画画能力的人,借助人工智能也可以画画,因为计算机它其实逐步替代了后天训练的那些技能层面的创造力。

就像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的设计师,家具、平面、网页设计师……我想大概也是会被替代掉的。我觉得不管是设计师还是其他行业的人 ,要想不被机器取代的话,核心还是要构建自己独特的价值能力。未来很多人都可以做创作,因为门槛大量地降低了,你只要有创意就行。那些模式化、标准化的东西价值越来越低,最后就边缘化了。所以还是要回归到“生而不同”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到底哪里不同,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可能要回归到比较深刻的问题。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开始玩儿了,而且也已经准备付费了,它确实是很让人上头。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生日,我实在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就把他的形象跟ChatGPT描绘了一下,然后它就给了我一个礼物的答案,我最后买的东西确实还蛮合适的。

在我们工作中,利用人工智能为客户服务的相关业务简单来说分为两大块:

第一,给中大型的企业去做内容管理系统,用AI对内容进行打标签和分类。因为 人的介入,机器越来越能“看懂”系统里各种各样的内容,从而支持搜索、智能、推荐、分类等更多场景。第二是用AI去实现内容的生成和优化。基于已经存储的内容,可以用AIGC很便捷地进行二次创作。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特赞内容管理系统MUSE DAM界面

其实在八九年前,我就想用上一代AI技术来解决一些创意设计的问题。经过大量训练以后,对于简单且重复性内容的生成AI解决得还挺好的,但是代价也比较大:一个是要大量去训练数据,另外就是要花很多时间去教机器怎么操作。

所以我觉得AI并不会取代设计师。这个群体永远会存在,只是会持续被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所定义。我不相信工具可以取代人,人只会被用新工具的人取代,人最终还是被另一种人取代。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AI基于文本生成图像(仅供示意)

五十多年前,Computer Graphics(电脑绘图)出现了以后,有了一类新的创作者,他们有些人开发了一些工具,比如Photoshop;有些人重新用Computer Graphics来做内容,比如Pixar(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AI基于风格生成图像(仅供示意)

所以在AIGC时代,应该也有人重新做工具,做“AIGC时代的Pixar”。我们应该去想 AIGC时代的Pixar长什么样、AIGC时代的Photoshop长什么样。同样地,历史上每一个创意概念、思想方法,其实都可以被新工具、新场景再做一遍。

在未来,“不断学习使用新工具”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应该成为人的习惯。

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些我自己感兴趣的AI工具,基本都是基于某一个现有场景来提升用户体验的。比如我很喜欢的一个工具叫Notion,让写作变得更简单;还有Jasper AI,它让营销变得更简单。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我是2021年在国内建筑学本科毕业,去年开始来到日本,准备继续在建筑专业深造,最近还在准备一些作品集相关的设计。

2月初的时候,我的设计刚好需要一些不太规整的东西。因为日本的住宅跟国内不太一样,他们就小别墅那种,每家都建得不一样。我想还原它的街道感,有一个部分就是要有一定的随机性。

我当时觉得用人工去创造这种差异比较难,最后做出来可能很呆。但AI绘图确实可以随机地生成一些东西,我就用Mid Journey去试了一下。你给它输入一些限定条件,它就会给你生成一张图。之后你就不停地改描述语,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你脑子里想的那个东西。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野居出的第一张图

出第一张图的时候我给的关键词比较少,描述不是很准确,它生出来的图就有很多问题,一看就很不靠谱。比如说那些墙全是歪七扭八的,屋顶也连得很奇怪。我反复测试了很久,才发现是因为描述中有一段说的是“阳台相互连接”,它就直接连接起来了,出现这种斜的东西。后来我就改成了“阳台,通过楼梯互相连接”,它就正常了,大概有点感觉了。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反复测试确认问题出处后

AI生成的第一张体块基本正常的图

体块基本正常之后,我就要加一些外形上的因素了。因为日本的房子面宽比较窄,我就加了“细长的体块”,然后它就出现比较符合我描述的东西了。最后又加了材质(木材),然后就越来越贴近。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野居在指令中加了 “屋顶花园”,可以看到植被变多了;加了“街道感”,AI便又接了一些暖光进去。

其实我从得到(上述)第二张图开始就觉得只要继续修正就可以了,不断地修正两三次之后,就得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中间当它产出的东西开始符合我预期的时候,我觉得我要失业了!它只用两小时就出了四五个我觉得还可以的方案,但我两个小时自己建模的话可能也就1~2个,还达不到它的精度。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野居最后想要加入更多限定词的时候,AI开始莫名出现剖面图。

但这个时候我想让它再深化,加入更多限定词的时候,它就开始变得奇怪。最后限定条件加到二十个左右,它出来的东西就没太有变化,你确实会觉得改不出来了。 它还没聪明到那个程度,然后就开始倒退了,可能有点搞不懂哪一个条件该优先了。

另外, AI只是帮我探讨了一下方案出来大概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最后还是要自己去梳理整个建筑的逻辑。

一些单纯用语言很难形容的东西,AI就很难算出来。对于形体推敲来说还挺有意思的,我感觉挺丰富,可它没什么逻辑,就是玩玩还行。像是交通的消防的合理性,类似这种考虑,Mid Journey目前没法核算。

但是,或许这个程序写出来只是早晚的事儿。半年前AI绘图在建筑方向还比较冷门,生出来的图几乎完全不能用,大家都在嘲笑说它还是不太聪明,但半年后就变聪明了,现在我觉得就已经可以用了。它们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是远远超出人类的,可能还是会对建筑师产生一点威胁吧。

AI可以接收指令去模仿一些大师的风格,短时间内去学做出一个设计来,但是它缺少灵魂。 AI可以像解方程一样给出比较合理的结果,但是做不出来一些人观察到的东西、产生的一些想法。人的感触是很主观的。我自己的思想,这个东西它很难做到。

人是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最后做决定的人,然后AI是给ABC方案的那个人, 就感觉像手下又雇了一个小工一样,但是小工没办法自己做完所有的设计。

最后的最后,我们还和ChatGPT聊了一下: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恰如AI所生成的设计作品一般,它给了我们一个既不会令你失望也不会让你惊喜的教科书式答案。

4个没有被AI卷到的人:震撼褪去后,我并不焦虑

你有被ChatGPT“卷”到吗?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监制 | Tango 文、编辑|fun

设计 | 阿星 助理 | 陈丽媛

张周捷肖像摄影 | 张伟豪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投稿方式。

缺椅子吗?一把可以同时在元宇宙和家里拥有的椅子

从工具到艺术,NFT打开创作新世界

你可能想看:
标签: 人工智能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