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张飞的“丈八蛇矛”是“丈八蛇矛”指什么兵器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特别是书中不少的经典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如今我们读起来依旧朗朗上口、热血沸腾,但是不要拿三国的故事当信史读,它和史书中的记载有相当大的出入,五虎上将的兵器就是其中的一项。
一、关羽之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三国演义》中记述,此刀为关羽用千斤镔铁锻造而成,因其刀身绘有龙纹,因此称其为青龙偃月刀。
关羽马有赤兔,刀有偃月,凭借马快刀沉,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纵横天下,能力敌者寥寥无几。
但是,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虽然已经有了刀,但都是环首刀,它是一种用于劈砍的单刃厚背短兵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杀伤力最强的冷兵器之一。
环首刀完全不同于青龙偃月刀那样的长柄阔头大刀,其刃长,一般在100厘米以下,重量也远远达不到偃月刀82斤重的程度,比如北周时期的宁夏李贤夫妇的合葬墓,出土的一口完整的连鞘装环首铁刀,长约94厘米,连刀鞘重量仅有1315克,也就是2.6斤。
现在已有证据证明,“偃月刀”或“青龙偃月刀”直到北宋时才有明确记载并绘有图像,除了具备实战功能外,还用来操练、仪仗用刀,三国时期根本不具备这种冶炼技术。
而且陈寿在三国志之中记载“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里用了一个刺,如果是刀的话,那应该是类似于劈砍的动作。
所以,关羽使用的长兵器应该是矛槊一类。
另据南朝陶弘景撰写的古代刀剑专著《古今刀剑录》记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武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惜刀,投於水。”关羽所持短兵器也许就是当时流行的环首刀。
二、张飞之丈八蛇矛
《三国演义》中讲述,张飞拿的武器是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矛头似蛇形。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率轻骑追刘备,在当阳长阪追上了,刘备抛妻弃子先撤退,张飞领二十骑断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可见,张飞使用的兵器是“矛”,确凿无疑。可见《三国演义》也不是完全凭空臆造。
不过,张飞的“丈八蛇矛”还是存有两大争议,一是“蛇矛”指什么兵器,二是“丈八”有多长。现在普遍认为,张飞的蛇矛就是三国时代最常见的长兵器“槊”。《三国志》有张飞“瞋目横矛”,《赤壁赋》则有曹操“横槊赋诗”,两者是否为同一件物事?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槊,矛也,从木朔声,亦作矟”。东汉末年服虔所著《通俗文》也称,“矛长丈八谓之槊”。由此可见,“矟”与“槊”同,不过是异体字,都是指长度为“丈八”的一种矛。
服虔与张飞处于同一时代,其所书应该比较准确,所以张飞使用的“丈八蛇矛”应该叫“丈八槊矛”或“丈八矟矛”。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蛇矛并非指矛的形状如弯曲的蛇形,而是“蛇”与“槊”、“矟”音相近,因此槊矛讹传为蛇矛。
那么三国时期的“丈八”有多长呢?根据考古文物,这个时期最短的古尺是1974年宁夏堰东汉墓出土的彩绘骨尺,长为22.95厘米;最长的古尺是1978年安徽桥乡吴墓出土的漆木尺,长达25厘米。我们以东汉一尺相当于今天的23厘米(1988年陕西凤翔东汉墓出土的铜尺长度)计算,一丈八尺就是4.14米。
那么问题来了,以张飞1.84米的身高,“飞身长八尺”,他能挥舞着4米多长的矛战斗吗?就算正史中号称“万人敌”的张飞臂力过人,那么用4米多长的矛挑刺敌人,不会弯曲、折断吗?总之,有违力学原理。
所以就有了另一种观点,张飞的丈八蛇矛长度为一丈八寸而非一丈八尺。按照东汉一尺为23厘米计算,一丈八寸约2.5米,这样的长度就比较合理了。
另据《古今刀剑录》记载:“张翼德初受新亭侯,自命匠炼赤珠山铁为一刀。铭刃曰‘新亭侯,蜀帝大将也。’后被范强将此刀入吴。”所以张飞的短兵器如同关羽一般,也是环首刀。
汇总一下,张飞使用的武器是丈八槊矛,长度为2.5米,步战兵器是环首刀。
三、赵云之龙胆枪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赵云手持龙胆枪,腰配青釭剑,“典韦立于操帐前,见赵云便上前道:‘子龙将军所来何事?’云曰:‘方才丞相命人唤我。’典韦道:‘怎地吾不知有此事?’然见赵云手持龙胆枪,腰佩青缸剑,惊曰:‘既是见丞相,何故带兵刃?’”
青釭剑原是曹操的武器,后来赵云在长坂坡杀了专门给曹操背剑的夏侯恩,夺得了此剑。龙胆枪在野史中记载,乃赵云家传兵器,为古代十大名枪之一。
那么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呢?其实正史并没有明确记载赵云所用何种兵器,但我们可以从《云别传》中对汉水之战的描写推断一番。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亲率大军前往汉中,“煮酒论英雄”整整20年之后,在定军山与刘备再次相遇。黄忠前去劫粮,赵云将自己的兵马借给黄忠。黄忠在约定时间内没有返回,赵云担心黄忠有失,率领数十骑前去接应。曹操亲率大军追击,赵云且战且退,突破重围,回到营中。赵云得知将军张著受伤未归,又出营将他救回。
《云别传》载:“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
赵云在汉水之战所用的兵器大概率是矛,因为矛是三国时期乘马突围的首选兵器。《三国志》中所载的武将突围80%以上所用武器都是矛。比如《蜀书·公孙瓒传》:“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吴书·丁奉传》:“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吴书·程普传》也记述:“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扞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到了元代,评书和戏曲艺术流行,赵云的武器开始设定为枪,但是,名字却有四个。平话《三国志平话》中赵云的枪叫涯角枪:“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杂剧《刘玄德独赴襄阳会》中叫牙角枪:“那曹兵大败输亏走,赵子龙手持着牙角枪。”;《阳平关五马破曹》中则为鸦脚枪:“鸦脚长枪黄膘马,则我是真定常山赵子龙。”;京剧中,赵云的枪为素缨铲头枪。素缨即白缨,铲头是枪头的形状。
其实矛和枪有明显的区别:矛是硬杆,不能弯折;枪是软杆,可以弯折。矛的尖端是三角型,刺入敌人身体后很难再拔出来;而枪尖则是剑型,突刺后还可以拔出来。
而且,矛出现得比枪早,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用长矛捕猎了,而枪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晋,《中国兵器史稿》记载,晋代出现了最早的长枪——铜枪,“汉代重戟之风,从而重矛,又因矛之不便也,乃改为枪,晋代铜枪实为后世铁枪之始祖也。”但不管怎么说,三国时期还没有出现枪这类兵器。
但是因为很多人枪矛不分,导致赵云的兵器矛逐渐演变成了枪。
四、马超之五钩神飞亮银枪
《三国演义》中马超的兵器是五钩神飞亮银枪,此枪和普通银枪区别在于,五钩神飞亮银枪在枪缨处暗藏了5个倒钩,除了可以钩住敌人,防止敌人奔逃外,还具有防止枪尖刺入过深的作用,所以此枪又名钩镰枪,是北方人常用的兵器,当年马超面对张飞使出夺命三枪,差点击败了能和吕布打成平手的张飞,可见马超枪法之快准狠。
而在《评书三国》中,马超用的是虎头湛金枪,据说此枪乃寒铁所制,长一丈一尺三,枪头为黑金虎头形,枪体镀金,所以极其锋利,小说中描述虎头湛金枪能够削铁如泥,而且不怕火炼。
不过,《三国志》等正史中,马超的事迹非常少,尤其是投靠刘备以后,直接被派到凉州守边去了,没有更多的表述,关于他的兵器更没有任何记载。
现代民间最流行的版本,马超所用乃银枪,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段史料加以否定。《三国志·魏书·张既传》的裴松之注释中,言之凿凿的记载了韩遂的部将兼女婿阎行差点击杀马超的事迹,“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素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颈,几杀之。”
这段记载虽然简短且含糊无比,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点信息,阎行在与马超打斗的过程中,掌中矛突然“折”了,才让马超逃过一劫。古代战将作战用的矛杆就算不是铁制,也是枣木、铁木等硬木所制,是不会轻易折断的,所以这里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马超用兵器弄折了,那么这种兵器不太可能是矛槊一类的“穿刺”兵器,更可能是“刀剑”之类的砍削兵器,甚至“锤棒”之类的重兵器。
另外,马超是武将世家,其祖上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而马援的兵器公认的有两种,一是古月刀,二是瓮金锤,那么马超会不会效仿先祖,腰挎短刀,手握金锤呢?
小编认为,这种可能性是不小的。
五、黄忠之赤血刀
《三国演义》中,黄忠出场于第五十三回,刘备在赤壁之战大获全胜,趁机夺取江南四郡,当时黄忠镇守长沙郡,关羽率五百校刀手来攻,用拖刀计将黄忠击败,但不忍将其杀害。次日,黄忠计诱关羽,为报关羽不杀之恩,用弓箭只射关羽盔缨,但太守韩玄却因此怀疑黄忠有二心,想将黄忠斩首,但遭魏延劫场,韩玄被杀,黄忠与魏延一同投降。
《三国演义》关于黄忠的武器描述只说有刀和弓,但没有说明具体名称,后世有称宝雕弓,刀则是赤血刀。
黄忠所用的马战兵器是刀,这一点应该是比较肯定的,《三国志》中描述定军山斩夏侯渊,用的是一个斩字,“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另外据《古今刀剑录》记载:“黄忠,汉先主定南郡得一刀,赤如血,于汉中击夏侯军,一日之中,手刃百数。”大意就是黄忠在刘备平定南郡时得到一把刀,颜色如血一般的红色,黄忠对此刀爱不释手,在汉中之战中黄忠对阵夏侯渊部,用此刀手刃敌军一百多人。
两相对照,黄忠用赤血刀斩夏侯渊,当无异议。
但是关于黄忠的箭术,《三国志》中则根本没有记载,“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黄忠跟关羽根本没有产生任何交集,也没有所谓的“神射”记录,难怪后来刘备封四方将军时,关羽表示不屑与黄忠为伍了!
所以,黄忠所用的兵器确实是刀(并非偃月刀一类),不过并没有宝雕弓,至多也就是普通的制式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