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偏爱记载吝啬鬼是有原因的,马援种田放牧很有方法

《谐史》记载,有一学官请客,杀了一只鸡,炖了一锅萝卜,请了20多个书生吃饭。鸡魂去阴司告状:“杀鸡请客,本是常事,但学官不该用一只鸡供20多人吃。”阎王说:“世间怎会有这种事情?”鸡说:“萝卜可以作证。”等把萝卜抓来审问,萝卜却说:“鸡你怎么撒谎呢?那天请客吃饭,只见有我,哪曾见你?”

故事之妙让人拍案叫绝。初读以为是个神话故事,鸡魂告状、阴司审案、萝卜作证完全具备神话的要素,十分荒诞有趣。然读到最后方知是个讽刺故事,作者在变着法儿地讽刺学官吝啬呢。

吝啬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算热门话题,不仅是文人笔记的一个话题,小说中也有大量关于吝啬鬼的记载。如《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躺在病榻上为两根灯芯吊着一口气不死,伸二指却无人明白其意,亏得赵氏最懂他,灭了一根灯芯,他才安然逝去。严监生吝啬到为两根灯芯死不瞑目,堪比欧洲文学的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贡和葛朗台,为世界文学史贡献了中国的典型吝啬鬼样本。

中国古籍偏爱记载吝啬鬼是有原因的。国人历来崇尚勤俭持家,认为勤俭是一种美德。从家庭经济上看,勤是开源,俭是节流,勤且俭,往往能让人过上好日子。只是俭省太过,就不是美德,而是抠门吝啬了。

汉人马援种田放牧很有方法,几年间积累了马牛羊数千头(只),谷物数万斛,面对巨额财富,他感叹道:“凡值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不则守钱虏耳。”马援便把财产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过着轻简的生活。马援认为金钱贵在能用来周济别人,是一种朴素可贵的金钱观,虽然世人未必都能像他那样舍财,但至少应该认识到,金钱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不能过度地占有金钱,否则真就成为金钱的奴隶了。(迂夫子)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文学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