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放下手表在2018年的旧文,提前定时发送的科普模式
这是一篇发表在2018年的旧文,提前定时发送的。如果我估计得没错的话,此时此刻,我正在办公室里加班写材料或准备领盒饭。
最近是防疫关键阶段,各类工作部署和文件材料特别多,时常工作得眼花缭乱。没有时间写新文章时,我就找点原来的干货来温故而知新吧。特别是最近多了不少新读者,欢迎大家留步品鉴。
祝大家每天都顺利健康,远离病毒!
今天上午,在我们办公室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虽是件小事,细细品来却颇有些味道。
我们厅下属某小型企业杨经理一行4人今天前来拜访我们分管厅副长,这事上周就通过我们办公室电话预约好了,时间是今天上午10点。10点差几分,杨经理一行准时走进我们办公室,一边在沙发上坐下,一边主动跟我们寒暄。
办公室主任老孙一见他们,赶紧招呼我和小刘给杨经理他们倒茶,一边赶紧走出办公室去请副厅长。
只过了一分钟孙主任又进来了,一脸歉意地对他们说:
“实在不好意思,领导还在楼上开会,一时半会恐怕结束不了,请你们先等会,他那边会尽快结束。”
杨经理他们摆摆手表示不介意,继续在我们办公室沙发坐着,一边喝茶一边等。
没想到,这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杨经理他们从一开始跟我们天南海北地聊几句,到找不到话题后大家逐渐陷入冷场的尴尬,再到后来,大家索性不讲话了,他们埋头玩手机,我们埋头干工作。
我抬起头来偷偷观察到,随着时间推移,几个人的神情越发不耐烦,杨经理每一次看表的间隔也越来越短。
可以理解,明明事先有约,准时到达却被晾着等了这么久,换谁都不悦。
被领导骂了?有时候是好事,先别忙着沮丧
Ben White, Unsplash
11点零几分,副厅长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出现在我们办公室。一进门就亲热地招呼起杨经理,直乎不好意思,害他久等。紧接着,他转过头对着小刘一阵训斥:
“小刘,你上周不是跟我说杨经理他们11点到吗?你看你做的这蠢事,要不是你把时间弄错了,我压根不会参加9点半跟XX局的座谈会,害杨经理他们等了这么久。年轻人工作不仔细,要反省!”
小刘一听委屈极了,刚要开口申辩,杨经理见状赶紧站起来解围:
“我们也才到,没等多久,别责怪年轻人,也不是什么大事,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嘛。”
在友好而热烈的气氛中,副厅长和杨经理他们笑着出门乘电梯去了会议室。
一行人刚走,小刘就连声嘟囔:“奇怪了,我上周明明在电话记录上写的上午10点杨经理一行到访,白纸黑字还在这放着呢。副厅长怎么能当着外人冤枉我?”
老孙从电脑后抬起头来,看破红尘地一笑:“你真以为副厅长是在骂你、冤枉你呀?所以我说你太嫩,你还不承认!”
见小刘的黑人问号脸,老孙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启语重心长的科普模式:
“副厅长当着杨经理的面拿你开刀,无非是给他自己一个台阶下。用这种方式间接地告诉杨经理,让他们等这么久都怪下面人弄错了。他自己绝对没有怠慢的意思。”
小刘恍然大悟,不过显然信息量太大,他接受起来不是那么顺畅。他继续弱弱地问:
“就是说,他是故意拿我来背锅的?那他这么说,杨经理他们不会起疑心吗?万一我当场抢白,拿出这张电话记录单自证清白,副厅长不是尴尬了?”
被领导骂了?有时候是好事,先别忙着沮丧
老孙显然被他雷得不轻,半晌才回应:
“如果你真这么干了,只能证明你读书读傻了,傻到姥姥家了!你们学校没教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吗?”
“要我说,今天这事你不但没必要感到憋屈和沮丧,反而还要高兴。你看,我们这儿有一屋子人,副厅长却唯独选你来垫背,这说明什么?”
“第一,说明你在他心目中足够机灵,能马上领会他的意思,不会让他当场扫面子。”
“第二,他认为你识实务顾大局,愿意舍小我来成全大我。如果他打心眼里瞧不上你,这种场合就根本不会拉你来背锅,当着外人被‘背锅’是荣幸!”
老孙继续科普:
“还有,你以为杨经理他们看不懂啊?就算看明白了,也没必要点出来让大家难堪。很多场面不就是这样——你演戏,我配合你演戏,大家心照不宣,彼此给个台阶下,只要保持关系和谐,目的不就达到了。人生几十年,何必事事都这么认真,一定要争个是非曲直出来呢?”
小刘没再吱声,继续若有所思,慢慢消化。
被领导骂了?有时候是好事,先别忙着沮丧
果然,下午一上班,副厅长就拎着保温杯溜达到我们办公室,拉了张椅子坐下,和颜悦色地跟我们聊起家常,算是为上午的行为做出了解释:
“早上9点半的时候,XX局局长亲自带队来谈公事,人家一个正厅级干部,我们一把手又不在,班子成员就我一人在家,你们说,这种情况我能闭而不见吗。”
“虽然知道跟见杨经理他们时间上有冲突,但论级别论惯例,我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先见XX局长一行,把杨经理他们晾一边。”
“我当然知道小刘这边给的座谈时间是10点,可是又不能直接告诉杨经理真实原因,面上不好说,只好拿你来说事了!小刘你工作干得没问题,我也没有冤枉你,别有思想负担!”
这下小刘彻底信服了,用钦佩的眼神望向老孙。老孙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语气既严厉又亲切地命令小刘:
“还不快给副厅长杯子里加点热水!”已经上班的公务员,这两天在忙些什么?三个故事告诉你真相
当我们大部分人还躺在家里打发时间时,很多公职人员已经接到指令提前上班了。
在很多人印象中,公职人员都是办公室里坐着,喝茶看书看报纸。那么这段非常时期,他们到底在忙什么?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今天我找来3个典型人物,讲述这几天自己在岗位上奔波的故事。
他们中,有主动找我来倾诉的读者,也我有身边的好朋友,甚至还有我自己的缩影。
以下,故事主线基本参照事实,细节略有改动。
已经上班的公务员,这两天在忙些什么?三个故事告诉你真相
01 比雪人还要敬业的交警蜀黍
小毛是一名正式在编交警。前几天,他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和一些同事被大队安排去高速路的收费站口当“门神”。
具体工作,是拦下每一辆进城车辆,在征得同意后,用红外线额温枪测试司乘人员的体温,然后登记全车人的身份证信息。
初一下了场鹅毛大雪,全省高速封路。大年初二,道路解封,车流量骤增。化雪还在继续,气温非常低。小毛和同事们穿着制服,在市郊的高速路口一站就是10小时。
刚开始时还在冷风下直哆嗦,时间长了,手和身体都变得麻木起来,只有在拿起保温杯喝口热水时,那股吞下去的暖流才会提醒自己还是个活人。
更为糟糕的是,因为口罩等防护设备普遍缺货,队里尽最大的努力找来一批医用一次性口罩,一人只发了两三个,还叮嘱他们省着点用,用完就没了。
戴着口罩,说话的音量变小,而高速路边噪音很大,拦下来的司机听不清他们说话,他们只好扯着嗓子大声解释,一天下来嗓子就哑了。
所幸,大部分车主都非常配合,不但主动下车方便他量体温,还不停地说“警察同志辛苦了”“小伙子多喝点热水”。
其中有一辆越野车,在履行完手续后,小毛告知可以通行,驾驶员却冷不丁跑去打开后备箱,搬来一箱东西搁在桌上就驾车绝尘而去。
小毛仔细一看,是满满一大箱康师傅夹心饼干,顿时心头一暖。想要追上去还给对方,好心人的车却早已消失不见。
晚上,小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1岁的女儿早已熟睡。老婆刚洗完澡,正在洗手间里吹头发。
累了一天的小毛看见老婆娇俏可人的模样,真想冲过去从背后抱住她的腰,一如既往地说些爱人之间温情的话。
可是想到自己在外面浪迹了一天,浑身脏兮兮的,又一联想到可怕的病毒,他还是忍住了。这对恩爱的夫妻只是相隔1米多,匆忙而简短地打了个招呼:
“女儿睡啦?”
“嗯,睡了。我也准备睡了。你早点休息,明天还要起早呢。”
“我把衣服洗了就睡。”
“记得洗完在洗衣机里滴点84消毒液,千万别进主卧去看她。”
“好的,晚安老婆。”
“晚安,辛苦了,老公。”
等到小毛收拾完进入书房时,主卧里的老婆跟女儿早已没了动静。要是平时,这会他会到女儿床边,捏捏亲亲她熟睡的小脸庞,跟老婆温存一会,再到次卧去睡觉。
而今晚,他就准备睡在书房的小沙发了,只因为书房离两个卧室较远,相对安全。
他早就就跟老婆商量好了,这几天暂时睡书房,不进主卧和次卧,不跟她们一起吃饭,尽最大的努力与她们隔离。
这不是冷漠与疏离,恰恰相反,是基于爱与责任的保护。
夜已深,小毛关了灯躺在书房的小沙发上,黑夜中很快传来如雷的鼾声。
已经上班的公务员,这两天在忙些什么?三个故事告诉你真相
02 奔波在乡亲中间的发哥
发哥是一名驻村队员,这名字其实是个绰号。因为发哥刚去驻村时颇为时髦,乡亲们笑话他的发型比周润发还讲究,“发哥”的别称也就广为流传了。
而今驻村一年半,当年的“周润发”范儿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气的板寸头。因为板寸最方便打理,还能DIY。
大年三十晚上,发哥接到县里的指令:疫情形势严峻,要在村里加强宣传走访,村干部严重不够用,所有驻村队员第二天下午到位,加入宣传劝导队伍。
风尘仆仆的发哥在家吃了顿年夜饭,第二天就匆匆赶往村里。早晨出发时,小区里的人还不多,难得碰见两三个,都戴着口罩。发哥心想,城市里的人们已经非常有防范意识了。
下午到了村里,发哥却倒吸一口凉气:跟城里大街上冷清的模样截然相反,这里跟往年并无二致,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
只见外地打工的都回来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嬉笑打闹,大人们也都笑逐颜开。到处都洋溢着音乐声、鞭炮声、麻将机转动洗牌的声音。
一边是欢天喜地的村民,一边却是愁眉苦脸的村支书。他一筹莫展地对发哥说:
从前天起,镇上和各村的广播就反复叮嘱村民们,疫情严重,别串门、别聚会,出门戴口罩,可是根本没用,农村人压根不信这个!这里家家户户都免不了聚餐打牌,万一有一个病毒源,可还不三下两下就传开了!
发哥二话不说,从兜里掏出他好不容易弄来的宝贝N95口罩发给村支书戴上,就分别投入劝解大行动中去。说起这口罩,还是身在医药公司的发小拼了命给他留的几个,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大用场。
一开始,村民们果然油盐不进,聚会、聊天、打麻将一样不少。发哥只好挨家挨户拿着报纸,指着上面的新闻一字一句念给大家听,又将村民家的电视机打开,让他们全天候关注CCTV-13台的滚动新闻,这才开始起到威慑作用。
最难搞的是麻将馆,里面都是固执的老年人。在农闲时分,小赌怡情是农村公认的生活方式,而烟雾缭绕的麻将馆,无疑是病毒传播的温床,必须坚决制止。
发哥等人在镇上和村头溜达了无数个来回,先是在麻将馆里好言相劝让大家散伙,过一会再杀个回马枪,一旦发现卷土重来,马上通知断水断电。
他们不知道走了多少趟,脚底都走麻了,这才将老年村民们乖乖劝回家。
从第三天起,各村窜门聚会的人家开始明显减少,所有麻将馆都熄火了,孩子们也没怎么见出门了。发哥刚要松一口气,手机里的微信群里突然传出火线情报:
发哥发哥,你们村的村民,正在镇上的酒楼二楼偷偷办结婚酒席,马上就要开席了!
发哥胡乱披了件大衣,带起口罩就紧急赶往现场。只见这家酒楼从外看去,一楼大门紧闭并无异样,只能隐约听到一点音乐声。他绕到后门,从楼梯上到二楼,发现果然别有洞天:
二楼张灯结彩,高放音乐,人头攒动,还有一对新人的大幅结婚照。并且为了保密,整个大厅的窗户全都紧闭着。发哥条件反射地又调整了下口罩。
镇上的民警已经先一步到达,将酒楼的老板和新人的父母叫到一边去训话。发哥听到民警的口吻既严厉又着急:
“县里不是下了文件不准办酒吗?文件都写了,饭店在这种时候办酒,造成病毒传播是要坐牢的!谁负得起这个责?还有你们,昨天不是都答应改期办酒了吗?怎么言而无信?”
新人父母嘟囔而苍白地解释着:“这不是趁着过年大伙都在家里吗,请帖也发了,日子也定好了,想着偷偷办完得了。没想到,你们消息这么灵通,这么快就被发现了。”
民警瞪了他们一眼,拿起话筒对着大厅里的人群又解释政策,又重申规定,人群这才不甘心地悻悻站起身来陆续下了楼。
新人一家望着这堆烂摊子,一时间欲哭无泪。发哥顿时心一软。这家人他再熟悉不过:穷了好些年,这两年好不容易搭上政策的便车脱贫摘帽,才盖了新房、娶了新媳妇,没想到好好的婚礼竟然成了这样。
他从后面拍了拍新郎小伙子的肩膀,算是给了他无声的安慰。
已经上班的公务员,这两天在忙些什么?三个故事告诉你真相
03 全单位化身“洲际采购员”
我是小覃,身在商务部门,单位日常工作围绕着国内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跟外商打交道比较多。
随着疫情形势进一步发展,医用口罩等防护设备渐渐成为急需的短缺品,又恰逢春节期间,指望本地企业迅速恢复生产不太现实。在上级的指示下,我所在的单位,接到了特殊指令:
向各国外商和华人商会求助,大规模采购符合要求的口罩等医用设备。由我们单位来牵线搭桥,医药公司负责下单付费,到货后交由政府统一派发给医院和药店。
指令一下,大家纷纷主动投入战斗。德国、阿联酋、西班牙,甚至遥远的阿根廷……在大家的努力下,只要有过工作联系的外商或华人商会,都收到了我们的求助。
很快,从多个国家传来消息,确定可以帮忙采购口罩等物品,几天之内发往国内。
我也联系到了很大的一单货:常住某国的A女士是本省籍华人,她的本国老公刚好从事医疗用品生意,她牵挂着家乡,初步同意将手头的20万个医用口罩销往本省。
20万个,能解不少燃眉之急!我当即一跃而起,迅速将消息汇报给自己的处长。然而处长却说,按照工作流程,此单数额巨大,必须请示上级领导才能定夺。
我赶紧发邮件请A女士把这批货留着,然而对方却说,已经有3个外省经销商愿意加价购买,只能给我们留2个小时,让我们赶快决定,过时不候。
与此同时,能拍板下决定的那位领导却在更大领导的会上汇报工作,我的处长在门口等得心急如焚。
眼看2小时快要过去,处长心一横,也顾不得什么官场礼仪了,索性冲进去紧急汇报。
医药公司通过微信给我发来订单确认书时,我的两只手都在颤抖。那一头,A女士终于点头同意将这批货给我们。
直到这一刻,我才发觉,寒冬腊月天里我竟然紧张得满身大汗,差一点就虚脱了。
已经上班的公务员,这两天在忙些什么?三个故事告诉你真相
不论是挨个排查车辆的小毛、费力劝导村民的发哥、还是满世界找口罩的小覃,都只是全国几千万体制内工作人员的缩影。
尽管他们每个人的奉献微不足道,但正如中组部要求的那样,每人都在这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发挥着有效作用。
除他们以外,这几天以来,更有身处各级各部门、成千上万的公职人员各司其职。
在这场战役中扮演着不同的螺丝钉角色,他们放弃了与家人相守,放弃了无所事事的假期生活,才令社会多了一份秩序,少了一丝潜在威胁。
如果你正身处家中看着电视、刷着抖音,恰逢基层人员入户宣传;如果你驾车出行,恰逢他们量体温查身份,也请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苛责。34岁,突然决定考公务员:别犹豫,这是个明智选择
我,86年出生,男。刚毕业时,我曾跟着同学报名参加过公务员考试,误打误撞笔试第一的成绩入围,当时年少轻狂,不想早早被体制束缚,就放弃了面试机会,离开家乡来到现在的城市打拼。
这么多年换了好几个公司,也赚了些钱,把安家置业的问题解决了,前些年买的房子涨了一倍,想来大概是10年中最成功的事了。
本以为日子会这么一直过下去,没想到去年开始行业不景气,待遇普遍锐减,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几年都不会特别景气。
我家乡的发小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国税局,现在是科级干部了,生活还算安逸。他给我出主意:你既然当年考试那么强,现在基础肯定还在,花点时间看看书刷刷题,回来考个公务员吧。不图升官发财,像我一样稳定小康就行。
说实话,要是前两年,我想也不想就会拒绝。可是现在我却蠢蠢欲动。一方面,自己马上迈入35大关,还是单身,在这座城市没有归属感。另一方面,行业前景让我看不到希望。心里开始隐隐向往发小那种永远不用担心失业的人生状态。
可是,这把年纪才进体制,仕途上会不会也因为30多岁的我跟年轻人一条起跑线,完全没有任何希望?
另外,公务员的待遇跟我现在比起来,差了太多。跟我现在比三分之一都不到,还不及我10年前刚工作的时候,这巨大的落差,是最让我犹豫的一点。
望你指条明路,我到底是回去考公,还是打消掉奇怪的念头,安心在这里继续干下去?
迷茫的小老虎
34岁,突然决定考公务员:别犹豫,这是个明智选择
你好,老虎同学:
你在信的最后,把“考公务员”比作“奇怪的念头”,我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在很多扎根大城市、混迹于写字楼的白领眼里,这种生活仿佛另一个平行宇宙,太遥远太奇特。
不过,为了解答你的困惑,我先说我的答案:34岁开始考公务员,只要你能考上,不但不糟糕,还会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不信?接下来,我来详细告诉你。
第一,体制内让你远离“中年危机”,而这,刚好是眼下的你最大的担忧。
十年前,你意气风发,体能和斗志都是满格状态,拼得起,熬得起。你用这十年的青春,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也收获了职业经验。
现在,马上35岁的你,逃不开精力和体力即将走下坡路的自然规律,再加上知识技能的更新换代,除非你能站上管理岗位,否则赤手空拳比拼,你不是现在年轻人的对手。
而体制内,却完全没有类似的“中年危机”恐慌。从你成功考入并得到编制的那一刻起,你就进入了职业保险箱。只要你不犯大错误,不懈怠得太过分,谁也没法开除你。
随着工龄逐步上升,你的待遇还会以微弱的速度逐年上升。
并且,体制内的工作分配方式,有着体制外无法比拟的人情味——年纪大的老同志,可以得到少干事的豁免权。年轻人永远是最忙最累的。
这么一看,你的职业生涯,不可谓不划算:年轻的时候,在体制外拿精力换钱,等到中年以后拼不动了,再到体制内的保险箱里来遮风避雨,不用担心失业,也不用担心跟不上工作节奏。
34岁,突然决定考公务员:别犹豫,这是个明智选择
第二,早已完成财富积累的你,完全不必在意体制内最大的软肋——待遇问题。
诚然,你家乡的公务员待遇,比不上你在二线城市10多年的职业积累,或许你现在拿40万年薪,那边才10万一年。看上去似乎完全不可接受。
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些年积累的财富,能让你回家乡置业时拥有较高起点,也许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全款买2套住宅,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兼投资,(或许还更高)。
比起那些刚毕业两手空空进体制的年轻人,他们还要攒钱买房,你却既不用负担月供,还能用钱生钱,这起点高了不止一点。
也就是说,站在前10几年的积累上,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自己在家乡生活得不错,工资只要够花就行,根本不用在意具体数额。
第三,体制内的医保和养老,可以让你更有安全感。
同理,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几乎完全与医院绝缘。随着步入中年,身体会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而在这种时候进入医保报销比例更高的体制内,无疑是个好选择。
至于养老,虽然公务员现在也需要缴纳职业年金,退休时才能享受待遇,但从平均值上来看,还是要比企业大部分普通人拿的要高。
想想你年轻时把钱都挣到自己口袋来了,只需要要体制内干20多年就能享受跟其他同事差不多待遇的养老,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机智?
34岁,突然决定考公务员:别犹豫,这是个明智选择
以上是34岁转行做公务员的优势。当然,这选择并不是完美的,它同样存在劣势:
=======我是转折的分界线===========
首先是你担心的仕途问题,确实存在。34岁从科员干起,爬到科级岗位已经40出头,相比别人从20几岁开始积累的体制内工作经验和工龄,你这辈子与“当大官”基本无缘了。
但是这又如何呢?即便你20多岁进体制,能够冲出人海、走上仕途当官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看看下面这张公务员提拔比例图就知道了。
也就是说,晚了10年进入体制的你,最后将与早早进体制的人们殊途同归,并没有什么大不同。
34岁,突然决定考公务员:别犹豫,这是个明智选择
其次,有一点要提醒你:家乡和你生活了十多年的二线城市相比,无疑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城市建设上,然而更多的是在人的理念上。
回去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行为方式跟周围的人都不太一样。你会不太能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也不一定能轻易接受如同异类的你。
打个比方,我认识的一个从上海回到家乡的朋友,离开上海前要办理公积金账户转移手续。在上海那边办手续,只跑了一趟,仅花费2小时。而回到家乡,却跑了一个星期还没搞定,每次都说差资料,这强烈的反差搞得他很郁闷。
城市越发达,人的理念就越先进,做事方法就越讲规则。而越小的城市,人们越是讲究人情世故,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一点,你必须去适应,过程可能会让你尤其痛苦。
34岁,突然决定考公务员:别犹豫,这是个明智选择
最后,我还想说句重点:34岁考公务员,最大的难度不在于考上后,而在于你是否考得上。
现在公考的竞争比例,残酷得令人怀疑人生。那些身处市区的单位、不错的岗位,随便就能达到几百比一。
很多大学生从校园就开始刷题,毕业后都考了很多年才考上,更别提你这个34岁的高龄考生了。
别拿10年前的第一名说事,时过境迁,告别考场这么多年,你是否还有这个基础另说,单说考前大量的看书和做题,要想找回读书时的毅力和状态,都是件很艰难的事情。
与此同时,按照现行公务员招考简章,35岁以下社会考生皆可报考公务员,只有应届硕士或博士生能放宽到40岁以下。
也就是说,现在的你,只有2次机会可以参加公考了。如果这2次考不上,你所有的顾虑和纠结,都将化为没有意义的灰烬。
34岁,突然决定考公务员:别犹豫,这是个明智选择
综上,我的建议是:
34岁考公务员,综合来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好都是实实在在的,缺陷则主要集中在思想层面上。
只要能上岸,步入中年的你,将迎来更稳定的人生。
如果下定决心,那就给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关注家乡考试资讯,调整临考状态,买书和试卷来认真看透,视情况看要不要报班。
这注定是一条艰苦而孤独的路,请一定要忍受长时间的挫败,才有希望看到远方的曙光。
至于本职工作,不要丢,也丢不得。必须重点强调:我并不是说只有考公务员才有出路,你现在的本职工作如果能柳暗花明,继续提升,也是非常好的人生状态。
相比之下,考公只是额外选择,不是唯一选择,千万不要孤注一掷。万一这条路走不通,你还是要按照原有轨迹继续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