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究竟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还是昏庸无道的昏君?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辩证一下隋炀帝杨广的生平杨广是昏君吗,他究竟是千古一帝还是昏庸无道?
说他是明君吧,为何把大隋一盘好棋下的支离破碎,最终二世亡国。
说他是昏君吧,为何又能作出堪比秦皇汉武的功绩呢?
神徒以辩证的思维,公平公正来评判一下杨广的功与过。
我们从小在评书影视剧里听到看到的杨广形象无疑是负面的,什么昏庸无能,贪淫好色,欺母戏妹等等,简直就是史上第一的昏君。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待商榷。正所谓成王败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么作为夺取杨氏天下的李唐自然不会给杨广安排个好名声,安几个污点抹黑你,让你在后世臭名远扬,我想这些应该是李唐王朝最基本的操作。
我们思考一下,一个昏庸的帝王在其短短的帝王生涯中能作出这么多震古烁今的功绩吗?哪怕做一件都了不起了。从唐朝给杨广谥帝号为“炀”帝就可以看出了。
按古代《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什么意思呢?好内远礼即为贪恋女色不遵礼法,去礼远众即为破坏礼制背弃公众。可知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
我们先看看杨广的功。
在位期间:开科举、修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筑长城等等,哪一桩都是震古烁今的大事,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此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会是昏君吗?
科举试考
再看看杨广的过。
从继位起频繁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修运河杨广是昏君吗,建东都,筑长城哪一件不是大工程,就是放到现在这些工程也不容易。而杨广为了快速达成自己的战略,倾举国之力四处征调民夫,工程完结后又马不停蹄三征高句丽,导致民怨沸腾,世家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大运河
那么杨广为何这么急功近利呢?这些大事本来就是几朝之功,为什么要急百年之功于十年呢?身为帝王,能作出如此功绩,他难道想不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吗?我们假设他很清楚知道这样急功近利很危险,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他还是觉得利大于弊,所以选择了冒险而为。
那么我们就要结合当时背景设想一下,杨广到底是为了什么决定铤而走险呢?
杨广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弑。短短十多年,修建这么多超级工事,还三次发动高句丽战事,高句丽区区弹丸小国,只需派遣一善战将军领十万部队即可灭之,为何要本末倒置举几乎倾国之兵呢?加之碰上瘟疫传染,死亡士兵不计其数,损失惨重。
要了解其中原由,我们得先了解隋朝的根基--关陇集团。
隋的前生为北周,北周的权利高层核心即为关陇贵族。关陇贵族的模式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集团,这个集团有钱有势,有钱有势就有人有兵器,于是在灭了北齐后国力大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
这时候集团这些股东们看不下去了,开会决定换一个董事长,于是呢,改朝换代了。杨坚成了董事长,后又在关陇贵族的经济支持下,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成立了大一统王朝-隋。
杨坚为人敬小慎微,皇帝也是干的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出格,就连纳个妾也得看老婆眼色。没办法啊,惹得集团内部不满,把自己拿下再换个皇帝也是分分钟的事。只能当个憋屈的明君了。
隋版图
于是呢,身为皇帝的杨坚肯定心有不满,自己在位时不敢做的事情在临终前肯定会嘱咐儿子,关陇集团虽为根基,却也是国之大患,必须妥善解决。
杨广胸有抱负,性子也急。上位先把自己设想的国之规划用十年就给办了,修建东都并迁都,远离关陇核心区,再打通大运河到扬州,必要时可往扬州,值得注意的是,杨广统帅大军平南陈后,坐镇扬州经营近十载,视扬州为自己的大本营。急于做这么多准备,只有一个根本目的--动关陇集团的刀子。杨广由于性子急,想问题的方式也独特,关陇贵族的根基是什么?财力和兵力!
于是能拉拢的人拉拢,不能拉拢的就换了,正好搞个科举选拔人才,一举两得。
关陇集团的兵力怎么办呢?关陇集团下面养着几十万府兵,这些兵力该怎么消除呢?于是就有了三征高句丽,一次不行来两次,两次不行再来三次,有生消除。为了表面上在关陇集团说的过去,特地抽调了全国各地兵士。你看嘛,我杨广不是只用你关陇府兵。
关陇集团是一群傻子吗?当然不是,他们是一群人精。醉翁之意不在酒,眼看着杨广要过河拆桥收拾他们,自然是要反抗了。正好民不聊生,反贼四起。
于是关陇集团又开了一次会议,精挑细选出了又一个董事长-李渊。接着,隋朝亡了,唐朝建立了。
说到底,当时的天下实际掌握在各大门阀世家、贵族集团手里,他们根基太深,想彻底挖掉这些根,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关陇集团作为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集团,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才有了李唐的建立。后世的唐就很聪明,懂得徐徐图之,直到武周时期才算消除关陇顽疾。
而杨广性格上的缺陷导致恰恰犯了这个忌讳,贪功冒进,错判形式,最终国破身亡,令人唏嘘。
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