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أ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意见:

  今天,我听了陈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就教材而言,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显得很枯燥,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赵巧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归纳起来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直观生动的活动情境。课的一开始,通过“用三角形拼小船”的情境,很直观的帮助学生展现了1只小船需要7个三角形,2只小船需要2个7的三角形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加法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从表象上理解1个7,2个7是14,21是几个7相加的和,28里面有几个7等等,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算式来源,也是编乘法口诀的基础,为后面学生编写乘法口诀作了很实在的准备。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表格填写的结果和以前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而且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根据口诀的得数学生很快就编出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成功的,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接着教师在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观察比较各句口诀的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交流讨论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说说哪些口诀比较好记,使学生明白即使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3、重视练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转载 于:wwW.dyhzDL.cn :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知识处理方面,能够用“摘苹果”,观察七言古诗词,以及找出《西游记》歌词的数字中隐藏的乘法口诀,算七星瓢虫背上的星星等趣味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整节课,赵老师创建了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是快乐的。

  最后一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找规律背口诀时,我觉得还是看算式找规律更清楚些,便于学生比较;

  其次、自由背口诀的时间稍长了些,还可以多换几种形式背更丰富学生的记忆。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

  (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

  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

  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

  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

  你是怎么办的

  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

  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

  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

  还是一样大呢

  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

  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转载 于:Www.dyHZdl.cn :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

   《倍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

  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认识角》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

  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复习准备。

  1、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笔算。56-13

  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

  二、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三、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1、能很快算出结果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

  2、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

  四、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拆开一捆,与个位的6合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6合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退位减法>)

  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七、练习与应用。

  1、方格中填上什么数最合适。(我怕麻烦,就用横式表达吧,方格也用括号代替了。)

  67-37=(3)045-8=(4)791-16=(8)590-70=(2)0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

  67—39=26(×)32-8=20(×)81-15=76(×)93-27=66(√)(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

  3、解决问题。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习。

  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

  四、重视细节的关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方面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听课记录】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