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公司3篇

  芯片是指集成电路,或称微电路、微芯片、晶片/芯片在电子学中是一种把电路小型化的方式,并时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芯片公司1 芯片公司3篇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一、环旭电子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ODM/EMS领导厂商,专为国内外品牌电子产品或模组提供产品设计、微小化、物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与维修服务。环旭电子成立于2003年,现为日月光集团成员之一,于2012年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二、长电科技

  由江阴长江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半导体第一大封装生产基地,国内著名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制造商,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长电科技拥有目前体积最小可容纳引脚最多的全球顶尖封装科技,在同行业中技术优势十分突出。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三、歌尔股份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股份”)成立于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中国电声行业龙头企业,也是全球微电声领域领导厂商,主要客户有三星、索尼、微软、华为和小米等。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四、中环股份

  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半导体节能和新能源产业,是一家集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和节能型半导体器件-新能源器件科研、生产、经营、创投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企业。2016上半年,中环股份收入为36.35亿元,同比增长44.07。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增长169%。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五、三安光电

  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全色系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及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六、太极实业

  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半导体封装检测以及化纤帘帆布生产为主营业务,拥有现代化技术装备,年营业收入达40亿元的国有控股企业。1993年太极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通过收购十一科技进军半导体晶圆厂洁净工程领域。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七、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纽交所代号:SMI,港交所股份代号:981),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业务是根据客户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电路设计为客户制造集成电路芯片。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上海。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八、士兰微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以及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方案,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以消费类数字音视频应用领域为目标的集成电路产品,包括以光盘伺服为基础的芯片和系统。主要产品及业务 CMOS、BiCMOS和双极型等消费类整机用集成电路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九、银河电子

  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下属子公司10余家。主要从事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双向有线网络传输设备、核心软件,以及银行、通讯、安防、电力等行业信息电子设备精密结构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排名十、紫光国芯

  紫光国芯股份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半导体行上市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之一。2016上半年,紫光国芯收入为6.46亿元,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为1.50亿元,同比增长12.76%

  芯片公司2

  新股立昂微继续刷新着连板天数。

  立昂微主营半导体硅片和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等业务,正是当前A股最为火热的行业之一。上市至今,该股已连续收获了23个涨停,区间涨幅超10倍,有望冲击万泰生物26连板的新股连板最高纪录。估算下来,该股中一签可净赚超5万元,收益相当可观。

  不过另一方面,伴随着注册制的实施,非注册制下炒新已出现明显降温,有个股上市首日即开板,更多新股涨停板数量较少。事实上,9月以来,新股上市次日开板的现象也频频发生。

  立昂微连续23个交易日涨停

  10月21日,立昂微开盘涨6.71%,首次打开一字涨停板,此前该股上市以来连续拉出22个一字涨停板。

  但开盘不到10分钟该股即再次封上涨停板,上涨9.99%报57.68元/股,尽管之后多次打开涨停,盘中更是一度多次触及涨停,截至午间收盘仍然涨停,最新总市值231亿元,半个交易日成交金额超13亿元,换手率高达60%以上。

  尽管今天未能保持连续一字涨停的记录,立昂微自9月11日上市以来已连续23个交易日涨停。

  据公开资料显示,立昂微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芯片的制造,公司主营半导体芯片的制造;半导体芯片的测试、封装;半导体专用部件、设备的制造。半导体芯片及封装产品的开发、销售;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专用部件、设备的销售及其技术咨询服务;货物和技术进出口。

  立昂微9月11日上市,发行价格仅为4.92元,最新股价较发行价已暴涨10.72倍。该股流通市值为23.41亿,中签后每股最高浮盈超50元。计算下来,中一签可净赚超5万元,尽管比不上一签10万的“大肉签”,但也还算可观。

  今年新股连板最高纪录是万泰生物的26连板,其次是斯达半导,上市后连续23个交易日涨停,中签的股民单签(1000股)净赚13.67万元,成为今年以来最赚钱的新股。

  至此,立昂微成为近期表现最好的新股,是今年以来第5只一字板个数超过20个的新股,暂时排名第二,已追平斯达半导,仅次于26连板的万泰生物。

  公司9次提示风险

  股价接连涨停,立昂微也不断发布公告提示风险。

  10月19日晚,立昂微第9次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风险提示公告。公告显示,称公司股票价格近期持续上涨,自2020年9月11日至10月19日,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首日除外)涨停,公司A股股票收盘价格从7.08元/股上涨至47.67元/股,涨幅达到573.31%。

  据公告,2019年立昂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孰低的净利润下降至8579.38万元,同比下降44.77%。2020年1-6月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孰低的净利润下降至5504.85万元,同比下降16.65%。

  控股股东昨日第三次回复《杭州立昂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问询函》时表示,自己未筹划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他与一致行动人也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

  新股上市表现分化

  纵观之前新股上市的表现,5个一字板以上属于标配。今年以来新股上市节奏加快,但个股上市以后的表现差异也比较大。除部分个股的涨停板数量可观外,也出现了不少上市次日开板的新股。

  10月20日北元集团上市,公司发行价10.17元/股,当日以涨停价14.64元/股开盘。但在上午10点出现罕见一幕,盘中出现开板,股价涨幅一度缩窄至25.86%,之后股价有所回升。截至当日收盘,北元集团收涨38.74%,股价14.11元/股,总市值为509.5亿元。

  此前一天,东鹏控股刚刚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收出一个44%涨停后,上市次日就开板,更早之前,9月25日上市的主板新股中谷物流,也是上市首日即开板。尽管当天收盘中谷物流仍然站上涨停板,但第二天就以跌停报收。9月24日上市的福然德,同样是上市第二天就迎来大跌。

  据Wind数据统计,自9月以来新股炒作降温尤为明显,9月之后上市新股中,已有中岩大地、海象新材、共创草坪、长华股份、中谷物流、森麒麟、众望布艺等多股在上市次日开板,仅收获一个涨停板。

  注册制下,新股的发行速度不断加快。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307只新股上市,其中下半年上市的就达到188只。而在去年同期则有134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上市节奏加快的背景下,新股表现出现分化。

  芯片公司3

  时代变迁,周期重启。在孔令国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迎来它的黄金十年

  2019年年初,一篇名为《中国芯酸往事》的文章被刷爆,作为国之重器,半导体产业风起云涌,一股造芯热潮席卷而来。

  孔令国来到大陆的那一年恰逢中国上一轮的半导体热。2000年,国务院下发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18号文。“我们觉得国内应该要起来了,尤其是半导体产业。”2001年,在台湾从事了多年半导体产业投资的孔令国来到大陆开展投资,五年之后,成立了和利资本。

  日前和利资本旗下南京国调国信智芯基金在当下的资本寒冬中已完成了近27亿的募集,其中一大投资人正是“超级”LP——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简称国调基金。国调基金是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也是全球第二大的私募股权基金。

  “大陆半导体行业发展之所以落后,个人认为根结在于资本市场。投资挣不了钱,就没人愿意投;资本不来,人才也不会想进来。”和利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孔令国在接受投资界(ID:pedaily2012)专访时表示。

  中国芯酸往事

  把台湾半导体投资模式搬入大陆

  来大陆之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孔令国在怡和创投负责台湾半导体行业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其中最知名的项目就是台积电。如今,台积电已是全球最大而且毛利率最高的晶圆代工厂。

  那时,台湾正取代日本,迅速在全球半导体生产链条中崛起。三十余年后,台湾已经成为专业芯片代工领域绝对的市场领先者。仅台积电一家就占了超过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50.8%),2018年台积电的营收达到334亿美元,其中最先进的7nm制程出货已经占到总金额的23%。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当地创投资本力量的兴起息息相关

  彼时,大陆的半导体行业方兴未艾。八十年代,大陆在发展半导体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2000年,国务院下发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18号文,一片狼籍的半导体产业开始从零做起,摆在面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发展出一条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

  全球来看,集成电路在过去五十多年内已经发展成一条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专业的分工方式使其成为近代最成功而耀眼的产业。整个行业链条可分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芯片分销等环节。其中,设计、制造、封装是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三大细分领域。

  台湾半导体的迅速发展正是建立在不断完善的专业分工体系之上,这一切要归功于有半导体教父之称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56岁创办台积电的张忠谋为了跟规模较大的传统半导体公司竞争,想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首创半导体晶圆代工服务。让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设计,而制造就交给台积电。

  从那时起,台湾半导体的创业者突然涌现,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台湾有那么多的IC设计业者。

  2000年,台积电的火种传入大陆。那一年,张汝京离开台积电回到大陆成立了中芯国际,创办初期,有很多人才都是来自台积电。当时,大陆芯片设计领域主要分为两大派,一个是本土派,他们刚刚毕业缺乏经验,更多地是从教科书上学习做设计,或者把一些芯片封装磨掉做反向工程;另一个就是海归派,他们大多从硅谷来到国内创业。

  台湾模式成了最好的借鉴方式。“因为同文同种,台湾的半导体发展模式包括投资模式都能为大陆提供参考。”孔令国表示。

  最贵的天使轮,估值5亿

  我为什么敢投?

  半导体产业具有典型的风险投资属性,周期长、投入大。有知名投资人甚至说道,“投资所有领域都能赚钱,但是只有一个领域是不赚钱的,那就是半导体产业”。

  不止一位知名的投资人公开自嘲,投半导体投得血本无归。在专业投资人看看来,半导体产业是一个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没饭吃的高风险赛道。在孔令国的投资原则中,有一点非常坚定,就是基本不投第二名,这跟投互联网的方式有些不同。

  “手机芯片主要供应商有三家,高通、联发科、展讯。如果现在有任何一家公司跑出来说,我们要做手机芯片。不用看,没戏。”孔令国表示。

  2016年,在元禾原点担任执行合伙人的孔令国投了一个北京的半导体公司。很多人提出质疑:这样一个公司刚出来天使轮的估值就将近5亿,为什么投?

  “其实我们投资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相信人工智能相关的东西在未来5-10年要爆发。”孔令国说道。这家公司叫寒武纪,目前估值30亿美元,是国内首家芯片独角兽公司。

  当时,寒武纪在北京联系过多家投资机构,但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投资,因为大部份机构不相信,中国可以做出这么高精尖的芯片。在接触这家公司时,孔令国就看出,当时这个诞生于中科院计算所的纯科研团队尚缺少大规模量产芯片的经验。

  但是,孔令国有二点理由投它:“第一,他们发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及处理器架构交叉领域的论文,研究水平为一流水平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第二,寒武纪团队师承龙芯,成员不仅囊括了中科院技术精英,也有中国首个通用CPU龙芯一号的核心参与人员。这种行业经验非其他AI团队所能比。”

  更关键的是,孔令国认为自己可以帮他们补足短板。“寒武纪的第一颗商用芯片,就是我们协助找设计服务公司提供后端支持的。”这种需求在业内十分普遍,有些IC设计公司往往能够进行前端设计,但是后端缺团队,常常需要委外的设计服务。

  在产业链上为初创企业充分赋能,提供资源上的支持,是和利资本一直坚持的,也是其独特的投资优势之一。“我们跟半导体厂商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跟台积电、创意电子、世芯等这种市场地位非常强势的公司。台积电在选择客户的时候跟我们创投做尽调差不多,要看设计公司团队、技术、财务报表等。能否获得台积电的产能额度,对很多IC设计公司至关重要。”孔令国表示。

  对人的判断永远是第一位。在这方面,孔令国也踩过一些坑。有些创业团队在拿到融资之后,就开始不务正业,导致整个团队破裂。对人的判断失误,极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投资失败。他更看好具备很强的工程师属性且做事扎实的团队。

  很多公司都在忽悠

  每个细分赛道能跑出来的不会超过三家

  回顾过去的近二十年中,中国资本大潮的最大受益产业是互联网,所有的投资人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被历史的浪潮裹挟着前进。

  半导体产业始终没有迎来属于它的时代机会,所有的资本都转向互联网。那时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所能推向市场的都是技术含量、门槛都偏低的芯片。

  时代变迁,周期重启。在孔令国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迎来它的黄金十年。

  “需求爆发了。”孔令国表示,“从2013年开始,很多新兴硬件出现,包括天上的无人机、地上的服务机器人、AR/VR、物联网、自动驾驶、5G等。新硬件的出现,芯片就需要重新定义,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创业者。”

  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半导体器件需求明显,主要集中在传感器、处理器、网络传输和存储芯片四大类。不管是工业4.0、智能终端,还是无人驾驶,与智能相关的硬件都离不开半导体。

  从国家经济崛起的战略角度上看,芯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地。赛迪智库发布的《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产品贸易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进口集成电路金额高达3120.6亿美元,远超石油进口额,是中国进口额最大的商品。

  进口替代是当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核心。政府长线投资加入,带动社会资本,芯片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热度。2014年9月和2019年10月,两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先后成立,资金总规模接近3500亿元。

  在资本涌入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这股芯片投资热潮背后泡沫化也十分严重。

  “不少公司都在忽悠,很多团队根本不是做半导体的,甚至只是倒卖设备的。”孔令国说,半导体产业每一个细分的赛道里面,最终能跑出来的不会超过三家。

  在半导体投资行业浮沉数十年,孔令国一直努力在做的不是跟随市场舞动,而是尽量保持稳定的投资逻辑和节奏。“对于不熟悉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人而言,参与投资还是要谨慎的。不像互联网,有很多细分市场的规模并非很大,投资时一味的哄抬企业估值,很有可能造成将来退出时得不到预期的收益”,他告诫后来人。

【芯片公司3篇】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