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遏必隆刀”为何成为尚方宝剑式的权柄?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岳忠豪
遏必隆刀即清顺治帝托孤的顾命四大臣之一遏必隆(其他三位为索尼,苏克萨哈,鳌拜)所佩的腰刀,典型的因人得名。此刀鞘长94cm,刀长60cm,做工精美。频频亮相于乾隆、咸丰时期,故刀把上系一咸丰年制象牙牌,一面镌:“遏必隆玲珑刀一,乾隆十三年赐经略大学士公傅恒平定金川用过”;另一面刻“咸丰”印一方,并“神锋握胜”四字。
遏必隆死后,刀入宫内,并在其后的政治舞台上屡屡现身,成为“尚方宝剑式”的官方法器。
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金川之战爆发,遏必隆之孙,时任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要职的讷亲以经略大臣的身份率兵出征,轻敌冒进,失机兵败,乾隆夺其职,派大学士傅恒取而代之。乾隆十四年(1749年),讷亲以隐匿兵败事,乾隆帝赐侍卫鄂实遏必隆刀,会同傅恒在军前用遏必隆刀将讷亲正法。祖父的刀用在了孙子头上,想必乾隆也是故意为之。有此开端,此刀便成为后世的“尚方宝剑”。
(傅恒)
此刀作为尚方宝剑,出现的最高频率见于咸丰一朝,也成为当时老臣、重臣心中梦魇般的存在。咸丰即位,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咸丰派赛尚阿征讨流寇,并下谕勉励将士,《咸丰实录》记载道:赛尚阿出京时,颁给军营备赏各件,又特赐用遏必隆刀,期于信赏必罚,以振军威而作士气……其有临阵退缩,不能用命,或守御不严,致贼逃窜,贻误事机者,该大臣即用朕所赐遏必隆刀,力正典型,以肃军纪。然而赛尚阿兴师无功,接连失利。赛遭撤职后,此刀又转与徐广缙,谕令“徐广缙身为统帅,节次谕令,如有抗违军令者,即将朕赐遏必隆刀,以军法从事。 ”其结果仍是徐广缙屡屡兵败,遏必隆刀也再次收回内府之中。
(咸丰)
同为办理军务,组织江北大营的琦善也遭圣谴,“自赛尚阿一误之后,再误者琦善也。琦善老而无志,若再不知愧奋,朕必用从前赐赛尚阿之遏必隆刀,将汝正法。”不知是否受此惊吓过度,两年之后琦善即撒手人寰。
咸丰本是想借遏必隆刀振作士气,也给予大臣便宜处置之权,可在清朝衰弱的国势下,并非仅仅是依靠一两件兵器就能取胜的,况且还是有着将近两百年历史的冷兵器。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列传八十八《讷亲传》
2、王宝光:《遏必隆刀》,《紫禁城》198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