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2.6%和2.6%、4.8%
◎文 | F.Lin.
◎编辑 | 小木
随着2022年四季度“摘星夺旗”考核结果和各区市经济数据的公布,青岛10区市2022年的座次就此落定。
从“摘星夺旗”考核结果来看,黄岛区和胶州市连续四个季度综合成绩位居前两位,夺得“真抓实干、勇当排头”红旗,崂山和莱西分列第四和第五。
从GDP增速来看,2022年崂山区、胶州市和西海岸新区延续了不错的增长势头。增速分别达到5.7%、5%、4.8%,位列前三名。
整体来看,坐拥多个重大战略平台、位于胶州湾西岸的西海岸新区与胶州市,延续了往年的强势劲头。
借势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东部老城区也慢慢找到了明晰的转型路径,市南区回暖迹象明显。
相比之下,作为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的城阳、即墨和平度,则遇到了发展瓶颈。
三个区市GDP总量加起来,占青岛全市的24.85%,但增速却分别只有1.1%、2.6%和2.3%,远远低于全市3.9%的增速。
青岛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增强城阳、即墨、胶州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
此前,青岛已经明确了2023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目标。
这意味着,除了西海岸新区、胶州等区市的支撑和老城区的复苏,尤其需要城阳、即墨和平度走出低迷,为青岛全市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
作为青岛工业重镇的城阳区和即墨区,各有各的难处。
2022年城阳经济总量1348.33亿元,排在全市第五,同比增长1.1%,增速位列全市倒数第一。
城阳是除李沧外,全市唯二固投负增长(-7.7%)的区市。
2022年,城阳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7%。从投资构成看,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1%,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4%。
客观来说,城阳的低迷不能简单归咎于轨道交通的周期性波动。
过去几年,城阳过于依赖房地产,尤其是大跃进的共有产权房政策,加上国企平台投资每日优鲜等决策,至今仍在拖累城阳区财政。
同时在产业上,过于依赖轨道交通,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商用汽车领域,错过了新兴产业培育机会。
当房地产不景气、轨道交通行业和商用汽车处于下行周期之时,城阳的经济压力可见一斑。
2022年前三季度,城阳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9.2%、-37.4%。1-11月份,城阳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
即墨2022年GDP1513.33亿元,增速只有2.6%,位列倒数第四。
即墨低迷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疫情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商用车市场低迷。
这也导致即墨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0%。
在即墨汽车产业中,商用车占了相当比例。
而这几年商用车市场下行周期拖累了即墨的工业增长。
再往前一年,即墨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是-2%,主导产业汽车产业同比增长-18.4%,下拉较大。
2
李沧的问题则是众所周知。急功近利的盲目布局导致的产业空心化、骨干企业外迁、新动能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让李沧这个工业老城区陷入“失意”困局, 既没有培育出好的产业,又造成了财政的负担。
在2022年青岛10区市GDP排名中,李沧GDP总量612.61亿元,增速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5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6%,低于全市增速13.1个百分点。
从GDP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到投资,李沧区的增速都不理想。
对此,李沧区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官方判断是:
新兴产业集聚度不够,引领发展的优质龙头企业不多;低效片区开发利用任务艰巨,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政府系统部分干部抓发展的专业能力不足,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通过李沧这份对问题的总结和反思,也能看出其对存在问题的严峻性,简单概括就是 ,青岛从2022年开始主抓的三项工作,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李沧存在全方位的差距和不足。
3
看到短板,然后补上短板,取得突破,这是城阳、即墨、平度和李沧等区市2023年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各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来看,即墨有望走出低谷,而城阳则还要继续承压。
即墨区2023年的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基本与全市增速一致。
即墨的底气还是自身的工业基础和布局。
比如,在汽车产业上,随着奇瑞超级工厂生产进度和配套建设进度,整车及配套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可以极大地弥补商用车市场的低迷,同时即墨还在争取一汽大众导入新车型,积极推进青特产业园、一汽锻造等项目。
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即墨也储备了一批项目。
比如,在新能源产业,推动海尔新能源、中电建海上光电等龙头项目早日落地,中广酷特固态锂电池、京能渔光互补基地开工建设,通裕重工海上风电装备建成投产。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创新奇智加快“专精特新”系列企业孵育,推动鹏博士电信传媒总部投入运营、半导体产业基地正式开工,签约落地中科海讯上市总部。
在新材料产业,推动云路非晶制品产业化,打造全国首个“双碳”软磁产业园,促进砺剑先进材料项目全面开工,千里新材氮化硅制品总部完成主体,膜天科技、玄纤维研究院建成运营。
4
而城阳区2023年的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固定投资增速也只有2%。
这说明 ,城阳区对2023年的整体研判依然比较严峻。
不过, 城阳区的积极之处在于,一方面通过挤泡沫,让数据更硬实,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回归高质量发展轨道。
这种变化在2022年四季度“摘星夺旗”考核中已经有所体现,在项目签约落地单项板块,城阳区一改低迷,跻身全市前三甲。
此外,在青岛2023年重点项目名单中,城阳区共有56个项目入选。其中不乏,动投创新园(一期)项目、均和集团北方智造总部基地项目等备受瞩目的市级重大项目。
据城阳区2023年重点项目名单显示,2023年全区将投资建设43个政府财力投资建设项目、170个基建项目和92个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
不仅如此,针对产业布局单一的问题,城阳区提出“围绕集成电路、储能等6条重点产业链和8个专业园区,大力招引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三高’项目,力争未来5年,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增加值上实现双翻番,工业增加值率从20%提升到30%。”
围绕新兴产业和高企培育稳打稳扎,或将成为撬动城阳区未来迎头赶上的关键“支点”。
5
相比于城阳和即墨两区的体量,李沧区作为青岛全市最小的区市,只有600亿,对青岛全市经济影响不大。但李沧的特殊之处在于,作为市内三区之一,同时又是连接主城区和北部经济带的必经之地,李沧的低迷显得尤为突出。
也因此, 2022年,青岛主要领导多次赴李沧区调研,为李沧打气。
去年11月,由市领导带队,多家金融机构以及市属国有企业来到李沧,面对面“恳谈”。
今年2月初,青岛市领导率队赴北京走访三家央企,其中两家跟李沧发展有关。
位于李沧区的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子公司,其异地搬迁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研究推进青岛石化异地搬迁”,这也是官方报道中首次出现类似的表述。
而中国金茂则在李沧接连布局了两座金茂府,还涉及到多个产业的落地。
可以说,这两家央企都跟李沧区的城市更新建设不无关系。
在青岛全市定位中,李沧区是城市更新的“主战场”。而在市级层面大力支持下,更需要拿出真招、实招,摆脱目前的困局。
在2月1日举办的2023年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集中开工仪式上,李沧区一季度开工项目达到96个,新开工项目较2022年同期增加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