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信息技术研究领域张翔宇:建立生物信息数据库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生物工程的“联姻”,成为生物工程迈入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基础。生物工程作为新兴高科技,具有综合性高的显着特点,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实际来看,生物工程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在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前沿性,而且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现代生物工程体系的构建。因此,从生物工程的技术发展而言,信息技术的结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其涉及到的相关领域的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成为了科学家们最大的困扰。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生物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张翔宇提出并实践了建立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想法。张翔宇表示,如果能在国内创建一个类似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数据库和日本DNA数据库(DDBJ)这样的大型数据库,生物工程将能迅速取得巨大的发展。

生物信息技术——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

在着手建立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时候,张翔宇先生充分利用自身优秀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技能,先后设计了用于归档处理各类试验数据的软件平台和具备图形处理功能和可视化功能的数据库网站。张翔宇先生曾介绍道,他在研究生物工程的时候发现,在核酸核糖的序列分析和核酸低级结构的分析当中,其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单纯的依靠人力无法很好的完成分析及抽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蛋白质内结构以及过程中的生物反应,均离不开相关信息化设备的有效监测与分析,而他借助研发的软件系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项目工程管理,分级分类的建立现数据库,提升生物工程的科学化建设水平,使得研究所得的数据更加精准。

此外,张先生设计的数据库网站也凭借着优秀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可视化功能,帮助众多研究者完美的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DNA的Z曲线变换、基因突变的过程等变化性研究案例。不仅如此,这一技术在研究细胞学和基因的过程当中,还解决了需要通过预算和自动化操作以及指令计算进而模拟出真实的细胞结构以及物质组成的问题,更加直观的展示来了细胞生存环境,明确生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准确的记录了相关现象。并且这一技术的引入,使生物技术的工程化开发有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撑,从而使在DNA合成、细胞制造等方面的能力实现质的突破。例如张先生介绍的,DNA合成借鉴半导体技术从而创造出了多种合成仪器。其中,基于硅片的喷墨式合成仪的开发,或将意味着这一领域走出类似“摩尔定律”的路径,并为第三代DNA合成仪的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促进了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生物工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生物工程体系的搭建,创设了良好的内外环境,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作者:贺宇鹏)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