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如何进行科研活动?
很幸运参加了两次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北京赛区的评审工作, 对中小学生的科研活动和科学知识有了点了解。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Size matters? 物质世界的真相:大小、尺寸和规模… …
这个主题很清晰,也很有思考想象的空间。从中小学生的视角看自然界,应该是很有趣的选题。宣传册中说得很好:“物质世界芸芸众生,用大小、规模、尺寸等信息,在给我们显现着它们背后的真相。我们好奇:自然界是多么神奇,小有小的巧,大有大的妙;我们疑惑:同样的物种会因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应激的影响,造成不一样的大小?我们探索:大大小小不同的物质世界里蕴含着哪些真相……请用作品告诉我们你的答案。”特别提醒参赛选手要“用独到的想法和自己的语言来呈现对选题的思考”。
比赛分表演和展览部分,我参加的是展览部分。展览就是用展板进行展示。
比赛分小学组和初中组。去年参加的是小学组,今年参加的是初中组。
先说两个有趣的现象:
虽然是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参赛作品绝大多数是生物学领域的,动物和植物的占多数。也有部分天文、物理、化学方面的。
从作品的活泼和丰富程度看,小学组的作品明显比初中组活泼丰富一些。
这两个现象的产生,应该与家庭教育和当前的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生物学方面的作品多,说明在学生们的生活经历中,生物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家长们带孩子去植物园、动物园,动画片中的动物,画报中的动物植物等等。小学组的作品丰富多彩,与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是有关的。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这两个方面,值得关注。如何进行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如何保护和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评审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应该受到关注:
1、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科学知识,这很重要、也很糟糕。如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理解,对于科学推理和逻辑的理解等,如有同学用长颈鹿的例子说明“用进废退”的作用。学生们看了不少书,从网络上查了不少信息,但没有辨别对错的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
2、缺乏基本科学研究方法,选定一个题目后,需要收集数据或证据(信息),根据逻辑推理,回答一个问题。能够做些实验,是很好的探索过程,但做实验就需要实验设计,如对照组、处理条件等。如果没有条件做实验,博物学的方法也不错,走进自然,接触自然,观察自然,发现有趣现象,然后查阅相关知识,经过思考和分析,找到答案。
3、缺乏基本的统计知识,如有的同学研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样本数是多少?有没有影响需要数据统计才能有个结论。
4、展板缺乏美观,没有突出主题,缺乏必要的图表说明等。这些方面与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布局能力等很多方面有关,也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指导。
说几个作品:
1、作品1:展示了蝴蝶的体型大小和环境的关系,很切题,版面设计也不错。蝴蝶种类多,体型大小不同,分布区域不同。展板上有大蝴蝶,有小蝴蝶,有热带的蝴蝶,如果能够从蝴蝶种间体型大小,从热带和温带蝴蝶种类多少,进行一些比较,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作品。
2、作品2:展示了植物种子的大小,切题、版面设计很漂亮。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等等之分,温带和热带植物的种类和种子大小也不同。如果从植物的种子大小与植物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行一些分析,如植物种子是如何散布的等等,得到一个结论,应该是很漂亮的作品。
3、作品3:展示了长颈鹿的一些生物学特点,作品4:展示了蜂鸟的一些生物学特点。这类作品,选择的对象比较典型,如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和高大的体型,蜂鸟的小巧和取食花蜜的习性等。如果作品能够有大小的比较,高大的长颈鹿与娇小的羚羊进行比较,蜂鸟与体型大的鸟类进行比较,或者与食肉的猛禽进行比较,或者与哺乳动物飞行的蝙蝠进行一些比较等,都会有些有意思的结论。
4、作品5:展示蚂蚁的生活。蚂蚁体型小,群体数量大,但社会性强、分工细致。从群体的社会效果角度,与大型动物的社会性,或者与哺乳动物真社会性的裸鼠等进行一些比较,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5、作品6:展示了雾霾与环境的关系,选题和着眼点都不错。从看不见的雾霾颗粒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到人类的健康,可以很好说明这次活动的主题:自然界的大小、尺寸和规模(size matters)。
… …
所以,学生们需要有比较的思想,对比的思想,对有些数据进行统计,从比较中得到结论,从数据中得到结论。
学生们需要正确的知识来源,这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尊重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孩子们的观点可能与正统的理论不一致,甚至是有些错误,这都不要紧,关键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得到了一个结论。孩子的思考,孩子们的视角,这是很重要的。
观察分析一个现象,应该有一个结论,或者提出一个看法。
展板要图文并茂,孩子们需要一些美学的知识,展板如何突出主题,如何有条理、有逻辑,如何简洁、如何美观等等。
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广,每次都会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凭记录和记忆记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