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三军教授:10年大肠癌发病率增幅最显著复旦大肠癌

在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七位来自学术、临床和商业的顶级专家与讲者在首届诺辉健康品牌日活动上讲述自己投身癌症早筛事业的亲身经历,“掏心掏肺”共同科普肠癌早筛新知,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忠言。

蔡三军教授:过去10年大肠癌发病率增幅最显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大肠多学科首席专家蔡三军教授介绍,当前全球癌症势态严峻。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癌症数据库GLOBOCAN2020,2020年预计全球有1929万新发病例,996万死亡病例。而在这样的一个1929万的新发恶性肿瘤里面,中国每年有456.9万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300.3万。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仍然是新发前三位的恶性肿瘤,而大肠癌已上升成为全球第二位的癌症杀手。

《中国医学杂志》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2020年期间,在中国十大高发癌症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幅最为显著,亟需有效的防控手段。

郑树教授:浙江大规模肠癌筛查经验证实

“浙江大规模筛查整个做下来以后,我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给我们得到很好的经验。”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教授表示,癌症早筛有望提高早期患者占比,更早实现治疗复旦肿瘤医院,是当前提高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回顾中国肠癌早筛领域40多年历程和海宁肠癌筛查的代表案例,可以证实,肠癌早筛可以使一大批无症状的结直肠癌及癌前期病变患者能够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这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节约卫生资源、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均具有重要意义。

张黎刚:癌症早期发现九生一死晚期发现九死一生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癌症早期发现九生一死,晚期发现九死一生,对于结直肠癌越早发现越受益。然而,根据爱康集团2020年体检数据复旦肿瘤医院,便隐血弃检率约65%,肛门、直肠指诊弃检率约37%,肠镜相对短缺和复杂在常规体检难以开展,因此防癌体检需寻找依从性高、准确、合规、适宜推广的新型肠癌筛查技术。比如常卫清能够显著提高筛查的依从性,及早发现结直肠癌踪迹,阳性用户肠镜下检出异常中超七成为癌前病变。

林国乐:85%的患者不了解大肠癌早期筛查知识

根据《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国内不了解肠癌筛查的人占85%,没做过肠镜的人占95%。肠癌防治的科普在国内依然是大部分人的盲区。“尽管我们的临床医生不停努力,但是目前结直肠癌的5年的存活率仍然徘徊在30%-60%。”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主任医师林国乐教授表示,自己投身于癌症早筛科普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深有体会,治病不如防病,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如果我把一些科普的医学知识通过现在的多媒体传播出去,把一些肠癌预防、肠癌早筛的理念、肠癌治疗甚至看病的技巧做成短视频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而不仅仅是我能够接诊的病人,这就是我做科普的初心。”

李治中:普通人在40岁以后就要做肠癌早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委员会常务委员、科普作家“菠萝”李治中博士分享了挚友药物研发科学家Tom和28岁的投行精英小丸子罹患晚期肠癌的故事。李治中博士表示,虽然在去二三十年,美国50岁以上人群的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在下降,但是,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50岁以下人群的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断上升,他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风险因素,进而评估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做肠癌的早筛。一般来说,普通人在40岁以后就要做肠癌早筛,有家族史或者其他高危因素的人更要提早做筛查。同时,他鼓励晚期癌症患者保持希望和乐观,“当你坚持一年,坚持两年,坚持足够久的时候,也许我们科学家的下一个药物就能够治愈你。”

尚书: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癌症 是一直在恐惧却从来不行动

“在中国做生死教育简直太难了,因为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面这个死字,是不能提及的,特别避讳。”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委员尚书主任表示,癌症早筛科普的意义不仅在于救命,更在于“治心”。很多人对癌症的恐惧源于“不怕死,怕遭罪”。实际上,癌症从来都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一直在恐惧却从来不行动!”

朱叶青:让肠癌早筛的呐喊声被更多的人听到

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先生表示,“我们最早的品牌词是高发癌症居家早筛,但这只是手段。在上市的那一天,我们的庆典从入口一直到大厅都是用户与我们互动的照片和反馈。用户是癌症早筛事业的星辰大海,我们的品牌使命是改变生命的轨迹。诺辉健康希望和大家一起让科普变得时尚,让肠癌早筛的呐喊声被更多的人听到,让对肠癌的担心和恐惧变成主动的管理健康风险,在无症状的时候进行专业的筛查,将防癌的动作从后端治疗更多的走到前端的防控,真正改变生命的轨迹。”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