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芦苇荡、鱼虾蟹绿色养殖基地之一郑冰清获国家青年称号

长江水、芦苇荡、鱼虾蟹,

充斥着她的童年;

养殖场、实验室、鲥鱼苗,

伴随着她的成长。

江苏江阴青年郑冰清

研究鱼苗繁育、守护长江生态、投身乡村振兴,

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获颁“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

今年4月,又被授予江苏“最美青年”称号。

她,“最美青年”!

郑冰清1995年出生,爷爷郑金良曾是长江边的渔民。郑冰清从爷爷那里得知,以前的长江“刀鱼鲜、鲥鱼肥、河豚美”,但是由于环境污染、捕捞过度,“长江三鲜”在前些年已几近灭绝。

“我4岁那年,爷爷开始了养鱼事业,为的就是留住这些珍稀鱼类。”2002年6月,7岁的郑冰清第一次和爷爷一起参加长江放流。“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坚持鱼苗放流对于保护长江生态特别有意义。”此后连续21年的放流活动,她都不曾缺席。

从小与爷爷的鱼苗基地、实验室、大棚养殖场和鱼塘为伴,郑冰清对长江珍稀鱼苗的繁育和养殖产生了浓厚兴趣。郑冰清上小学起,爷爷就开始手把手地教她人工繁育“三鲜”幼苗。“孙女有兴趣,我也很乐意教她,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郑金良说。小学二年级时,郑冰清首次繁育出十几万尾小河豚苗。爷爷和她约定,由她繁育成功的鱼苗,将全部放流入长江。

她,“最美青年”!

如今,郑冰清每年繁育放流鱼苗达数百万尾,已经成为江阴长江放流、生态保护的青年代表人物。21年来,她累计放生河豚鱼苗2621万尾,价值上千万元。

2015年至2016年,郑冰清游学于美国欧文大学学习生物工程专业。回国后,她继续在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学习,随后报考南京农业大学淡水渔业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国内先进技术、提升鱼类养殖专业素养。

研究生期间,郑冰清团队陆续突破长江濒危鱼类的养殖、淡水石首鱼的全人工繁育、濒危淡水贝类繁育等课题。她所在的实验室成功繁育出世界首例淡水大黄鱼,为国内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养殖品种。毕业后,面对多家单位投来的橄榄枝,郑冰清毅然回乡创业,以爷爷创办的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为基地,持续开展科学研究。

她,“最美青年”!

“作为生态渔业养殖科研人员,我将绿色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工作中,积极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回馈自然,帮助农民。”郑冰清和团队率先在养殖基地使用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自主研发水产ERP系统;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通过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使鲥鱼的养殖规模扩大了一倍。目前,公司的养殖基地里养殖了河豚、鲥鱼、淡水大黄鱼等鱼类,养殖环节实现了90%的自动化,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郑冰清负责的养殖水体超过25万立方米,养殖年产量达到15万公斤,公司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鲥鱼绿色养殖基地之一。

她,“最美青年”!

常年摸爬在鲥鱼养殖温棚,每天郑冰清的衣服鞋子不知要干湿多少回,笔记本记了满满几大本。在她的努力下,基地鲥鱼养殖技术与品质更上一层楼,每年商品鲥鱼供不应求,每亩效益超10万元,成为国内高效渔业的典范,“冰清”牌鲥鱼两次获得国家农博会金奖,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她加入公司后,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我们的效益增加了很多。”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外聘专家张呈祥说。

“今后,我们团队将致力于优良鲥鱼品种的选育,并把引进与繁育和长江鲥鱼同种的鲥鱼作为奋斗目标,为长江鲥鱼重现长江而努力。”郑冰清说。

她,“最美青年”!

在实现自家企业良好运营的基础上,郑冰清进一步扩大技术推广,帮助广大农户以及小型农业企业,实现养殖业的全面升级。面对前来取经的人,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耐心讲解;农户想开展鲥鱼养殖,她帮他们实地测量、设计养殖池;养殖户资金周转不开,她及时予以支持;商品鱼销路不佳,她主动帮忙联系经销商……在她的帮助下,当地养殖户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如今,鲥鱼养殖业已成为江阴及周边地区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特种养殖业。

她,“最美青年”!

郑冰清还通过网络直播,一边向大众科普长江珍稀鱼类的知识,呼吁人们关注长江濒危鱼类,一边无偿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我想在保护长江野生鱼类资源的同时,带动身边的养殖户积极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郑冰清说,“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水产养殖研究,用自己创新的思路和理念,带着乡亲们共同富裕。”

转自/新华日报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