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尸人的职业转变,捞尸人的禁忌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意思是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只要用心做,坚持做,总会有好的结果,并且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然而在我国有这样一个行业,它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且伴随相当高的风险,就连保险公司都将从事该行业的人拒之门外,如今还受到了世人的误解,他们便是捞尸人。
捞尸人的由来
关于这个职业是何时出现的,如今已不可考,通常人们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入土为安”的传统,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都要将死者带回故乡安葬,故而产生了捞尸人这个职业,由他们代替死者亲人去打捞那些命丧于水中之人。
一般而言,愿意从事捞尸人职业的都是生活艰难的农村人,毕竟这种游走在生死边缘的职业,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去选,而且一旦决定从事这个行业,就一辈子不能改了,因为其他地方都不愿意接受有过捞尸经历的员工,上文中提到,就连保险公司都不肯给他们办理保险,认为他们“不干净”,并且赚的是“死人钱”,不道德。
捞尸人的职业理念和行业规则
自从这一行诞生开始,便有了自己的职业理念,即“善待死者,不信鬼神”,然而说是这样说,长期面对各种惨状的死者,捞尸人就算胆子再大,也会留下心理阴影,而且一般而言,会浮在水面上的尸体,基本是落水4~5天后,模样并非常人所能承受,纵使不信鬼神,也会害怕。
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捞尸人在工作前,都会在船头绑上红布,在自己中指处绑上一根三寸宽一尺长的红布条,起到“驱邪”的作用。每次出船捞尸之前,都必须祭拜河神,然后带一只精壮的大公鸡,结束工作收船时,则抹掉公鸡脖子,将其抛入河中,作为给河神的贡品。
其次要提前准备好白布、特制的钩子、狗毛制成的麻绳,当遇到尸体时,先用钩子将其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再将尸体勾过来,打捞上岸以后,立马用白布盖住,接着用狗毛制成的麻绳绑在死者腰间,然后将尸体吊在背阴的悬崖上,等待死者家属前来认领。
捞尸中的禁忌事项
在捞尸人口中,一直有“三不捞”的禁忌,其一是“不捞竖起来的尸体”,众所周知,人死后若泡在水里,是会整个浮起来的,若是死后在水里保持直立状态,则是怨气太深,死后不愿“离开”,想要拖一个人陪他一起,所以捞尸人看到这样的尸体,掉头就走。
其二是“不捞三次捞不上来的尸体”,这一点相信比较好理解,原本捞一次尸就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若是再三无法将其顺利捞上来,则表示死者不想“走”,捞尸人自然不能强求。
其三便是“不捞长发的花季少女”,一方面,捞尸人认为这个年龄的少女会命丧于河中,大部分是为情所困,所以死相不太好看;另一方面,尸体存在“男俯女仰”的情况,即男性尸体会俯着身子,女性尸体则仰着身子,加上女性一般头发长,飘在水面上,再配上泛白的身体,着实吓人。而且当捞尸人打捞女性死者时,打捞工具也极易被头发缠住,若是稍有不慎,恐怕会将捞尸人一并拉入水中漩涡,后果不堪设想。
捞尸人的职业转变
上文中提到,捞尸人这个职业一做就是一辈子,因为其他单位不愿意收他,不过到了现代,这种情况稍微有些好转,以前的“捞尸人”改职为“打捞队员”,隶属民政局(也存在民间组织),比如住在重庆市江北区朝阳河附近的陈师傅,他就是一名专业的捞尸人,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开船在江面上游走,若是看到尸体,就赶紧追上去,然后将尸体勾住,拖回岸边,等家人来认领,陈师傅每年至少从江里打捞上200具尸体。
但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虽然往日的捞尸人有了更规范的工作,但也因此诞生了新的矛盾——收费问题。大家都知道,做这一行的人很少,“物以稀为贵”,收费当然不便宜,11年前,3位年轻的大学生跳入长江,营救2名落水儿童,结果却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伤心欲绝的家人联系了某打捞队,结果对方得知一次要捞3个人时,竟然开出了3.6万元的天价,引发社会热议,因此捞尸人被贴上了“冷血”的标签。
如今也只能等待,未来国家会对民间打捞队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并且建立专业的公共救援与打捞团队,让昔日的“黑色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他们是唯一愿意为家属找回亲人遗体,给予他们最后一丝安慰的存在,本就应该受到人们尊敬,切莫因为个例而寒了所有捞尸人的心,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