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是小学四年级第八册语文课本的第一课,通过古人留下的诗文,我们可以知道古时候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老师要如何设计教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八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八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幽深。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未,没有。阴,树阴。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急走,奔跑。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

  《清平乐》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茅屋。溪,小溪。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酒醉。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媚,柔媚。好,问好,闲谈。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白发谁家翁媪?”翁,老翁。媪,老婆婆。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

  “大儿锄豆溪东”。这句的意思是: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

  “中儿正织鸡笼”。这句的意思是: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无聊,无所事事。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儿子感到无聊,趴在小溪岸边剥着莲蓬。

  今天读到“茅檐低小”“白发翁媪”时,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也许有些凄凉、衰败,但和“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活动联系起来,传达给我们的则是一幅温馨、充实、和谐。辛弃疾用极其简练的文字,勾画了一幅古时南方农人依山水而居,勤于农时,满足、悠闲的生活画面。

  第八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揭示本单元的阅读主题——追寻、享受童年的快乐。

  “童年是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最美的图画,可以写出最感人的诗文。童年是一片土地,可以种出各种庄稼,开出各种鲜花,也可以长出茂盛的森林。”这是音乐家刘炽对童年的一段描述。其道出了童年的美好,也暗含了童年的多彩和多变。现在和古时候的孩子相比,中国和国外的孩子相比,也许会有不同。下面,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宋代,看那时候的孩子玩些什么。

  2、这两首古诗词除个别语句之外,大部分诗句并不难懂,因此,完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读书、交流讨论。

  (1)教师揭示古诗,请学生自己阅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第一首诗中“篱落”“阴”“急走”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格外关注。

  第二首诗中“茅檐”“醉里吴音相媚好”“无赖”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作必要指导。

  3、让学生说说读了诗句,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古人的哪些生活情景让自己感觉很有趣?

  阅读着诗句,我们会觉得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历历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篱笆疏疏,小径幽深。篱笆一旁的树木,枝头正吐露着新芽。不远的油菜地上,油菜花金黄一片,蝴蝶翻飞,到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就在这样的情景之中,一双儿童正追逐着飞舞的蝴蝶。而黄花与黄蝶的视觉上的错误,给儿童造成的“飞入菜花无处寻”结果,可谓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点睛之笔,这是春树、春花、春蝶与青春年少的儿童构成的完美与和谐。

  辛弃疾的诗词以豪放见长,而这首《清平乐·茅檐低小》却呈现出自然清新的风格。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农村的生活图景,更把一种生活的情趣蕴涵其中:酒醉中和老婆婆打招呼“相媚好”的老翁,还有“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使得我们也禁不住想走进诗句,走进画面,与那老翁,与那小儿攀谈一番……

  4、朗读、背诵古诗。

  5、扩展阅读一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词,培养孩子阅读古诗的能力。如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6、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第八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在我的高效课堂模式里,导入是一个重要步骤,而我也觉得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突破重点,切忌生硬

  导语设计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过于冗长机械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好老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高效课堂就不简单了。影响课堂的因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