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怎么知道你哪里痛
身体上的疼痛是种特别的感受,这种感受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身体的不适状况,帮助我们免于遭受更大的伤害。但很多时候,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身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只是觉得头疼、肚子疼、背疼。至于孩子,更是无法言明身体所陷入的窘境,只能用手指指或者避让家长和医生的碰触。奇妙的是,止痛的药物总能帮助我们减轻痛苦,那么止痛药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疼痛从哪里来?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医生以及科研学者都在努力探寻痛苦的真正样子。中国素来有“阴”和“阳”的概念,将疾病和痛苦归结于阴阳失调;古希腊人认为疼痛来自于身体中异常的体液所造成;在基督教文化中,疼痛则被视为神所带来的惩罚和身负罪孽的普通人赎罪的方式。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终于明白疼痛有着特殊的生理作用机制:
假如你不小心碰到很烫的炉壁,手被烫伤了。你的手臂会马上收回,立刻让你感受到痛苦,一条铺设了疼痛感受器的特殊神经网络立即被激活。和其他种类的神经不大一样,疼痛感受器只有在检测到高温或高压等有害事件的时候才会被触发。
当发生伤害的时候,神经将伤害性刺激转换成电信号,向大脑报告坏消息。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神经的末端会改变形状,创造孔洞,让钠和钙这样一些带有正电荷的离子鱼贯而入,这些涌入的离子使得跨细胞膜的电压降低,并形成电势,产生疼痛信号。伤害越严重,这种信号越强烈。
上面解释了疼痛神经是如何提醒大脑和脊髓,可是感受器是如何第一时间探测到哪里受到了伤害呢?通常,它们会发现一些化学物质比如前列腺素的警报。正常情况下,这些物质会向感受器传递正常的信息,发生了问题后,它们就会跑出去跳来跳去,疼痛感受器无法理解这些物质的疯狂行为,就意识到身体出问题了。
疼痛感受器还可以直接检测出一些有害的影响。例如,过多的热量可以自行打开离子信号通道。所以,辣椒里的辣椒素会制造出火烧一般的灼热刺激,让身体接收到“辣”的痛感。
止痛药出马
在现实中,止痛药并不是瞄准目标、精确打击的神奇子弹,而是有大规模杀伤能力的炸弹。它们在血液中巡游,遇上有问题的地方就想方设法地破坏疼痛机制,保卫身体的和平。所以,如果你因为背疼服用了止疼药,碰巧头也疼,那么一箭双雕,两处疼痛都能有所缓解。
身体的神经就像战争的情报线,当身体遭受伤害时,一份份写满了坏消息的急件被快马加鞭地送往指挥部,报告整个“国家”的战况,大脑“司令”看到不利的信息就会感受到疼痛。要想缓解疼痛,你需要拦截住信使,想法设法对这些信使实施干扰,进行策反,或者派遣特工将这些信息掉包,给“司令”举国祥和的假象。如果这些办法都起不到作用,那么,大不了把司令迷晕,免得它受刺激。各类止痛药基本上就是采用这些方法来发挥作用。
镇痛剂不阻断神经冲动,也不扰乱感官知觉或改变意识。大多数止痛药物不能把疼痛的来源直接消除,它们只不过是沿着疼痛的传输通道,寻找疼痛携带的信息,然后进行拦截或者直接摧毁这些信息。
镇痛剂有许多种,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减少炎症来减轻疼痛)、环氧合酶抑制剂(大部分解热镇痛的抗炎药就属于这一类,这类药物能够阻断信号)以及阿片类药物(减少大脑和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严重程度,隐瞒虚报信息)。如果这些物质还起不了作用,医生可能会使用麻醉剂,阻断病人所有的感觉、疼痛以及其他信息,把病人直接弄晕,或者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局部麻醉。
非阿片类镇痛药
疼痛可以使我们避免遭遇更严重的麻烦,它提醒人们,这里有伤要注意照看,要让伤口快点愈合。但是有时候这种疼痛很招人烦,明明身体疾病的大火已经扑灭了,火警的警报(疼痛)还在不停地响,让人心烦意乱。
要想消掉这种声音需要切断信号的来源,非阿片类镇痛药就是采取这种方法来止痛的。大多数非阿片类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或环氧化酶-2(COX-2)来起到止疼作用。环氧化酶或环氧化酶-2可以将细胞壁中的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能够激活神经疼痛的前列腺素,使人产生痛感。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环氧化酶-2,阻止了前列腺素的生成,而没有前列腺素意味着不会激活疼痛感受器,因此人体就感受不到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和扑热息痛类药物都属于非阿片类镇痛药。
布洛芬、阿司匹林和萘普生这样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消炎消肿。炎症和肢体的浮肿是疼痛的诱因之一,所以通过消炎和消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某些病症造成的疼痛。
能够解热镇痛的扑热息痛类药物对身体的病痛不会起到治疗的作用,不过,这类药物中的某些物质能够使大脑和中枢神经对疼痛麻木,不作出反应。这类药物确实能够产生镇痛效果,可研究人员至今也没完全弄明白它们是怎样做到的。
止痛药是毒,也是药
对于更严重的疼痛,比如术后疼痛,或者长期疼痛,许多医生会使用阿片类药物来应对。阿片类物质是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曾是让我们深恶痛绝的毒,但是它们也可以是帮助人镇痛的药剂。
正常情况下,受了伤,大脑也不愿意让身体太遭罪,所以,人体内自然存在着“疼痛控制系统”,由脑啡肽神经元、脑啡肽及阿片受体组成。阿片受体与脑啡肽结合,能够调控疼痛的感觉,维持正常的痛阈,使身体可以正常进行生理活动。阿片类药物会进入大脑或脊髓中业已存在的疼痛感受器网络里,通过模仿自然产生的神经递质结构,劫持整个疼痛控制系统,就像特工打晕了守卫人员,假扮成他们一样。它们还会偷偷潜入身体的奖励系统,产生一定的上瘾兴奋效果,掩盖疼痛的现实。
用麻醉掩盖疼痛
面对疼痛更强烈的医疗过程,比如手术,就会涉及到全身麻醉、半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使用一种混合药物,这种药物使得病人保持冷静,让他们失去意识,在手术期间大幅降低他们的疼痛感,使得病人的肌肉放松,甚至会阻止他们在此期间形成记忆。半身麻醉是把身体某个部分的感受器给锁住,比如腰部以下,以达到镇静、止痛的效果。而局麻只麻醉很小一部分的肢体,比如,医生拔牙的时候会在手术位置的牙龈处注射小剂量麻醉剂,你就会感觉牙齿周围甚至这一侧的脸麻麻的,没什么痛感。
看来,止痛药从来就不知道你到底哪里疼,有时候它们误打误撞,帮你消了肿、消了炎,疼痛警报自动解除,有时候它们堵住了大脑的眼睛和耳朵,充当欺骗大脑的佞臣。你哪里疼,只有你身体内的疼痛感受器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