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引言

1653年12月16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前身)的伦敦市政厅里,国家各级上流社会人士齐聚一堂。

“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奥列佛·克伦威尔

而在人群中间,有一张独立的椅子,上面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他高鼻梁,红脸,穿着黑色长袍,头戴金边帽子,脸色全是春风得意的笑容。

今天,所有贵族齐聚这场集会,就是为了他—

奥列佛·克伦威尔

只见,讲完开幕式后,伦敦市长宣布:邀请奥列佛·克伦威尔将军担任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等联合王国的护国主。

接着,礼宾官送上了国玺,而伦敦市长亲自向他献上了国剑。

克伦威尔

站起来,接受市政大厅里响起已久的掌声。

就在这一天,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在英国新宪法《政府约法》中规定:

“护国主为终身制,国家的一切治理方针,都必须由护国主同意后,才能执行。”

四年前,克伦威尔击杀了

穷奢极欲

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四年后,他又成为英国“未王冠之王”。

人到巅峰时其实不足喜怒哀乐,因为此时已无上升空间,下落已成必然。

当然,克伦威尔也是如此。

高举“自由”的大旗

1599年4月22日,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一个清教徒家庭里。

当时的英国,清教的势力正如雨后春笋般滋长,待到1625年查理一世当上英国国王,清教徒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

这其中,克伦威尔便是教中一名奋发有为的清教徒。

“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议会上抨击天主教的克伦威尔

1628年3月,克伦威尔第一次进入英国议会下院,在发言中,他首次猛烈抨击受宫廷保护的圣公会,并主张保卫清教徒的利益。

圣公会来源—16 世纪英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脱离天主教,从此圣公会产生。

很多议员受他的演讲的感染,拒绝服从国王的命令,并声明反对圣公会,反对查理一世为了穷奢极欲而任意加税。

被批得体无完肤的查理一世恼羞成怒,解散了议会。

此后十余年间,英国议会多次被解散,又多次召开,其完全由国王查理一世,视个人需要而定。

翻手云覆手雨的背后,是英国国内激化的矛盾。

终于,在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组织保王军队,宣布讨伐议会中的“叛乱分子”(实为议会中的反对王室派领袖)。

于是,英国第一次国内战争爆发了。

“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王军”VS“议会军”

交战的双方分别为支持国王的“王军”与反对国王的“议会军”。

从力量对比上看,议会军占据绝对优势,人数占优、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控制的地区经济发达、补给充足、军饷充沛…..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战争初期,议会军节节败退,王军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身为清教徒的克伦威尔自然加入了议会军。

聪慧的他经过分析,认为议会军之所以屡战屡败,皆因为士兵大都是农民,没什么作战经验;而王军则都是职业军人,战斗力自然强大。

于是,克伦威尔决定组建自己的队伍,一支骑兵队伍。

在17世纪中期的欧洲,单兵火器已经被应用到作战当中,这是一种短管火枪。

但是,这种枪使用起来相当不便,装填弹药的步骤繁琐费时,精确度差,还极其娇贵。

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很难发射,而且威力也不强,难以对身穿铠甲的士兵造成杀伤。

“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铁骑军

克伦威尔正是看到了这些因素,才决定组建行动迅速的骑兵。

起初,只有60人投奔到克伦威尔麾下,但由于这支迷你骑兵队伍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因此常常以少胜多,逐渐打出了名头,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频频传来的捷报也让克伦威尔声誉日隆,他当上了议会军的司令。

1644年7月2日下午,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荒原力挫王军。

这场战役是议会军开始逆袭的转折点,克伦威尔的骑兵也因表现抢眼而被誉为“铁骑军”。

此后克伦威尔又组建了一支“新模范军”,其主力成员就来自“铁骑军”。

在决定性的纳西比一战中,克伦威尔带领“新模范军”击溃了王军主力。

“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后来,他又统军两次活捉查理一世。并于1649年,在与其他议会成员做出了处死查理一世的决定后,把49岁的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

野心渐起,搞专制统治

查理一世死后,英国并没有彻底太平。克伦威尔又用了4年时间,杀伐征战,彻底粉碎了保皇派。

至此,克伦威尔已经成为英国头号军事强人,可随着其威望达到顶峰,他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

一个手里握枪的强人野心膨胀时,必定会有人遭殃。

首先遭殃的是英国议会。原来,克伦威尔早已经对议会不满了—老子在前线出生入死。

你们在后方吃香的喝辣的不说,还整天坐在那里对我指手画脚,这哪儿行啊?!

为了踢开不合作的议会,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税收政策,克伦威尔派人把140多名长老派议员赶出了议会,最后议会仅剩下五六十人。

“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被驱赶的议会成员

克伦威尔本指望这个“残余议会”会乖乖地受自己摆布,但很快他就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

于是在1653年4月,克伦威尔亲自带兵来到议会,让议员们“以上帝的名义滚蛋"。

议员们当然不敢拿脑袋去检验克伦威尔的刀锋有多快,只得悻悻离开。

后来他们又派人到克伦威尔那里讨要“自由”,却被克伦威尔嘲讽了一番,“你们有呼吸的自由!”

什么是“秀才遇到兵"?这就是!解散了议会,没有人再敢唱反调了。耳根清净之后,克伦威尔又成为

英国的终身制护国主,被称为“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

马背上得天下的克伦威尔仍沿用军队中令行禁止的那一套治理国家。

他关闭了所有酒吧和剧院,禁止人民进行体育活动,甚至禁止人们欢庆圣诞节,并派人把老百姓家中的圣诞物品全部搜走。

讽刺的是,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清教徒克伦威尔,在大权独揽之后,也学起了查理一世,大兴奢靡之风。

“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时尚教主—克伦威尔

本来,作为清教徒的克伦威尔按照教规,应该衣着朴素才对,但实际却不是这么回事。

他穿的衣服做工繁复、质地华贵,他也因此被看作是宫廷“时尚教主”。

克伦威尔的时尚口味还不停地发生变化,法国服饰、西班牙服饰、意大利服饰……都曾在他的宫中风靡一时。

大臣们也亦步亦趋,紧跟“教主”的时尚脚步。

1658年,克伦威尔因病在伦敦去世。据说在他的葬礼上,“除了狗叫之外,没有一个人哭泣”。

为什么?因为大家受够了他霸道的统治。

克伦威尔死后,英国重新陷入了战乱,流亡法国的查理—世的儿子乘机回国,于1660年成功复辟,成为查理二世国家。

查理二世把克伦威尔已经腐烂的尸体从坟里挖出来,先暴尸、鞭尸三天,再砍下头颅,挂在议会大厦的大厅示众。

直到大家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才把它取下来。

其后,克伦威尔的头颅竟成了私人藏品,开始在民间颠沛流离,直到1960年,才被安葬在剑桥大学。

克伦威尔也才得以安息。

结论

高调喊着以谋求自由的名义,拉起一面大旗,推翻了一个

独裁统治者

但最终,抵挡不住权力的诱惑,成为下一个

独裁统治者

,最后落得个被掘墓鞭尸、身首异处的下场。

对克伦威尔而言,这是极其可耻的一页;但对玩弄权术的

独裁统治者

而言,这似乎又是他们命中逃离不了的劫数。

“未戴王冠的国王”—克伦威尔,有多惨?死后近三百年才得以安息

猎杀女巫

活字印刷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中世纪末期到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取得了许多值得骄傲的进步。

但是,同时像附身的鬼怪一样,丑闻一直在文明进程中挥之不去。

欧洲教会借助活字印刷技术来清除所谓的女巫,结果酿造了一幕幕人间冤狱;克伦威尔宣称要为民众取得自由,

却在夺得权力后,推行比

查里

一世还霸道的统治

最后落得个挖墓鞭尸的下场……

通过这一件件丑闻,其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丑闻与文明的进步无关,有私心的人,哪怕是圣人,也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些出格的事。

中世纪欧洲“猎杀女巫”运动,有多残酷?能够浮于水面就会被处死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