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有哪些特点

明初,曾沿元制,用钞不用钱,洪武八年发行了钞币“大明通行宝钞”,钱钞并行,以钞为主,然而,因钞币通货膨胀而告终,最终,这昙花一现的“大明宝钞”还是走向了崩盘的命运,此后,仍恢复以白银和铜钱为支付手段。

(一)

中国的纸币发行,自宋迄明,有七百多年的历史,“钞”字已深入人心。一般习惯就以“钞”为货币的代称,或称钱钞、钞银、钞券,钞票之名也由此而起。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纸币空前盛行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朝代。

为了便利境内外商旅往来,建立统一的大元帝国,元世祖入主中原后,就决定统一币制,实施不兑换的纸币政策。

元代钞法,在世界货币文化上有其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是最早的而又较为完备的纸币流通制度。马可·波罗记述甚详,如设立平准库,买卖金银以维钞价,有钞本,集中现银于国库,有强大的发行准备基金。这些办法,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尚被欧美各国采用。另外,禁金银铜钱流通,专用纸币,还用铜钱来权纸币,代纸币流通,这是货币史上非常独特的做法。

元代钞法历经四次变革,先后发行过“交钞“(1236年)、“中统钞”(1260年)、“至元宝钞”(1287年)、“至大银钞”(1309年)和“至正交钞(1350年)等不同名称的纸币。纸币曾是元代唯一合法的通货。

(二)

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有哪些特点

▲大明通行宝钞

明初曾沿元制,用钞不用钱,不久钱钞并行,以钞为主,后来钞币膨胀,便恢复以白银和铜钱为支付手段。

明代发钞有三个特点——

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立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八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有明一代的二百七十多年中,就只发行过这一种宝钞。面额六种,每贯等于铜钱一千文。在钞券上写明:“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字样,而且始终集中在中央政府统一制造和发行;

只出不进,或者大出小进。政府发钞支付官俸军饷和向民间收购产品,但征税却不收钞或仅搭收少量宝钞;

历代都有“倒钞法”,即收回旧钞换新钞。大明宝钞不分界,不收回旧钞,而新钞则源源不断地发行,致使宝钞越发越多,因而形成新旧钞的差别价格。政府对钞只发不收,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宝钞泛滥成灾,亦以恶性通货膨胀而告终。

明太祖洪武八年发行的大明宝钞,有面额六种:一百文 、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合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或黄金二钱五分。禁金银流通。二十二年又发小钞五等,从10文至50文。钞料用桑皮纸,长一尺,宽六寸,是世界上最大的钞票。

(三)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当时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大明宝钞后,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治罪。但因其钞法措施不当,事与愿违,只实行了几代就销声匿迹。后来明英宗朱祁镇时放松用银的禁令,由官府带头将银作货币,形成银锭、铜钱并行币制,直到明亡。明代发行的钱币包括: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万历通宝、泰昌通宝、天启通宝大钱、崇祯通宝、老满文天命汗钱、永昌通宝。

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有哪些特点

洪武通宝,明代,钱径2.3厘米,穿径0. 6厘米,重3.8克,铜质,形态完整,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此钱币,为小平钱,钱文真书直读,周郭精整,书法俊美,外郭稍阔者,钱文文字精美。

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有哪些特点

永乐通宝,明代,钱径2.5厘米,穿径0.5厘米,重约4克,铜质,形态残缺。铸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为大五帝钱之一。钱文“永乐通宝”,为小平钱,光背,铸造数额较少,铜钱中掺有铅锡,钱文字体以楷书及宋体为主。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此钱币略残,钱文宋体,笔法精秒,制作较工,光背。

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有哪些特点

宣德通宝,明代,钱径2.5厘米,穿径0.5厘米,重3.3克,铜质,有裂纹。铸于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宣德钱的铸量较少。此钱币为小平钱,光背,钱文直读,书体楷书。

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有哪些特点

弘治通宝,明代,钱径2.4厘米,穿径0.5厘米,重3.15克,铜质,形态基本完整。铸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年),此钱只有小平钱,光背,含锡八分之一。此钱币文字直读,文体楷书,弘治二字微带行体,通宝二字有隶体韵味。

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有哪些特点

嘉靖通宝,明代,钱径2.5厘米,穿径0.6厘米,重约4克,铜质,形态基本完整。铸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有折、折三、当五、当十大钱。仿照洪武钱制。钱名极多,有金背、火漆、镟边等名目,以防私铸。兰州市博物馆馆藏多枚,均为小平钱,钱文楷体,嘉靖二字有隶体韵,通宝二字凝重,周郭精整,光背。

明代铸钱经常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所以又叫做明之通宝。据说我国“元宝”二字始自元代,当时称金银钱为“元宝”,其意思就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子叫作银元宝,其意明了,一语双关。

自明代始,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粉墨登场,一般交易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逐渐组成了货币主体。据《明史》记载,此时“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到英宗儿子成化皇帝朱见深以后,田赋、商税等项收支中,折银的范围日趋广泛,银两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此时,形式上银两与铜钱并用,但铜钱的价值太小,发行量大大减少,不能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在实际交易中银两使用的比重逐渐增大。

来源丨奔流新闻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