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可是大多数学生平时都有粗心、马虎的坏习惯,不善于观察,或者是观察时不够仔细。因此要先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例如: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这样可能就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2.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教学资源
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1)什么是“名堂”?
(2)谁玩出了名堂?
(3)他玩的是什么?
(4)怎么玩的?
(5)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1)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2)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
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
(2)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讲台前介绍。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自问集体讨论解答,这样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阅读文打好了基础。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正确认读“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三、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玩出了名堂。
师:(板书:玩)说到玩,大家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许多美好的事情来,那你对“玩”有什么看法呢?
生1:生2:生3:
……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畅谈对玩的认识,是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开展的,这个自然段带有议论色彩,并且是课文的总括。在此,由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
师:大家对于玩都有自己的见解,可在日常生活中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他们的玩,玩出了大名堂。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指“名堂”)
师:你知道什么是名堂吗?
生123
师:在词典中“名堂”有三种解释。(课件出示)在本文中,名堂是哪种意思呢?
生1:成就,结果
生2:花样。
师:在这里“名堂”到底是“成就”还是“花样”?在玩中又玩出了什么名堂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找到答案。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名堂”这个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此把词典上的释义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选择,可能学生的选择是多样的,但通过接下来的学习,通过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和理解,学生会对“名堂”在此处的意思会有正确而且深刻的理解。)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谁玩出了名堂?
生:玩什么玩出了名堂?
生:是怎么玩的?
生: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随机板书:谁?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大家真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设计意图:从题目展开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初读课文。)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一下标注,然后请教老师和同学。看看通过自己读课文,你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读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老师手指黑板上的问题)
讨论,交流:
生:课文讲的是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师板书:列文虎克)哦,课文讲了列文虎克的事情。
生:他喜欢玩镜片。……(板书:玩镜片)他的爱好是:玩镜片
师:大家可真会读书,有了这么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解决了学生最初的疑问,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为下一步解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通过学习,你对列文虎克了解了多少?生自由汇报。
如果学生说到他的工作。
师:你能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吗?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也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出示2.3自然段)
生读。生汇报:
1:我知道列文虎克是看大门的。
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列文虎克吗?
师:正因为列文虎克的工作很清闲,他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玩自己喜欢的东西。你还读懂了什么?
2:知道他玩镜片,做成了放大镜。(板书:做放大镜)
师:他是怎么做的?
生读句子。(他把厚玻璃——书籍)。
师: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同学们,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
生:很认真,仔细,很有耐心。
师:说的真好,也就是说列文虎克是在很用心的玩。
(设计意图:此处抓住“列文虎克怎样磨镜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列文虎克的玩不是简简单单的玩,而是很用心、很仔细的玩。)
除此之外,你还对列文虎克有什么了解?
讨论交流:
生:他发明了显微镜。(板书:发明显微镜)
师:他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你能读一读吗?。
生:“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师:(出示文字)同学们,都来读读,看看你能有什么收获?
(生汇报)。
师:从把两片放大镜简单的放在一起,到制作成一架显微镜。这个过程中列文虎克又做了多少工作,付出了多少努力,大家转动脑筋,大胆的想象一下。
生:备材料,做试验。他一次就能做成功吗?不是,不断地去试验,观察,发现问题还要想办法来解决。
师:是啊,他经过不断的思考,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才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设计意图:列文虎克从玩放大镜到制作成显微镜,中间其实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有观察,思考、动手、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是从文字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这些必要的品质。所以,通过课件和老师的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设想制作过程出发,让学生体会列文虎克身上优秀的品质。)
除了这些,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吗?
生:他还“发现了微生物。”(板书:发现微生物)
师:他是怎样发现的?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读句子。
师:多有意思的小人国啊,你们也来读读。
师:你们想见见这些“小人国”里的“居民”吗?好,(师播放微生物的图片)。看,这就是生活在一滴河水中的小居民。平时我们能看见他们吗?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用显微镜放大了几百倍之后的样子。他们都叫做“微生物”。微生物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自己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此处老师展示图片,并且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一滴水里的微生物为例,通过对比使学生对于微生物的大小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体会到小人国的有趣。并且将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渗透进来。)
师:多奇妙的世界啊,却被列文虎克在用心的玩中发现了。这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发现。这在当时引起了怎样的轰动呢?
一生读。大家也来读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师:学到这儿,你想对列文虎克说句什么?
生:你真了不起/你可真会玩……(2.3人)
师: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列文虎克的发明发现和在当时引起的反响,使学生感受到列文虎克的了不起,并通过用自己的话来称赞他,激发起学生对列文虎克的敬佩之情,把这种情感带到课文中用朗读表现出来)
师:同学们,玩玻璃片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许大家也曾经玩过呢。可列文虎克却能从中玩出大名堂,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因为他在玩的时候用心,会观察。
生:思考(老师随机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师生讨论总结:(结合板书)因为他在玩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使他的玩变成了一种发明创造,使他的玩,能够玩出大名堂来。
师:现在再让我们回去过头来,看看名堂在本文中的意思,看看是成就还是花样呢?
生:成就。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提炼出本文的重点,并再次回到“名堂”在本课中的含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四、小练笔
师:同学们平常都爱玩,你最喜欢玩什么?
学生汇报。
师:在玩中大家得到了很多乐趣,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你们愿意把自己在玩时的乐趣与收获与大家分享吗?(生说)
课下,我们用笔写下自己的快乐与收获,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最喜欢玩的事物,并且和同伴交流玩耍中的乐趣和收获,接着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玩”是我们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你也可能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呢。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他的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说出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重点难点:读出玩的趣味,体会到列文虎克的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谈话:了解微生物、显微镜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列文虎克。课文中却说道列文虎克是---看门人。引发矛盾点。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学生质疑:什么是名堂?玩怎么还能玩出名堂?是这样吗?
(设计意图: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你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自己评价一下,读得怎样了?(围绕是否读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来自评)要不要再放声读读?在读的时候,这些生字要注意了指名读(教师出示词语)
清闲、阅读、固定、简单、千里迢迢、拜访、玩具、看守、磨薄、待着没事、随意调节
指名读(后面几个多音字指导读好)、开火车读。
2、指名接读课文,读后共同评价,并纠正学生没有读准确的地方。
3、现在我们来看,谁、玩什么、玩出了名堂?
(设计意图: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精读课文
1、列文虎克怎样玩的?为什么他就能玩出名堂?咱就好好读读课文,看看你们能不能从中读出点名堂。
2、二、三段
下面我们就和列文虎克一起去玩放大镜
(1)我们现在就走近列文虎克,谁来读读第二段?你读出什么了?一起读,强调“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很重要,但是光喜欢还不能玩出名堂。我们接着往下读,谁来读读第三段?
(2)指名读第三段。其余边听边想,列文虎克怎样玩镜片的。
(3)指名读,教师板书“磨镜片”
指导读好“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作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a别小看这磨镜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时候可没有先进的机器,就靠自己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点点磨、磨平、磨细、磨薄。你再读读这句话——读文章,眼睛要会抓字,抓住重点的字词,读出他后面藏着的意思,那么,你对句子、对文章的理解就一点点深了。
(指名读)列文虎克曾经磨出比一粒大米还要小的放大镜,那要多用心去磨呀!(我听到你突出了“厚”和“薄”,你真的看到了列文虎克在认真研磨镜片的情景,我们像他一样读——学生齐读)
b如果你有一个放大镜你会用来做什么?(教师出示在显微镜下渐渐放大的手指甲和花朵动画,激发学生的想像)学生练习说话,体会玩放大镜的乐趣。教师出示课件加强乐趣。
才列文虎克也看到这些了,他是用自己磨的放大镜看到的。你再读,看看能不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快乐?(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们真的走近了列文虎克,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和认真。
3、第四段
列文虎克呀,他又有新的玩法了——
静下心来,读读第四段,看看列文虎克又是怎样玩放大镜的?他看到了什么?可以边读边勾勾划划。老师从你读书的神态,能看出谁读进去了,用心读了。
他又有什么新的玩法了,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
你们读懂了列文虎克是这样玩放大镜的了,我请同学再读第四段,看看通过你们的读,能不能看到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
(1)指导读好“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突出“又”:你要突出这个字,知道为什么吗?读文章,眼睛要会抓字,抓住重点的字词,读出他后面藏着的意思。
(2)“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导读出蚊子的腿和兔子腿的对比。
(3)指导读好“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想不想看看小人国里的居民。跟我来。我用手捧一捧水,我们放到显微镜下,啊——这小小的一捧水里就有1000多种这样的小生命在欢快的挤来挤去。水里有这样一个小人国,空气中有这样一个小人国,我们的手掌里有这样一个小人国——(教师出示图片)
多神奇的小人国呀!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吧!
列文虎克真了不起,老师敬佩他,一个看门人,他自己玩放大镜就发现了一个这样神奇的世界
我想此时你们内心也有很多的感受,谁再读读?
指名读。请生读,感受此时列文虎克的兴奋、惊奇。?
(设计意图: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4、第五段
1)、列文虎克玩出什么大名堂了?请一个读得最棒的同学读读最后一段,其余同学用心听,这大名堂是什么?
2)、通过课后的资料袋简单介绍微生物的作用。
3)、你还从哪里看出是大名堂?在当时的人们也像我们一样被列文虎克和他的玩具吸引,英国的女王、俄国的沙皇千里迢迢来了。什么是千里迢迢?星期天,妈妈去西城逛街,叫不叫千里迢迢?千里迢迢,路太远了。
列文虎克是一个看门人,女王和沙皇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而且英国和俄国离荷兰可不止千里远,就因为这玩具,女王和沙皇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拜访一个看门人,看看这玩具和这小人国的吸引力大吧?这都是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利用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互相交流,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搜集的一些图片,形象、直观,留给学生的感受很深刻,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启发,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理解“名堂”
四、引导学生总结列文虎克“玩的三个层次”。找出玩出名堂的原因。
五、回读全文
孩子们,多好玩的故事呀,玩也能玩出名堂,想不想再读读这个故事?那好,咱们从头到尾把这个故事再读一遍,要读的有滋有味,再体会体会列文虎克玩出名堂是不是因为这些?可以吗?
(教师课件随机出示课文内容)
六、说名堂
1、你们的玩呀,和列文虎克就差了那么一点,差什么呢?(请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等你们长大了,再想起这个问题,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的。
2、老师希望你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玩出大名堂。到那个时候,美国的总统、俄罗斯的总统,胡锦涛爷爷也去看你。老师一定去看看你,也给你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玩出了名堂》。
【反思】
1、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梳疑
学生往往质疑后,各自解决各自的问题,对于他人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在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在学文的过程中,时显感到支离破碎,因此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两个问题进行梳理。为什么要先解决“怎么玩出名堂的?”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先了解文章的内容才能去探论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在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情感时,层次才清晰。
2、学会把知识学得融会贯通
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对文中带有引号的词语的理解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找出句子读一读,教师要把这个知识点讲解给他,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让他们与前面学习的旧知识加以比较,在比较发现中来突破难点,学会新知识,这样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融汇贯通,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
【问题】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足
学文过程中,最终只让学生理解到从玩中有所收获远远不够的,应激发学生在观察中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与学生发生共鸣,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由于这一方面体现较弱,因此在最后五环节的汇报中,学生谈到自己在玩中的收获与东趣时,他们也仅仅只谈到平时做游戏,打电脑中的一些趣事,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想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是在于教师对教材把握的问题,我们不应仅仅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写在教学目标中,重要的是如何在每节课去落实,怎样落实。
【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