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江寺桥农贸市场面临“不温不火”的局面
本报讯 “农贸市场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5月15日,本报记者走访了重新开业才一年的杭州萧山江寺桥农贸市场,那里又开始改造装修。采访中市场工作人员提到了农贸市场面临的现状(详见本报昨日4版)。
稿件发出后,收到不少网友的留言。
多数网友说菜场还是要接地气,任何事都要从本质、初心出发,“来买菜的追求的是物美价廉,要不然,做网红只能是无根之本,迟早回归日常。”
也有部分网友反映,这些年农贸市场生意确实不好做,杭州不少菜场面临“不温不火”的局面。
在杭州农贸市场的江湖中,凤起路农贸市场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存在。
5月16日9点左右,记者来到这里,不少摊主反映,现在菜场的生意不是很好,“节假日还好,平时客流太少了,甚至没有之前未改造前的五分之一。”记者了解到,菜场最旺的时候,商铺有400多家,现在只剩150家左右,“只有门口那几家,像酥鱼店的生意还可以。”
“旁边所巷,一条街都是卖菜的,你说影响大不大?”一位摊主这么说。
与凤起路农贸市场仅“一墙之隔”的所巷,果然热闹很多,买菜的人群熙熙攘攘。
说到为什么选择开路边菜店,一位摊主说,自己做了八年鸡鸭生意,从没想过去农贸市场,“路边店人流量更大,市场还要七七八八的费用,所以东西也卖得更贵。”
10点,记者来到位于湖墅南路的红石板农贸市场。
这个菜场不大,里面的摊位井然有序,但生意也一般。一个猪肉摊老板说:“外面小店太多了,电商平台也很多,走的都是低价模式,拼不过啊!”
距离红石板农贸市场不到800米的夹城巷,开了好几家小菜店。同样的时间,人气相对要旺很多。蔬菜、水果、生鲜、肉类、豆制品……每天居民餐桌上需要的食材,在这里几乎都能买到。一位店家说,小菜店胜在价格实惠,附近大伯大妈一大早就来挑新鲜菜了:“早上买菜的人多,很忙的。”
现在买菜,你选择线上、小菜店还是农贸市场?你觉得农贸市场怎么样才能更具竞争力?欢迎扫一扫,参与讨论。
本报记者 毛玮琦 杜雪梅 陈晓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