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创新成果三篇
9月16日上午,2020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暨创新发展峰会在西安举办。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西安,共同分享西安硬科技发展的丰硕成果,研讨交流硬科技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本次大会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陕西省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部门指导,科技部火炬中心、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办。
开幕式上,副省长程福波致辞时说,陕西作为科教大省,长期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继续保持全国第7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第9位,连续四年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而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陕西省委、省政府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形成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等9个方面、38条具体举措,其中包括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对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等等。
程福波说,西安市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对陕西省乃至全国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自率先提出“硬科技”发展理念以来,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八大代表领域的硬科技产业集群聚集发展,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硬科技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可,“硬科技+西安”实质内涵日益丰富,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加速释放,取得的成果务实而丰硕。
陕西将会更加主动地迎合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汇聚全球前沿科技创新技术成果,拉动硬科技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把西安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一带一路”科创中心和国家创新高地,提供更加丰富的“硬”支撑。
本届大会以“硬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要举办开幕式暨创新发展峰会、国家高新区硬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技术要素市场发展会议、中国硬科技科创板上市创新发展峰会等16场活动,邀请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投资家齐聚西安,开展科技交流合作,探讨新时代硬科技发展及国家高新区发展新的任务路径,努力使硬科技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2020年科技创新成果29月19日,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坚持全球视野、国家需求,8项重磅创新成果与政策、5项科创指数与研究报告、6个创新平台与集聚区首次发布,全力支撑北京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打好技术创新攻坚战
发布会上,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原创成果相继发布,振奋人心。
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原创成果——光电子器件及集成技术为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技术、新一代计算机、光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中关村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一系列自主可控的光电子器件,并为诸多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稳定支持。新型储存器件及集成研究同样是“率先行动”计划中的阶段性成果,面向储存器领域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来自中科院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系统深入新型储存器机理、器件材料与结构体系等专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新科技成果。在阻变存储器(RRAM)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引领了机理、性能调控及三维垂直集成的研究,自主研发的电荷俘获存储器(CTM)及电路技术和相关专利,在我国高端集成电路产品研发中首次采用,为我国存储器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量子直接通信技术”,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果之一。北京微芯院首次提出模块化、标准化区块链底层平台技术,研发新型区块链底层平台—“链工场”,将打破底层平台以国外为主流的局面,推动区块链生产由手工作业模式到自动化装配生产的技术革命。
此次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中关村管委会关于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促进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了18项措施,旨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发挥高价值专利和高质量科技成果对中关村示范区及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国际首创产品补贴上限200万元,国内首创产品补贴上限为100万元,《中关村管委会关于推动中关村首创产品市场应用的若干措施》从7个方面着力解决首创产品“首次进入市场难”的痛点问题,推动首创产品的市场应用,打通首创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创信融”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及政策是全国率先利用“金融管理大数据+金融科技+政府政策配套”三位一体的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
促进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服务,中关村进一步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强化政策引领,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打造全球创新风向标
全球创新有哪些最新动向?北京创新在全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创新引领力量之一,中关村在全球科技园区中动力如何?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会5大系列科创指数和研究报告引人瞩目,把脉全球科技走势、洞悉中国创新发展。
施普林格·自然联合清华大学在2020中关村论坛上面向全球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在全球范围内研究遴选出30个城市,构建三级指标体系,系统反映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的综合创新能力和水平。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全新出炉,北京位列第五名。
施普林格·自然创始人戴维德·斯文班克斯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了《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 》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通过追踪独立精选的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数的表现,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继续蝉联第一。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发布了《中关村全球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中关村全球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是首次编制并发布,指数显示,全球最佳创业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硅谷、纽约、伦敦、北京、特拉维夫、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科技园区已经成为这些城市最佳的创新创业标志区。全球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孵化器有36%将总部设立在园区。
构建联动创新大平台
蓄势激发新动能,打造新的增长极。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会6个创新平台与集聚区相继发布,横跨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空天产业、生命科学等高精尖领域,并打造中德合作、中日合作全球示范意义的国际合作平台。
北京市规划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60平方公里)为核心开展建设,到2022年,将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打通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的技术和管理关键环节,形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实现一系列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一批中间产品推广应用。
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项目位于顺义区,构建“起步区、拓展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产业园定位为“德国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地、中德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阵地、中德国际交往与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目前已集聚奔驰、宝马、Ameco、博世、威乐等60余家德资企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到2025年,产业园将全面建成并实现规模发展,成为全球创新资源网络的重要枢纽、国际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汇聚中心。
空天产业聚集区“星谷”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打造全国空天产业创新高地,近期实现500亿元、远期实现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命谷”项目定位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将集中力量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核爆点”。
“会议+展览+交易+发布”四大板块全新亮相,各界精英跨界对话。随着发布板块的结束,除了展示板块,2020中关村论坛的“会议+交易+发布”三个板块已经全部结束。
在3天时间里,主办方共举办50多场活动,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顶尖科学家、著名企业家、知名投资人,围绕全球关注的重大科技议题,开展了广泛而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合作
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拓宽中关村论坛这一品牌载体,对标对表国际知名论坛,进一步提高论坛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努力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集科技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2020年科技创新成果3目前,2020中关村论坛北京科博会正在举行,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北京科博会作为2020中关村论坛的展览板块,共有11个国际组织和800多家中外科技企业携带创新科技参展,这些新技术新应用紧密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不断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人们携带儿童或行李箱过地铁闸机时,常常会被闸门卡住,科博会上展出的通过人脸识别再加上安装类似于人眼的双目图像识别系统,实现了精准识别。
而这套由清华大学研发的医用光学定位系统,利用双目近红外跟踪技术,具有亚毫米级三维立体精准定位功能,可以提高医生在手术中操作的精准度。
此外,还有通过红外识别与多角度摄像头配合,可更立体更精准识别物体的快速安检设备;5G空中悬浮成像系统,让体验者如同置身电影大片的场景中。
【2020年科技创新成果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