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新法则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在春天到来之际,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要求注意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精神养生保健法:宁静为本,保精养神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才能使精神内守。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季节更替之时,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时候。有些人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易引发精神病。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气机,喜条畅而恶抑郁。春三月是升发季节,万物始生,此时情智宜内守,即要驾驭和调控好自己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如果思虑过度,忧愁不解,就会使体内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养生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思想形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使情智通达。
◆起居调养保健法:早睡早起,避寒保暖
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出一种镇静、催眠的信息,肢体反觉困倦,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林荫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春季养生保健,以应春天生长之气。
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早春时节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去掉厚衣服,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衣着,以防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初春阴寒未尽,阳气渐升,穿衣时要注意“下厚上薄”。“下厚”以利于春阳之气升发,“上薄”以防阳气升发太过,这是古人养生的经验之谈。
◆饮食摄养保健方法:宜甘减酸,补脾养阳
《千金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而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
春季食补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如偏于气虚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牛肉、猪瘦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蜂蜜、牛奶等。偏于气阴不足的,可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另外,春季饮食还要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包括荠菜、油菜、芹菜、菠菜以及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对于因冬季过食膏粱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内热偏亢者,还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运动护养保健方法:适度锻炼,强体防病
冬令严寒,人体代谢功能低下,藏精多于化气,阳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入春以后,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的环节。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打球、放风筝等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神悠悠,乐融融,让机体吐故纳新,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可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淤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强体防病。
从立春至春分,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于肝胆脾胃,如果以上脏腑素有旧疾,则可能在春季复发,所以可以常做下列保健操来健体:
(1)一脚或前或后,轻轻踮起脚跟,再轻轻放下,一脚做了几次,再换另一脚,做几分钟以后,感觉头目舒适即可。
(2)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趾稍向外张,以感觉身体舒适为原则,右手上举,位于耳旁,手掌向上春季养生保健,右肩稍向前或向后活动,以感觉右肋部有热气冲出来为度,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也一样可以做此动作,几秒钟后,右手放松下垂,如此重复几次,然后换左手重复以上动作。
◆药物养生保健方法:益气助阳,滋阴补肾
传统养生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春季养阳补肝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药补,是针对人体已明显出现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补已不能纠正其亏损时,则应在中医指导下,施以甘平的补药,以平调阴阳,祛病健身。对于体虚乏力,少气懒言,不耐劳累,经常感冒,容易出汗或内脏下垂等,可酌情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玉屏风散等;配合药膳调理。药膳可选食黄芪党参炖鸡、人参蘑菇汤、参枣米饭等。
另外,根据中医“春宜养阳,重在养肝”等理论,春季人体肝的功能较为旺盛,故应注意补肝,可用芡实粥以益精气,地黄粥以补体虚,防风粥去四肢风湿,用枸杞子、黄精、玉竹、沙参等以进补。还可选食具有滋补作用的首乌肝片、燕子海参、人参米肚、赤箭凤冠等以助肝气之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