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教务系统

  常州大学(常大,Changzhou University),于1978年始建,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常州大学教务系统 (点击下图可直接进行访问)   常州大学教务系统   常州大学教务系统

  1历史沿革

  常州大学(29)常州大学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无锡分院,始建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

  1978年3月19日,江苏省委决定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要求先依托无锡市化工局负责组建和筹办。

  1978年4月17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正式启用印章。

  1978年5月2日,由无锡市书法家、革命老干部徐静渔用繁体字书写的“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的校牌挂出。

  常州大学校门牌匾变革1978年5月10日,“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在忍草庵小院举行,会标就拉在两棵银杏树之间。同月,中共无锡市委决定,成立中共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支部委员会和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领导小组,施乐尧兼任党支部书记,常焕文任副书记,洪奇、金延、郑振友为支部委员。领导小组组长为常焕文,成员有洪奇、金延、袁本俭,10月又增补徐野、李惠进为领导小组成员。院领导小组下设政保科、教育科和行政科,先后抽调教职工79人,其中专业教师由17人增加到43人。

  1978年春,在无锡分院创办的同时,江苏省化工厅与常州市委书记何冰皓、副书记章化农洽商,在常州筹办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达成共识。

  1978年4月28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正式启用印章。常州市责成化工局和人事局具体承办建立分院事宜,选派原化工学校教务主任潘祖麟负责分院的筹备工作,到南京化工学院接收93名扩招新生名单,由常州化工厂捐献一批桌椅,腾出原托儿所和一幢职工宿舍作为暂时校舍;人事局则从化工、纺工、交通、教育几个系统紧急选调了37名教职工。

  1978年5月22日,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召开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的校牌挂上了常化厂大门。

  1978年6月12日,常州市委任命李清为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院长,羊淇为副院长。

  1978年6月20日,常州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中共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支部委员会”,由李清任党支部书记,羊淇任副书记。

  1978年9月20日,中共常州化工局党组批准中共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支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李清、羊淇、朱素琴、汪振荣、华金海、蒋鉴平六位同志。

  1979年5月26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复文无锡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迁址郊区马山,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的领导体制,学制四年,在校生规模1200人,毕业生由江苏省统一分配。同年,无锡市马山“五七干校”的所有资产划拨给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撤销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常州分院的在校生并入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

  1980年1月7日,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成立合并后的中共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委员会,任命施乐尧为党委书记、院长,徐野任副书记,洪奇、金延、李惠进任党委委员、副院长。随后,无锡市委又增派范为霖参加学校领导班子工作。

  1980年暑期,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招收第三届新生82人,有机、化机专业各一个班级。12月,分院党委决定成立有机化工系、化工机械系和基础课部,建立有机化工系党支部、化工机械系党支部,撤销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编入所在系党支部。同时建立了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无机、分析、物理电工、力学、仪表、外语、金工机械和制图11个教研室。到1981年上半年,分院党政和教学业务机构基本健全,拥有两系一部17个教研室186名教职工,三届学生439人,实验室8个,藏书3万余册,学术委员会和职称评定办公室也先后建立并开展工作。

  1980年12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改名为江苏化工学院,报国务院批准,并从无锡搬迁至常州建设新校址。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在市委党校原址基础上继续扩建。

  1981年6月中旬到7月底,无锡分院顺利完成搬迁,移师常州。7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苏化工学院。 9月10日,省委批准建立中共江苏化工学院委员会,任命施乐尧为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朱永为副院长,徐爱如为副书记兼副院长,徐野为副书记,孙载坚为副院长。

  1981年9月17日,“江苏化工学院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隆重举行,省、市领导莅临。当天下午,吴文英副书记代表常州市委在红星剧院举行“江苏化工学院成立联欢大会”。江苏工业学院完成了草创过程,常州人民也终于圆了“大学梦”。

  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江苏化工学院成为早期走地方政府与国家部委联合办学新路的高校。

  1992年,学校体制转归“中石化” 直属,并更名“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复调整为以江苏省为主、与“中石化”共管的高校。

  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

  2002年,学校更名“江苏工业学院”。

  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常州大学。

  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功签署共建常州大学协议。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7年7月,学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月,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成立。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

  2019年7月,学校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温州大学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

  2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6月,学校设有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护理学院)、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州大学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常州大学体育学院、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泰然影视学院)、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常州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等17个教学学院。另设有常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近180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5%(博士学位56%);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6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授予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拥有2个省优势学科、7个省“十三五”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学学科、化学工艺学科、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油气储运工程学科

  部级重点学科:

  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学科、油气储运工程学科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 :“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博硕点

  截止至2014年,学校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领域和1个艺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常州大学教务系统】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