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嫌疑人X的献身》,也许这才是爱情
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原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
剧中人石泓的爱情,也是如此。石泓是一个拥有顶级智商的数学怪才,独自生活在一间破旧的出租屋里,日复一日重复着无尽的时光,像一口毫无生机的枯井,仿佛所有存在的意义,就只是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等待生命的消失。剧中石泓的扮演者是青年演员张鲁一,对于他,喜欢的人,会认为他戏路严谨,个性鲜明,演技不落俗套全然自成一派。不喜欢的人,则认为他表演痕迹过重,并且千人一面,无论是《红色》里的徐天,还是《麻雀》里的毕忠良,都只会拿捏出一个相同的腔调,搞得像借尸还魂一样。我个人并不喜欢他,尤其是在这部戏里,更加的不喜欢。原著中的男主虽然潦倒,却并不萎靡,可他塑造的男主,面目痛楚眼神涣散,每个镜头下都惶惶不可终日的模样,举手投足更是毫无风度可言,就连走路的姿势都奇怪至极,两股战战似乎永远都在尝试着做提肛运动。就算电影人设是不怎么讨人喜欢,可刻意糟蹋成这种内分泌严重失调的样子,还是些许让人反感。
终于有一天,孤单又形容猥琐的男主的自我否定达到了顶点,就在他做好了要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人按响了门铃。是那对刚刚搬进隔壁房间的母女。母亲看起来风韵尚可,却也不再年轻,她独自经营着一间小吃店,和十四岁的女儿相依为命。从此以后,他每天都会去小吃店买一份招牌套餐,每天,来来往往都是同样的几句对话,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对他来说,是灰暗生命中唯一的一抹亮色,是撕开笼罩在头顶的厚重云彩撒下来的,世间最温暖的光。爱情从来不肯大张旗鼓,它只会只悄无声息的生长,等你惊觉生命中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这时的爱情多半已经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倘若石泓也有麦子这种多嘴的朋友,那他一定也会被追问,那样一个人近中年的失婚妇女,到底好在哪里?石泓虽然智商爆表,不过我想他能给出的答案,也未必会比我的高明。剧中出演女主陈婧的是台湾演员林心如,看着她就要垂到胸口的苹果肌,不得不感叹岁月真的是一把大公无私的杀猪刀,它不会因为你功成名就就网开一面,管你市井妇人,还是一代名伶,统统都逃不开它在你脸上肆意雕刻的时光。
如果没有那一夜的凶险,就算爱情的大树已经盘根错节,以石泓的个性,大概也不会有故事发生。他们很有可能会一直这样波澜不惊的活下去,互不相扰,永无交集。陈婧的前夫,一个内外兼修的渣男,在那个雨夜步步紧逼,紧要关头却反被母女俩联手夺了性命。影片就是从这里开始假装自己是一部烧脑的悬疑推理剧。其实根本不烧脑,甚至不需要推理,因为许多本该隐秘的桥段展现的太过明显,所以就连隔壁二傻子都早早看透了,那些是为了保全一对母女营造的许多看似高深实则禁不起推敲的迷魂阵。幸好剧中还有朗身玉立的王凯撑场子,虽然也是聪明外露,可看着他的眉眼,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是不能被原谅的呢?
这就是为什么好的文学作品拍出影视剧来几乎都会被骂到扑街的主要原因,文字的延展性影视剧根本无从可比,文字可以草蛇灰线伏之千里,电影能做到春风十里就可以弹冠相庆了。同样是用倒叙方式来讲故事,东野先生的小说能够让人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流连忘返欲罢不能,而电影却只能在观众礼貌又夹杂着一丝尴尬的微笑里佯装高明。至于许多人看完电影以后表态说心疼东野圭吾先生,倒是大可不必,风闻东野先生对中国这一版的剧本持非常赞赏的态度。
不要期待惊心动魄,也不要追求悬疑烧脑,如果你肯把《嫌疑人X的献身》当做一部纯洁的爱情片去看,试着去体会剧中人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继而忘生忘死的深厚爱意,也许你就会发现,原来换一个非常的角度去接受一件事,你就会得到非常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