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轻信谣言?

 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虚假新闻已成为当今民主的一大威胁,并为经媒体精心包装呈现给公众的虚假新闻而感到担忧。他在一次访德会议上坦言:“若人们毫不关心新闻事件的真假,也无法分辨严肃政论或政治宣传,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问题是,我们到底该如何辨别新闻事实、合理辩论抑或政治宣传?自英国脱欧及特朗普当选美国下届总统,已有不少新闻人开始讨论社会媒体的效用及虚假新闻对政治演说、民主运作及新闻工作的影响。尽管人们可从现有的研究中得到了解,有关该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却尚未开展。

 

信任危机

 

广义的“虚假新闻”,一般指通过媒介传播的不实消息,通常服务于某些公众人物,因而虚假新闻也时常被称为“政治宣传”。目前学术界对政治宣传已有不少研究,并对各类民主及独裁政权采取的政治宣传之由来、影响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关分析。 

 

美国及意大利的调查显示,虚假新闻的一大源头来自俄罗斯,而英国的一家名为“全事实”(Full Fact)的网站也正致力于调查媒体对新闻事实的监管程度。从这些调查来看,目前已可得出的结论是:主流媒体的可信度已大大降低,人们很难分辨这些媒体是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抑或是毫无道德底线。这些带有政治偏见的主流媒体是如何占领了道德高地?这个问题显然是早于数字化媒体的产生就已存在。

 

宣传泡沫及回响


接下来的问题是,社会媒体的加入有无继续恶化这一现状?有关社会媒体的泡沫问题已有人讨论过,即我们该如何与我们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对话,这同样不是一个局限在数字化时代的问题。

 

近期在英国开展的一项有关社会阶层的研究表示,新闻泡沫是特定社会阶层和文化地位的产物。研究表明,尽管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群更易聚集在一起,但他们对于网络媒体的选择面却多于低收入人群。他们在对媒体的态度,特别是网络的使用方式上也体现出极大差异。这就表明,新闻泡沫并非总是以同一形态呈现,线上泡沫在某种程度上也即线下泡沫的直接体现。

 

媒体泡沫对政治新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最著名的推特泡沫就是围绕政治家和记者为重点展开的。这就回到了过去媒体的两步走模式,即社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话题人物,对于媒体的消费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虚假新闻故事的调查,所针对的也不是社会媒体本身,而是研究这些经媒体传播的新闻故事是如何被主流媒体所选中,有着众多粉丝的公众人物又是如何成为焦点。

 

例如一条在个人推特上出现的假消息,也会在短时间内被多家媒体追加推送,让观众信以为真,这让人不得不担忧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 

 

披露虚假新闻

 

到底是什么助燃了虚假新闻的传播,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首先,社会媒体对新颖、快速和可共享的谣言的青睐,是与这些假新闻背后的经济效益密切挂钩的。有证据显示,带有偏见的虚假新闻更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且能给造谣者带来更大效益,名人杂志也不例外。相反,经仔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真实新闻往往无人问津。

 

其次,是如奥巴马所示的,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难分辨事实和谣言,甚至是不愿去做出辨别。我和同事在二十年前就讨论过,数字媒体让人们很难分辨新闻的真实性,网上的新闻更是难以辨别真假。

 

再者,要彻底杜绝虚假新闻从目前的技术支持上看是很困难的。尽管网络新闻可以被撤销,却不如报纸上的某段被删节的报道来得更有影响力。要想引起反响,最好的方法不是将整篇报道删除,而是标亮伪造部分以示公众。

 

所以无论虚假新闻是否是数字化媒体时代的产物,社会媒体都不可置否地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在经济效益的导向下,媒体人对新闻传播量的重视已经超过了新闻的真实性,散播的力度也远远超过撤销的速度。这一趋势无关操作技术,而是来自媒体人和新闻监制的一种主观选择。主流媒体若选择继续制造虚假新闻,无疑是为自己抹黑,也为更多谣言敞开大门。

 

了解这些因素是开展虚假新闻之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或许,我们作为社会人首先应该质疑的是,我们有无教会人们如何去阅读,有无自觉地去规范社会媒体。扪心自问,我们在发布一条新闻时,又有无再三确认其真实性?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