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起源于元末,色彩鲜艳、高贵、庄重!
提到“景泰蓝”,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的就是花瓶,其实“景泰蓝”不仅可以制成花瓶,还可制成盘、罐、盒等珍贵的陈设装饰品,也可制作成台灯、烟具、酒具、茶具等实用型工艺品。
景泰蓝是北京地区的特种工艺,起源于元末,是外传珐琅工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品产物。景泰蓝造型精美,花纹精细,色彩鲜艳、高贵、庄重,“华美”是它的特征,“端庄”是它的内涵,“高贵”是它的价值,其具有非常非常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明、清时期,景泰蓝是皇宫中最为贵重,华美的陈设品。景泰蓝的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也叫“嵌珐琅”,这项工艺在明朝的景泰年间达到了最巅峰。因工艺成熟,制作精美,蓝釉料就像蓝宝石般高贵华美,所以也被后人称作“景泰蓝”。
景泰蓝是一种集合了各个年代审美与历代工匠聪明智慧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其制作工艺是在元朝末期的时候传入我国的,在明朝时期盛行,制作技艺也发展得非常成熟。“铜胎掐丝珐琅”的景泰蓝制品在明朝景泰年间也达到高峰。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制作一件景泰蓝的工艺品,需要先将铜片打制成铜胎,再将铜丝掐制于胎体表面以成花纹,接着点蓝步序,则更为精细,需要将各色颜料点入对应的花纹处进行填彩、烧制,随后再反复进行打磨、鎏金等三十七道工序才能完成。在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瓷器、青铜器等工艺,还需要运用雕刻绘画的手法进行填彩,所以景泰蓝被誉为瓷器在收藏传统工艺之中的集大成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明清时期,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已经趋于成熟,这个时期景泰蓝基本全为宫廷制作,做工精致,用料考究。明代的景泰蓝制品,用铜做胎,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铜胎的质地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珐琅彩釉多用蓝色制造,这时的制品造型以仿古的居多,色彩深沉而逼真。
清代是北京景泰蓝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特别是在乾隆时期,景泰蓝结合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时镀金的技术已经远胜于明代,镀金厚重。在风格上,此时的景泰蓝工艺品不仅继承了明代景泰蓝的豪华、古典、雅致,还开始呈现出纤巧而绮丽的风格。
清末民初,民间生产景泰蓝的作坊出现,并开始大批量生产景泰蓝。近年来,景泰蓝在国内外各大拍卖市场中逐渐成为新宠,前景不可限量。目前,中国的景泰蓝产品已经远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光彩夺目的景泰蓝,寓意着深厚美好、繁荣高雅、智慧与和平,古时它象征帝王的至尊至贵,今日,它亦代表着中国不朽的文明与骄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欣赏的工艺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我们要时刻铭记它的光辉历史,它的匠人精神,它的传统手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