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有文化底蕴吗?
看YC与德华老师在那里“掐”得热闹,我也当个第三者,插一次足。文化底蕴这个词常被人们放在嘴上,更有些领导声称要把文化底蕴、大学理念凝练出来,似乎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文化底蕴就出来了。
啥叫文化底蕴?YC给出了一个定义,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标准的定义。搜索了一下,网上是这样定义的,文化底蕴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个人与群体都可能存在文化底蕴,我们说一个人浅薄本质上也就是说这个人缺少一点文化底蕴。大学的文化底蕴一般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演化产生的,当然,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有例外。 今天我们讲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通常都是拿历史说事,历史上本校某某大师说过什么,以此来炫耀我们是有文化底蕴的。也许你的学校历史上的确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你的教师也曾有过显著的文化特质,但那是历史,今天还有哪所高校能够总结出自己最近几年、几十年的文化特质?说起文化底蕴,必然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核心,这个核心是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也称为大学个性,她是一种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价值追求。 YC描述的那种状态本质上不叫文化底蕴,打个比方,学生坐在教室里张大着双眼盯着老师,貌似聚精会神,但脑海里却是天南海北,早就心猿意马起来。生活方式、工作状态与文化底蕴有关系却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群体的文化底蕴。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会散发着一种张弛有度、宽松自由的气氛,学校的一草一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从里到外透着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这种气息你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够感受得到,这才叫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的灵魂是自由,没有自由还奢谈什么文化底蕴?文化底蕴虽然具有传承、积淀的特点,但在时间上并没有严格的跨度要求,例如西南联大的历史不长,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与文化底蕴,她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更凸显了“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正是那段特殊的历史造就了那样的精神。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西南联大培养了一批卓越的科学家,取得了一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那时候,大概没有人向政府哭穷,希望政府鼎力资助学校办学与老师的研究,更不会出现你争我夺资源的奇观。西南联大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1、自由是大学精神的灵魂;2、金钱与学术未必成正比;3、大学精神的形成不完全取决于时间;4、大学精神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人挖空心思杜撰出来的。 我不知道西南联大时期是不是动不动把大学精神与文化底蕴放在嘴上,但不管你说与不说,精神与底蕴都在。如今,很多人动辄高谈阔论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可无论你说与不说,都无法改变现实。文化底蕴是从里到外散发出来的,不是总结出来的,更不是拍着脑袋“凝练”出来的。暴发户再怎么表现出有文化,与人比赛烧再多的钱,也改变不了暴发户的本质。 不管大学有没有精神,如果老师不仅有满腹经纶,还能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点文化的气息,而不是让别人说成有知识没文化,那么,千千万万的文化人或许可以形成一种精神,最终形成大学文化的深厚底蕴。要做到这一点,当务之急就是取缔一切人才计划,严把大学教师入门关,普遍提高大家的待遇,让一切归于平淡,还大学一片宁静的天空,也许只有平淡才能产生卓越。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