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期,齐国凭什么与秦国双雄并立,两国君主号称东西二帝?
一、秦齐相争,化敌为友
与齐结盟是其一,为削弱赵国为其二。那时赵国因为国君赵武灵王移风易俗,胡服骑射,赵国国力日渐强大,这也使秦国不得不未雨绸缪。互尊为东西二帝后,秦昭襄王又约定五国伐赵战国,瓜分赵国。而齐国邻居燕国恐惧瓜分赵国的齐国愈强、燕国愈弱,于是便派出间谍苏秦离间齐秦之约,骗齐湣王去掉了帝号,又组织齐、楚、三晋合纵攻秦,秦昭襄王被迫也取消帝号,恢复称王。
二、有帝业之资,无帝王之主
早在西周,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就极高,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命姜太公曰:“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得到征伐之权,成为大国。齐僖公时期,僖公先后主持与多国会盟,又借不向周天子朝觐之名讨伐宋国、郕国,又插手他国国政,逼使许庄公出走,联郑伐鲁,讨伐郑国,齐国始霸。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秦昭襄王尊齐湣王为帝,不过是政治手段而已,也符合了“横强”与“远交近攻”的策略战国,秦王不敢单独称帝,因为那会成为众矢之的,以当时秦国的实力,还做不到以一国之力与六国开战;齐国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释帝号而代之以伐宋,可得实利。让秦国称帝,使秦得有虚名,而招天下憎恶。这是齐得以名卑而实尊。”当时的齐国,在楚、燕、三晋都弱时,还是有实力与秦国一争高下,只不过齐湣王最后不用能臣,听信苏秦、苏代之言,广数敌人,曾经强横东方的霸主,还是被秦国踩在脚底下,成为秦王政一统八荒的垫脚石。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