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莲悼念赌王,影迷怀念赌片!港片半壁江山,周星驰靠它成星爷
何超莲悼念赌王,影迷怀念赌片!港片半壁江山,周星驰靠它成星爷
相比于何猷君的长篇累牍,赌王“最美千金”何超莲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英文,“Imissyoudaddy”,来表达她对赌王父亲的想念。
照片中,何超莲看着电视荧幕上的赌王,可能是触景生情,由此而发。电视上,赌王神采飞扬,颇具魅力。那是赌王的时代,也是香港赌片的黄金时代。
赌王建立起自己的博彩业帝国时,香港电影也迎来了全盛时期。而“赌片”曾是港片的重要类型元素之一,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赌王离世后,香港赌片似乎也久未出现在大银幕上,不得不叫人感叹,“赌王已逝,赌片也要亡了啊”。
香港赌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72年,张曾泽导演为邵氏拍摄的《吉祥赌坊》。
影片年代久远,连演员午马在片中都是刚出道的年轻人。
值得一提的是,张曾泽还是以“艺术”和写实手法来拍摄赌片,没有那些奇淫技巧,而是体现了电影人的良知,“我收集了很多方面的资料,并且也访问了许多内行人,希望能把老千行骗的阴谋揭示出来,一则可以增强影片的娱乐色彩,另外也许可以给人提高警觉。”
赌片刚出现时,电视行业正处于鼎盛时期,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还需要等几年才开启大幕。而且那个时代的大银幕上,武侠动作片依然是主导类型片,赌片只能算是小众电影。赌片的爆发正在等一个人到来,他就是王晶。
提起王晶,不能不提到他的父亲,香港电影界的奠基人之一王天林。
当时王天林看中了赌片会成为影视业的另一个爆发点。他说服了TVB,成功邀请了谢贤、任达华、黄霑等人共同参与进一部有关赌的电视剧。
该片收视率创下新高,捧红了一大批演员,为香港电影积累了不少人才,包括后来成为赌神的周润发,以及银河影像大佬杜琪峰。
而作为王天林的儿子,王晶也在耳濡目染之下,懂得了商业片的运行法则。王晶的巅峰时期,正好与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完美接轨,赌片终于爆发了。
1989年王晶执导电影《赌神》,成功开启了香港电影的赌片时代。影片集合了周润发、刘德华、王祖贤、张敏、吴孟达等一大批优秀明星。
影片不仅展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赌术”,把特异功能搬上了大银幕,而且凭借扎实的剧本,把赌神“从神到人”,由“从人到神”的过程演绎地非常接地气。周润发的赌神形象,更是成为了香港流行文化的符号级角色。
“皆尽过火,皆是癫狂”,这句外国影评人评价港片的话语用在赌片上实在太合适不过。王晶把香港动作片,爱情片,甚至是喜剧片元素全部杂糅进了赌片中。怎么炫酷、怎么好玩,就怎么拍,影片的商业价值极高,将王晶和一众演员推向了事业的巅峰。
《赌神》之后港片开始翻拍各类赌片,刘德华的《赌侠》、周星驰的《赌圣》相继问世,王晶的“赌片宇宙”疯狂席卷票房。
周星驰从“星仔”蜕变为“星爷”,很大程度上是赌片和王晶的功劳。
因为《赌圣》,周星驰还第一次提名金像奖影帝,在演技上得到了前辈们的认可。
毫无疑问,“赌片”见证了香港电影的崛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香港电影一起落寞了下去。就如影片中那些艳丽的“晶女郎”一样,花无百日红,留下了一抹倩影,只能在银幕上一次又一次追忆。
王晶的赌片迎合了大众的猎奇心理,与张曾泽导演的主题背道而驰,王晶将赌神话,把角色都“武侠化”,故事都是正与邪的较量。
但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巨变,王晶后期的赌片也走上了张曾泽的道路,开始表现赌博的不良后果,劝导人们远离赌博,克制欲望。
九七之后,香港电影开始了“北上”之路。王晶也正在探索自己的内地化模式。他找到了老友周星驰,想要通过其他的手法来诠释赌片,于是《千王之王2000》诞生了。但据说,周星驰只参与拍摄了6天,因为无法忍受粗制滥造的剧本,最后离开剧组。
王晶摸索了几年,最后发现,内地电影市场非常看重港片情怀,于是他一部又一部的“吃老本”,终于将赌片最后的“本金”都输掉了。
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相继离开,张家辉倒是跟着他拍了几部。2014年,赌片的场景从香港到了澳门,一部《澳门风云》算是赌片最后的坚持。
影片邀请了当时的众多一线大咖,内地演员景甜和高虎加入,王晶实现了电影内地化的发展模式。影片果然大卖,前前后后一共拍了三部,虽然评分不高,但部部大卖。
系列第二部中,王晶再玩了一次情怀,让“神、侠、圣”会面(张家辉在《千王之王》系列之后,顶替周星驰成为新“赌圣”)。
但《澳门风云》之后,连王晶也不怎么拍赌片了,他的最新项目是重启《倚天屠龙记》,兜兜转转,又玩儿回了武侠片。
燕尾服、大背头、玉戒指、美人怀、扑克牌、巧克力、特异功能等等都随着赌片的落幕,变得模糊、渐渐淡去。
赌王已逝,赌片不再,那个时代最终还是落了幕,而那一代人也跟着老去。令人遗憾的是,赌神赌侠赌圣老去的同时,赌片落寞,港片也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影迷和何超莲一样,只能在荧幕上追忆过去的美好,那些鲜活的人和事儿,得到了科技的保护,永封于荧幕之内,咫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