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飞黄腾达,信口雌黄,你知道飞黄和雌黄是什么吗?
生活中,有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突然平步青云加官进爵,这叫“飞黄腾达”;生活中还有些人,总喜欢罔顾事实胡说八道,这种人我们说他是“信口雌黄”。
“飞黄腾达”和“信口雌黄”,是两个很常用的成语词汇,这两个成语虽然在意义上没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有一个“黄”字,一个是“飞黄”,一个是“雌黄”。
平时我们听得比较多的,一般是“雄黄”,雄黄是一味药材,可以解毒杀虫,很多地方在端午的时候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所以大家对“雄黄”都很熟悉,但是“飞黄”和“雌黄”,是不是感觉有点陌生呢?
飞黄
成语,是汉语中常见的固定词组,几乎每一个成语,都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飞黄腾达”和“信口雌黄”,同样有各自的典故和出处,这期内容咱们来聊一聊:什么是“飞黄”,什么是“雌黄”?
“飞黄腾达”这个词我们知道,可以用来做祝福语,比如祝刚毕业的年轻人未来可以“飞黄腾达”,这是对一个人寄予成才的厚望。这个成语源自唐代大诗人韩愈的一个典故。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人之一,但是,韩愈却有个让他头疼的儿子——韩昶。韩昶从小调皮捣蛋不爱学习,韩愈作为父亲,又是大名鼎鼎的学问家,当然希望自家儿子能好好读书日后有所成就,于是韩愈写了一首劝学诗送给儿子,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飞黄
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韩愈这首劝学诗讲的是一个故事,说有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小时候都很聪明伶俐,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他们的长相气质开始有了点变化;
到二十岁的时候,差别可就大了,一个像清澈的水渠,一个像下水道;等到三十岁,他们的命运就彻底见了分晓,一个成了龙,另一个却像头猪,虽然他们是发小,但成了龙的这个飞黄腾踏去,再也顾不上落在身后那只癞蛤蟆。
飞黄
韩愈借这个故事教导自己的儿子: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将来就会变成那只癞蛤蟆,哪怕飞黄腾达的是你的发小,他也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等着你,因为这个时候你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你想变成飞黄腾踏去的龙?还是想变成呆在污水沟的蛤蟆?全取决于你现在是否努力。韩昶听了父亲的教导后,果然刻苦学习,后来也成为了大唐的栋梁之材。
韩愈诗中的“飞黄”,指的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匹可以飞的神马,这匹马就叫“飞黄”,传说坐上飞黄的人,不但可以福寿双全,还能平步青云,所以,“飞黄腾踏”或“飞黄腾达”,就蕴含有尽享“福禄寿”的美好寓意,从此变成了辉煌得志的代名词。
信口雌黄,用来比喻人随口乱说妄下论断,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东晋时期的一部史籍,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飞黄
有个叫王衍的名士,口才非常好,少年时就能说善辩,文人聚会时,他的言论经常可以赢得大家的赞赏,但是王衍长大以后,却没什么长进,直到老了以后,他的学识依旧停留在少年时的水平。
但是王衍却喜欢倚老卖老,总是一派资深老学者的姿态教导年轻人,有时候他教的东西前后矛盾,错漏百出,被别人指出来还满不在乎,随时随地可以改变自己的说辞,说话就像在纸上涂改文字一样随意。
在晋代的时候,纸张已经发明并普及,但那个时候的纸,通常都是黄色,如果写错字了,可以使用一种黄色的颜料进行涂抹修改,这种颜料就是“雌黄”,雌黄属于一种矿物,和雄黄是共生产物,有雄黄的地方就有雌黄,雌黄既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颜料。
飞黄
在晋代,雌黄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涂改文字。王衍说话信口开河,又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说辞,所以史书上记载:王衍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这就是“信口雌黄”的历史典故。
“信口雌黄”还有一种说法,说“雌”指的是女性,“黄”指的是“黄口小儿”,古时候女子没有地位,说不上话,小孩的话也没人当回事,所以“信口雌黄”就是形容一个人讲话像女人和小孩子说话一样没谱,根本不值得信任。这种说法好像也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对女性和孩童却不是那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