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与正史中的三国有哪些出入?
都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其实能够有半实半虚已经不错了。三国演义只是在历史框架上基本与三国志相合,其余人物关系、历史事实、人物性格等等,很多与历史不合。
星火辰简单说几点吧,我仅仅只提第一回的内容。
一、三国演义过于强调黄巾起义的影响,但三国志本身连对黄巾起义的专门记载都没有,其实黄巾起义虽然规模浩大,但很快被镇压,其真实长远的影响不是战争上的,而是信仰上的。
二、造成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局面的真实原因,三国演义将之归咎于桓灵失道、黄巾起义和董卓入京,这很正史的记载是有差距的。若非从东汉初年起便削弱西北边防,造成羌患百年,东汉末年内外交攻,朝廷不得不实行给予地方军政大权的州牧制,黄巾和董卓未必便会造成天下分裂,这是长期积累的原因,黄巾、董卓只是触发因素。
三、三国演义将灵帝朝的朝政混乱,妖异迭出,归结于宦官谋杀了窦武、陈蕃,曹节以及之后的十常侍专权。当然,后汉书有意贬低宦官。但这与历史真实是不相符的。窦武、陈蕃没死之前,东汉各处混乱已经产生,反倒在二人死后,灵帝执政的初年,东汉获得了少有的十来年的安宁时间,直到黄巾起义。十常侍未必都是坏人,窦武(外戚)、陈蕃(名士清流)未必都是好人,但他们有一样是相同的,都想要掌握朝廷大权,想从百姓头上获得最大利益。有一点不是绝对不同的,外戚、清流等未必忠于皇帝,而十常侍们几乎是忠于皇帝的。
四、黄巾起义前,何进是河南尹,是因为他揭发起义的阴谋、镇压有功才升任为大将军,并非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所说,已经是大将军。
五、三国演义所说,刘备身高、起兵时的年龄与关羽、张飞是如何相识、起兵的缘由,包括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为什么要资助他都大有问题。这些有些三国志中是明确说到的,有些可以推测出来。譬如,身高是七尺五寸(三国演义是八尺,这夸张点还不算啥)。起兵时明明不过二十二、三岁,若是按三国演义所说二十八岁才起兵,他就赶不上黄巾大起义,所参与镇压的,不过是些自称黄巾的余贼而已(这也算了,不是太大问题)。关羽、张飞显然不是起义时才认识的,而是在这之前已经相识。中山商人资助他显然不是临时起意的,肯定是有原因的。但这些,三国演义的作者没有去考察,就想当然了。
六、刘备起兵时,当时的幽州牧肯定不是刘焉,不知道为什么要说是刘焉。
七、刘备与黄巾第一战几乎都是编造的(这也没啥关系,小说总要编造嘛,但历史小说,一些重要历史事实该去考核一下,至少刘关张的相识、刘备起兵的缘由等要有个合理的说法,三国演义说的有些像过家家,都点儿戏。大家可以想想,你换做刘备,像三国演义描述那样能起兵?)
八、刘备与卢植的关系肯定没有演义第一回描写的那样亲密,卢植见到刘备来了就如获至宝,这是不可能的,刘备只是卢植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而已,多半不是卢植最看重的学生。刘备镇压黄巾的前几次战斗中,肯定没见着皇甫嵩、朱隽几个大佬,他所见到的,不过东汉的中下层军官而已,怎么可能见到镇压黄巾的两位统帅。演义第一回,把皇甫嵩、朱隽的出场也描写得很儿戏,确实成了打酱油的,其实在东汉末年诸将中,他们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牵扯帝国安危。
九、刘备三兄弟的桃园结义在历史上是不是存在是不清楚的(但既然说他们恩若兄弟,弄出个结义也没啥!)
十、刘备三兄弟没有救过被黄巾打败的董卓,更没有被董卓所轻视,甚至后来他们参没参加过讨董,都是十分可疑的。
嗯,仅仅三国演义第一回,已经有这么多问题了,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去印证一番。或许也有星火辰说错了,欢迎批评。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百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