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厨戏痞》:《目下戏子痞子》,一部有趣的电影

文 | 王重阳lp

当年有评论认为“这部电影把搞笑幽默和插科打诨放在抗战背景中十分不合适”,于是至今口碑都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有人说它精彩,有人说它闹腾,但它终究很感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可以看作是管虎对《厨戏痞》的定调,其中似乎隐隐有些他对过去历史的纠结情怀,这一点从电影结束后几位主演面对镜头阐述各自对“老故事”理解的采访花絮可以一窥。

有人说它精彩,有人说它闹腾,但它终究很感人

而且以观众的角度品味它,反转的情节和扭曲的形象同样十分强烈:

一头雾水、恍然大悟、提心吊胆、热血澎湃。

即便电影刚演到三分之一时就已经知道这不过是四位学霸作下的局,可还是能够让人继续看下去,一是看看他们能不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二是看他们能不能安全抽身。

实话说《厨子戏子痞子》开场后的三十分钟里的确闹腾——

大量特写镜头中充斥着所有演员们夸张的表情和一定要把浮夸写满的演技,哪怕观众们都知道这种“演技”是针对敌人的,但依然接受不了“为什么抗战英雄要演绎成精分的状态?”

而《厨戏痞》的引子又与《鬼子来了》有些像,讲的都是抓住日本军人之后引发的大事件,只不过后者显然主题更加沉重一些。管虎导演显然用商业片的操作方式让三男一女搞怪扮丑之后忽然给到观众一个意外:

假的,你看到的都是假的。

这些看上去很神经质的人都是英雄,他们要做的是夺下日军生化病毒“虎烈拉”(日语“霍乱”的中文音译)并找到解毒配方。

首先,对于《厨戏痞》的故事,喜欢的会特别喜欢,因为它好玩,有意思,尤其是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座客栈食肆中,这就要求情节特别紧凑。

管虎采用了他一贯的快节奏风格,先让大家看到刘烨扮寿司店的厨子,操着一口浓厚的南方口音,张涵予抹脸当上了戏子,一嘴京片子倒与故事的发生地——北平相衬,至于黄渤……那些年看他,总能找到葛二蛋和《斗牛》的影子,浑然有一种“土痞”范儿。

至于不喜欢的,那大概就是“那么严肃的事情怎么能搞得这么无厘头?”类似的论调,不过我在当时看到这样的评论时,脑海中会想起一部法国经典喜剧《虎口脱险》,同样是讲“抗战”,同样是够搞怪。

当然我不是说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应该成为经典,不过目前保留意见。

但我确实能够被感动到的,必然是在一番嬉皮荒诞后,伴随着日本女特工(田中千绘 饰)的回忆,看到她分别面对厨子、戏子和痞子时用手语问痞子:

“你们这样做很危险知道吗?”

“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同胞……”痞子回复手势。

可以说当那时,整个电影的格调一下反转过来,至少当四位仁人志士依旧扮丑搞怪时,看着还是很搞笑,但不再感到可笑。

因此再看《厨戏痞》,我觉得整体上没什么值得指摘的,嫌弃者还说对于英雄PK日寇的战斗场面颇有些“手撕鬼子”的虚假感,但对此依然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后者是搞笑地一本正经,前者是一本正经地搞笑——

北平城内瘟疫肆虐,无数百姓遭殃遇难,四位仁人志士半道上拦截了日军731部队的生化战军官,接着套口供,斗汉奸,甚至舍身诱敌,趁日军用各种通讯方式联络被吊起来的日军军官(大冢匡将 饰)时截获他们的情报:

客栈内,一时忠奸难辨。

乱世中,唯有同赴国难。

在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中,鬼子以为他们是劫匪,汉奸以为他们是良民,百姓直到最后却对他们一无所知。只是在故事的演义中,我们才知道他们是燕京大学的学霸。

后来随着四位英雄(雌)的身份曝光,目下随手查了一下燕京大学的资料,发现校长居然是司徒雷登,1952年院系调整后并入北京大学,北大的校址则迁到了燕京大学的旧址上,因此也把燕大看作北大的前身。

据此看“北大学霸抗日救国”,这种纯技术控+喜剧式的表达让这部电影更多了一些回味的念想。结合巧妙的配乐、对白与绵密的镜头让我观影时还找到一些舞台剧的感觉。

我觉得这是关于张涵予、刘烨、黄渤和梁静为数不多地可以自由发挥演技的作品,每个人物出场时的形象都让人大跌眼镜,同样,反转之后的“正常”模样尽管能让观众接受,可当他们根据需要再度于侵略者面前扮傻时,不仅对于角色有了肃然起敬之感,对演员演技的无缝切换也同样报以赞叹。

至此画风一转,当日本人意识到这些乌合之众原来思谋已久时也不得不感叹:

“想不到支那人里也有你们这样聪明的人。”

张涵予淡淡地说:

“在中国人里,我们算笨的。”

顺带说一些题外话:

大冢匡将先生如今在内地可以说是继矢野浩二之后又一位“鬼子专业户”了,今年春节期间还看了他主演的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演技显然又精进了许多。

田中千绘女士自从《海角七号》后走红了一段时间,可惜如今作品不多,她在《厨戏痞》中的亮相十分惊艳,那种美貌与智慧结合的形象也是一种赏心悦目。

不过管虎显然不愿意在男女之情上给到电影太多发挥的空间,只有生死存亡时,梁静从背后抱着刘烨依依不舍,还有田中千绘与张涵予对视中的意难平。

仅仅当张涵予饰演的戏子哼起《送别》口哨来,悠扬婉转旋律,世界顿时静了下来。

“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黄渤甘愿以身犯险感染病毒“虎烈拉”,在身负重伤时还能默记下日军的解药公式。张涵予作为四人中的领袖,同样沉稳到面对昔日恋人不动声色地传递信息,只身为伙伴们当枪争取他们撤退。

当四个人以一幕近乎诗一般的样貌站在北平城外的山上挥洒着拌有解药的花瓣时,心亦随风而去,只留下那首《送别》和四位角色的人物原型介绍:

戏子(张涵予)的人物原型——周一桐,生于1909年,燕京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任职于国家科工委,卒于1976年。

痞子(黄渤)的人物原型——李芳之,生于1913年,燕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就职于西南大学,卒于1984年。

厨子(刘烨)的人物原型——刘祖名,生于1914年,燕京大学医学系毕业,后生活于美国,卒于1995年。

老板娘(梁静)的人物原型——武红英,生于1912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与刘祖名婚姻至1995年寿终……

笑容也随着字幕和人物的形象浮现渐渐隐去,只剩下怅然与尊敬。

由此重忆起日本军人的“赞叹”:

“想不到支那人里也有你们这样聪明的人。”

他们淡淡地说:

“在中国人里,我们算笨的……”

最后科普一下一段显然不是管虎杜撰的历史:

根据记载,“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军强占了设在天坛公园西门南部神乐署,主要生产疫苗的中央防疫处,用以组建细菌部队——1855部队(又称北支那防疫给水部)。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1855部队在北京地区进行散布霍乱菌实验,霍乱迅速在北京市区内蔓延。截至10月底,城区共发现霍乱患者2136人,死亡1872人。

部队长西村英二命令将染疫者全部烧死或活埋,据战犯长田友吉供认有300多中国人被日军害死。同时,石景山区“虎力拉”(即霍乱)疫情严重,日军强行将病重和病死的中国人扔进放有石灰的大坑掩埋……

于是观众才明白,管虎不过是用一种看似喧闹的方式认真表达了穿透历史的厚重时的喃喃自语: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使命。

有人说它精彩,有人说它闹腾,但它终究很感人

有人说它精彩,有人说它闹腾,但它终究很感人

当硝烟散去,细节渐渐模糊时,不妨用遐想来揣摩一群学霸们的爱国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有红颜知已也有烽烟北望,但“爱国”是真实的,人物也是真实的。

只不过当学霸式的爱国故事被搬上银幕时,有心人只是尽量让故事显得不那么一本正经,看起来也不会感到哈欠连天。

有人说它精彩,有人说它闹腾,但它终究很感人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