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山楂树之恋》恍若柏拉图笔下的纯情爱情电影节
十年浩劫,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思绪,更有一段段纯爱的故事,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导演张艺谋来说,爱情或许不仅仅是爱情,历史也不单单是历史。
《山楂树之恋》正是基于那十年的动荡,讲述着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爱情被历史所裹挟,历史因爱情而不再单调。
故事里,一位是来自城市里的美丽温柔的女孩,名字叫做静秋,但她的父亲是个地主。“地主”这二字,在当时那个年代便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山楂树之恋》恍若柏拉图笔下的纯情爱恋,却最终以结局落幕。
鲁迅先生说:“结局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上苍不是什么善人,上苍常常变着脸似的扮演着刽子手的角色。
山楂树果红润可人,但其入口酸涩,即使回味,甜蜜掺杂在其中,却也难以觅得。
一、纯情的爱,温柔的心
2009年,《山楂树之恋》引领“阅读纯爱”之风;短短一年后,张艺谋携电影版《山楂树之恋》登陆荧幕,这是爱恋与纠结,而无关乎铜臭味的金钱和利欲熏心的争斗。
影片的女主静秋因父亲的身份遭人冷眼,在不安中惴惴度日。
熬到中学时代,学校组织了到西村坪体验生活的活动,静秋随行,承担起了编教材、写村史的担子。
西村坪,在这个小小的村落,偌大我们的一个芝麻大的小点,一段极简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悄然书写。
静秋和男主老三的相逢,称得上是一见钟情,一个对眼,两人之间的身份差别、家庭差异和样貌都显得黯然失色。
这种爱恋恍若前世注定,在一瞬间就被尘封的记忆唤起,即使踏过奈何桥也忘不掉的情缘。
老三虽是“乡下人”,但他彬彬有礼,谈吐举止都透出“干净”二字。
在接触中,两人愈发熟络,情谊不断升温,老三更是早早地爱上了静秋;
静秋和老三心意相通,彼此熟知心思,但是两人都“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很难被人承认,两人身份的差别更是巨大阻力。
但是,当爱上一个人的时候,脑子里便是装不下别的东西的,对方的脸一次又一次地跳进自己的脑海里。
一次,静秋的妈妈撞见了在一起的两人,随即勃然大怒。
因为当时的静秋正处于转正期,这对于戴着“地主”帽子的一家人来说不容有失,静秋妈妈十分担心两人的事情会横生瓜葛。
因此,她一狠心,要求老三在两年之内都不要再来找静秋了。
“我能等,无论等多久。”
一句话,不变的承诺,傻也不傻。
就这样,老三与静秋一直不再相见,直到静秋听到了老三生病住院的消息,两颗心才相互依偎在一起。
但在相见之后,老三却又消失了。
当两人再次相见的时候,陡然病重的老三已经说不出话,那便是老三与静秋的最后一面了。
从前,日色变得慢,车、慢、邮件都很慢。
七十年代,没有现在这样便捷的交通和通信,那个年代的爱情,往往是通过一封封积攒了数月相思之情的信件来搭建两人的感情之桥。
笔触之动人,竟然在文学史上屡显佳作,可见情谊真切。
在这信件邮寄的漫长途中,剩下的就只有等待。
除了等待,也别无选择。
在“等”中,慢慢沉淀下来的是越来越浓厚的爱意,是越来越坚定的内心。
二、于平凡之处见
《山楂树之恋》整片的叙事结构其实非常单一,因此颇受诟病,但恰恰也是用真情打动观众。
影片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和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以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在2018年3月18日,被评为变化时尚40周年我们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现在观众都是要视觉刺激,商业电影或者说现在的生活节奏是大家都想看非常眩的电影,非常独特的。”
“但是,如果我们想表现这种纯真的爱情,在开拍之前我就在想,这部电影最好的是采取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用一种朴实无华的风格来处理,那种单纯和纯洁常常是没有那些花拳绣腿的,它就是非常平实的展现在你面前,通过人物和细节。”
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却最能打动人心。在一众关于《山楂树之恋》的评论中,最能体现这一点。
有人道,这部电影展现的是在快餐时代下细嚼慢咽的爱情。
快餐时代,映射的是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多数”每天都在追赶着工作与deadline,担心自己一不留神就被遥遥甩开。
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用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多的任务?时间,不经意间也已成为衡量利益的标准。
很难想象,芸芸众生,谁还愿意拿起笔来,摊开一张信纸,手指摩挲着手中的笔,脑海里回忆着美好与温馨。
能去想着,怎么写,才能写出心中的爱意?
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被人们当成可以速成的产品。
三、于无声处听
洗尽铅华,万般皆不待。山楂树下的爱恋,被张艺谋抽丝剥茧,用一个个镜头,推动着情节,推向高潮。
在《山楂树之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令人潸然泪下:
老三和静秋的事情被静秋的妈妈警告之后,两人便不再见面。以至于老三病了,静秋都是通过别人之口得知的。
心中的“他”病重,静秋怎么能不担心?便向母亲请假要去看老三。
当母亲问道是有什么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吗?静秋如实告诉了母亲。
一时间,母女沉默。
静秋的妈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痴情的“她”,那个痴情的“自己”。
“我就是像你这么痴情,当年爱上你爸爸。”
听罢,静秋落泪,静秋的母亲也暗自神伤。
静秋的爸爸是一个“右派”,当年一直没有回家。
一对母女,是两个不同的年代,两段不同的人生,但恍若一个玩笑——在最不可能的时候,她们却遇到了无法忘却的爱情。
静秋的母亲当然在乎静秋的前途,但她也知道爱一个人是什么感受。
她无法抑制住的泪水,或许是对静秋父亲的思念,又或许是对女儿的心疼。
静秋的泪水呢?
或许是深知母亲一个人照顾家庭的辛苦,又或者是对父亲的想念其中还夹杂着对父亲的怨恨。
在这流泪的沉默之中,不用去强行点缀时代的烙印,不用专门去呈现年代的特殊,不用专门去呈现那种政治氛围,就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母女交流。
在一声声叹息中,一滴滴泪水中,传达出来更多的思考和感动。
特殊的背景下,许多不能说出口的话,不能表达的爱,只能通过眼神的注视来传递。时代的一粒尘,落到每个人身上便是一座山。
四、铅华尽散,哀愁纯美
在《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放弃了色彩上的压制,转而以纯净的柔色叙说故事,这是从未有过的转变。
在以往,张艺谋非常注重颜色的运用,每一部电影的色彩基调都瑰丽奇炫:
比如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金黄色、《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艳红色,尽显极致夸张之意。
而在《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变了。
“几乎没有标志性的色彩,有点洗尽铅华的意思。我们运用了非常非常淡的色彩,很像那个时代的调子,包括摄影风格也是这样的。”
如其所言,《山楂树之恋》整部电影都呈现出相当接近历史的微妙感觉。
历史是一条奔涌不息的长河,它横冲直撞却又缓慢流淌,《山楂树之恋》便是如此。
极简的构图,洗尽铅华的陈旧感,历史与爱情,像是被烙刻在胶片上,淡而悲。
结语:
“静秋,静秋,其实你也能一生一世爱一个人的,你只是不相信别人会那样爱你,你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其实你……你很聪明,很漂亮,很善良,很可爱……很可爱……很……我肯定不是第一个爱上你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不过我相信我是最爱你的那个。”
老三,多么纯,纯到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呐!他用自己的单纯的爱打动了静秋。
老三爱静秋,爱到对她毫无保留的赞美和关心,爱到是愿意花一切时间去等待。
张艺谋镜头下的纯,镜头下的爱,太飘渺了,太不真实,宛若镜花水月不敢触碰,却又让人浮想联翩。
或许镜头之外,那一颗颗酸酸的山楂果,是提醒世人依旧可以保留那一份对爱情的尊重,愿意去为了爱情去等待、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