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为什么喜欢出巡?
我国古代有很多帝王都常出外巡幸,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和唐太宗等人。帝王们的出巡并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多是有政治上的考虑,而这一点在崇尚“骑射乃满洲之根本”的清朝帝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清朝皇帝格外喜欢出巡,其中外出次数最多的当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二人。
一提起康熙和乾隆出巡,相信很多读者立马想到的是祖孙二人都曾六下江南,但实际上康熙和乾隆的出巡却远不止此。如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中,单是出巡塞外就达40次,去东北盛京3次,还有五台山、西安、江浙等多都去过数次。乾隆在康熙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乾隆,出巡塞外52次,去山东5次,东北盛京4次,还有河南、天津、五台山、江浙等地也去了多次。
但比较有趣的是,与康熙和乾隆都热衷于出巡不同,雍正皇帝不仅对出巡不大感兴趣,反而在他在位的十三年中,除了几次短途的谒陵外,一次都没离开过北京。
那么,为什么康熙和乾隆都出巡不断,而雍正却对此不是很热衷呢?
上图_ 清 王翚 《康熙南巡图》
在分析雍正在位期间不离开北京进行出巡的原因之前,要先谈一下清朝皇帝尤其是康熙和乾隆为什么要经常离开北京出外巡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康熙和乾隆虽离开北京出外巡视去过很多地方,但他们所去的地方却大都相差无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正是前文所提到的,即清朝皇帝出外巡视大都有政治上的考虑,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如祖孙二人都曾六下江南,这在很多人眼中只是游山玩水,享乐而已,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康熙六次南下主要是视察河工和体察民情,并且江浙地区在清朝前期反清复明气氛浓厚,康熙南下时还有意到南京祭拜明孝陵,希望减少明朝遗民对清朝的敌意。乾隆六下江南,虽然有享乐的成分在其中,但仍有探访民俗、阅视河工等政治任务在其中。
上图_ 乾隆帝南巡图
除了南巡外,像康熙和乾隆西巡去五台山则主要是因为五台山是同时有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道场的佛教圣地。康熙、乾隆、嘉庆等清朝皇帝多次来五台山,目的是通过礼佛活动拉拢、控制信奉喇嘛教的各部蒙古,就像乾隆所说:“蒙古诸藩皆尊佛法重黄教,我皇祖于此建寺居于喇嘛,内外各札萨克岁时来叩,允神道设教之意也。”乾隆去曲阜孔庙祭拜孔子,也是背着向天下读书人宣示本朝崇儒重道,重视礼乐教化的任务去的。去东北盛京也是有着不忘祖宗创业艰难,凸显当朝皇帝敬天法祖目的去的。
当然,除了这些地点外,与南巡相对的北狩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如果说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是为了消除南方反清复明思想,旨在加强对南方统治的话,那么与之相对的北狩则更多是起着联络蒙古各部、新疆乃至西藏的作用。
上图_ 木兰秋狝,清年间皇室权贵的秋季的围猎盛事
康熙二十年(1681)始设木兰围场,此后康熙共三十八次率领王公大臣及八旗精锐来此行围射猎,设宴款待蒙古王公,是为木兰秋狝。其目的在于通过围猎锻炼八旗骑射,并向蒙古各部展示出皇帝及八旗军的勇武一面,起到既震慑又能够加强双方亲密联系的作用,关于这一点乾隆皇帝总结道:“秋狝大典,为我朝家法相传,所以肄武习劳,怀柔藩部者,意至深远。”
乾隆举行木兰秋狝的次数达到五十二次,与康熙相比,除了次数多,乾隆年间的木兰秋狝规模也更大,乾隆曾说: “从猎蒙古王公,内扎萨克四十九旗,又喀尔喀四部,及四卫拉特,并青海等部各扎萨克,不下百余旗。我朝中外一家之盛,实史册所未见。”
上图_ 九子夺嫡
正是因为康熙、乾隆出巡次数及所到之地极多,皇帝出巡本身又背负着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任务,所以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不离开北京方才显得特殊。总的来说,雍正在位期间不离开北京出外巡视,甚至对维护清朝统治非常重要、被清朝历代皇帝都极其重视的南巡与木兰秋狝都不曾去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影响
众所周知,康熙晚年爆发了九子夺嫡事件。在九子夺嫡事件中,诸皇子都拉帮结派,同朝中大臣暗中勾结,可以说康熙晚年各方势力对皇位的争夺很是激烈。
虽然雍正皇帝最终胜出,继承了皇位。但是在雍正统治前期,他的皇位坐的并不是那么稳固。因为这一时期八阿哥允禩的党羽还遍布朝野,势力极其强大。就像雍正自己所说:“允禩结匪党,潜蓄邪谋,遇事生波,中怀叵测。”试想在这种情况下,雍正怎么敢随意离京外出呢?
一直到雍正四年(1726),雍正皇帝才将允禩势力一网打尽,至此方才基本坐稳了皇位。可就在雍正皇帝刚松了一口气没多久,雍正五年(1727)开始,准噶尔就又逐渐坐大,成为清朝的大患。雍正对准部的用兵从雍正六年(1728)一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可以说西北长时间的战事也是把雍正“困在”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图_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2、身体原因
康熙皇帝八岁即位,在位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岁。康熙曾对自己的体质做出评价道:“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并且康熙临去世之前,还曾出外打猎,所以康熙皇帝的体质确实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堪称强健。乾隆二十五岁即位,享年八十九岁。他在位六十年,如果算上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其实际执掌权柄的时间达六十三年之久。乾隆一生很少生病,并且在六十三年的政治生活中,他虽然勤政,但作息却极其规律,也注意养生,因此乾隆的体质也称得上极佳。
与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相比,雍正在位时的身体状况就要差了很多。雍正即位时已是四十五岁,恰是人健康容易出状况的中年时期。雍正七年(1729)乾隆,雍正皇帝便得了一场大病,在这场大病中雍正险些一命呜呼,一直到次年方才痊愈,而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他都已经准备传位诏书了。
此后雍正一直身体状况不佳,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一日生病,结果二十三日便暴毙,所以这种情况下,离京出巡对他来说确实可能难以施行。
上图_ 雍正朱笔御批
3、政务繁忙
雍正与康熙和乾隆相比,在位时间并不长,但雍正却一直有着勤政的美誉。康熙晚年倦政导致国库亏空、吏治败坏,所以雍正从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财政和整顿吏治,因此在他在位十三年间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工作量,甚至夜以继日的处理政事。
如雍正在给臣下批复奏折时经常说自己是“丙夜灯下逐条省览”“训谕每折或手批数十言,或数百言,且有多至数千言者,皆朕亲自览阅、亲笔批发”。
而且雍正在给乾隆解释自己之所以不出巡,尤其是连对维护清朝统治意义重大的木兰秋狝也不去的原因时,也说是因政务繁忙之故,即“予之不往避暑山庄及木兰行者,盖因日无暇给,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息。”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也影响到了雍正的身体状况,使得他远没有自己父亲和儿子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