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里除了范进中举,还有什么让人忍俊不禁的精彩情节?

中学课本上的一篇《范进中举》,很多人印象深刻,其实他的中举之路,同样精彩得让人过目不忘。按照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记载,范进当初去参加科举考试时,当时的具体场景是这样的:

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这位童生便是范进。明清科举制度中的童生,是指那些有志于科举考试,还未入学者,不论年龄大小,都统称为“童生”。童生先后经过府州县官和提学管考试,考试合格的人被称为生员,也就是通常的“秀才”。

通过故事里的一段范进和考官的对话可知,范进当时参加考试时,在年龄上是造假的,实际年龄54岁,报考时只填了30岁。他20岁开始参加科考,一共考了20多次都没有能够中举。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科举考试史上,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永不放弃的的“考神”级人物。

皓首穷经,只为科举这一件事。真不知是源于科举制度的巨大诱惑,还是读书人的呆板,还是当时朝廷提供给读书人的就业机会实在太少了呢?

范进就是以这样一个营养不良,胡子花白,衣服破烂不堪的超大龄考生形象,出现在考场上,并成功引起了考官的关注。

第一次机会,范进作为考场上的老江湖,答题自然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试卷交的非常早。考官闲着无事,就翻看一遍,结果大失所望。

第二次机会,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没人交卷,考官无聊之下,只好又把范进的试卷拿来翻阅,哇,写的还不错哟!

第三次机会,考官又把范进的卷子看了一遍,结果是: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胡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考官连忙取出笔来,做上记号,填写为第一名。范进终于在漫长的考试之旅中,遇见了对的人!缘分是多么的重要!

这场考试之后,范进终于从童生,晋级到了秀才。这个50多岁的大龄秀才,同年又去参加了乡试,后来又不幸中举,再后来的故事,就是课本里描述的情节。

那个考官的名字叫周进,一个比范进更神奇的人物。周进60多岁时还是童生,以至于他的学生都成了秀才,教书的资格也没有了。

不甘就此认输的周进,没有资格参加乡试,就让别人把他带进贡院,可开始了开挂一样的表演。先是一头撞在号板上,醒来后使用大招:哭。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几个商人于心不忍,一起出资,使他纳资为监生,获得了考试资格。破涕为笑的周进,结果竟然中举了,后来又中了进士,仕途上一帆风顺,再后来做了广东学道,就在考场上遇到了范进: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

再然后,就是上面所讲的故事了。

欢迎留言,欢迎评论交流,欢迎关注坡后梨花开。谢谢!

你可能想看:
标签: 儒林外史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