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正卯为什么被杀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
孔子杀少正卯,百分之二百正确,真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乱政。
孔子杀一个少正卯,不得了,让秦汉以后尤其是当代的人激动了。
孔子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不知道的人很少。但对于少正卯知道的人就相对少多了。
不过对中国60岁往上的人来说少正卯并不陌生,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突然掀起了批孔高潮,孔子的最大罪名,就是屠杀改革派人士少正卯。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少人知道少正卯的具体情况,对于孔子杀少正卯的动机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首先,少正卯并不是一个人的姓名。少正只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官阶,"卯"才是人家的名字。
卯跟孔子是老乡,而且也跟孔子一样是献身鲁国教育事业的,他们都自己收学生,私人办学。还跟孔子一样口才非常好,能说会道,口若悬河。
卯跟孔子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胸怀大志,志向高远。办学只是手段,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是为了传播自己的理念和主张,伺机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过孔子在鲁国办教育比卯要早,名气也大。卯属于后来者,起步较晚。收学生要费力得多。
就像开饭店一样,别人先开,自己后来,经营同一道风味的菜;别人有了口碑,有了客源,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自己怎么办?只有竞争,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用价格抢客源、拉人气,再就是用风味、用特色来拉回头客。
孔子招生每个学生名义上不要学费,但每人要交十根腊肉。卯在收学生的时候,把学费一下子就降下一半,五根腊肉就OK。
卯不仅学费低,而且授课方法不拘一格,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跟孔子的刻板、教条、枯燥无味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一来不仅新生招了不少,孔子身边的"老生"也常去卯那里免费体验,轰都轰不走。孔子的学生除了颜回,剩下的都当过"叛徒"。
虽然卯跟孔子一样收学生,一样有远大理想,但彼此的政治主张却泾渭分明,全然不同。
孔子认为春秋时期人心不古,礼崩乐坏,主张克己复礼,以道德治理天下,就是以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为主。
卯的主张恰恰相反,卯主张以法律为治国之道,教育人民学法、懂法、守法,让统治者多颁布法律,让国家步入法制轨道来富国强兵。
两个人后来都走运了,都从政了,但孔子运气似乎更好,在鲁定公14年,孔子一不小心当了鲁国大司寇。相当于鲁国的高院院长。那时候没有公检法,孔子等于是公检法一肩挑的大官。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送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卯,一上任积极搜集卯的材料,从抓捕、审判。再到判决、行刑,只用了七个工作日。
还是孔司寇的办事效率,真是从重、从严、从快。当时孔子将少正卯处斩后,还觉得不解气,把将其暴尸三日。大街示众。
当时孔子门下弟子都迷惑不解,纷纷去询问孔子:
师傅。您不是说用仁义治国吗?怎么一当官就大开杀戒?
孔司寇义愤填膺、余怒未消。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太幼稚,不懂事。我跟卯的斗争不是人民内部矛盾,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对卯的心慈手软就是对鲁国犯罪,就是养虎遗患,对卯这样十恶不赦的人就要从重从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然后,孔司寇慢条斯理拿起了案头的竹简念起了判决书,判决书中细数了卯的五大罪状:
第一、这人什么道理都懂,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又不是法盲更不是文盲,却知法犯法。
第二,这人性格怪癖,有犯罪基因,做事偏执,容易走极端,是顽固分子,潜意识中有犯罪倾向,是治安隐患。
第三,此人巧言令色,蛊惑人心,善于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其理论具有很大欺骗性,善于洗脑,比传销分子还可恨。
第四,思想冥顽不化,陷入犯罪深渊执迷不悟。
第五,善于伪装,跟容易把青少年带入歧途,误人子弟、教人学坏,比恐怖分子还危险。
但学生们听到最后也只听到卯似是而非的罪状中,似乎并没有什么犯罪事实,更加疑惑。
孔司寇似乎看出学生的心思,继续真情告白:
作为鲁国的大司寇,肩膀上担子千钧重,我不能等他犯罪了,造成危害了再去处理,那就失职了,辜负了领导的殷切希望。我要防患于未然,把犯罪消灭于萌芽中。你们用心听好,这叫预防犯罪。别以为你们出师了,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学海无涯,以后就跟为师好好学吧。
孔司寇说得义正辞严的也太高深,不过要是俗人们来看,少正卯该杀的理由其实就是两条,抢了生源和政见不同。
孔司寇开了个不太好的头,日后这片大地发家的梁山泊集团也坚决不待见祝家庄曾头市,985的省城大学堂也坚决吞并两个省内211院校,不把本事学好跟清华北大有啥区别的蓝翔也坚决强大到一枝独秀。
普遍的理由是这既是一个伦理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
作为伦理问题,孔子提倡周礼,要求天下百姓按照周礼的办法来规范言行和社会秩序。而少正卯则提倡新思想,他是新兴阶层的代表,他想要的是建立新规则,新秩序。作为政治问题,少正卯是改革派,变法派;而孔子是守旧派,传统派。两人发生了矛盾,所以,孔子利用自己的权力,诛杀了少正卯。
孔子认为有五种人是必须要杀,比强盗小偷更该杀的。
第一种人分得清事理,但是内心险恶;第二种人说话虚伪,但是很有辩才;第三种人行为邪僻,但是坚定不移;第四种人志向愚陋,但是知识广博;第五种人行为不正,但是表面好施恩泽。
这五种人都有懂得思辨,知识渊博,聪明通达的好名声,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如果让他们大行虚伪的一套,招摇撞骗,他们的智慧能够感染群众,强大的势力能够独立于世,这是奸人中的枭雄,不能不杀。凡是这五种人中的一种,都应该杀,而少正卯兼有五种罪行,所以先杀了他。
据说孔子和少正卯都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名人,两人都兴办私学,都是名噪一时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些大家在鲁国传经布道,应该培养出多少人才啊!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少正卯和孔子是竞争对手。据说孔子的门人除了颜回,都曾经改弦易辙,拜倒在少正卯的门下。可见少正卯的学识必有过人之处,不然为啥连孔子也招架不住呢?在现代人看来,孔子的门生们改换门庭也是件好事,民办教育允许自由竞争嘛,没有生源,关门歇业就行了。
可是孔子不干了,在那个没有报纸、网络的时代,思想的传播都是通过开馆授徒完成的。没有了生源,等于敲掉孔子的饭碗,毕竟孔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收徒要收干肉作为见面礼。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门徒,就让圣人的言论失去传播的渠道,如此一来,孔子的言论就失去影响力了。这简直就是要了孔子的命,孔子当然嫉恨在心了。于是趁着自己当上鲁国司寇的时机,仅仅上任七天,就借公权力杀掉了少正卯,开了以言论治罪的先河。文人相轻,自古亦然啊!
事起的缘由:最早记载孔子杀少正卯一事的是在《荀子》一书中。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而有之不可不诛也”。
这条理由是孔子认为最为重要的理由,“心达而险”就是,这人居心叵测,想入非非。这就是最大的罪状。用这样的理由杀人,开了莫须有的先例。
少正卯死前对孔子说了什么?
“少正卯临刑前,忽然对孔子说道:孔仲尼,你今日杀我,只是胜了一时,而我将最终取胜!”
“孔子笑道:莫要巧舌如簧,乱我视听!”
“少正卯忽然笑了起来,对孔子说道:孔仲尼你不信?”
“少正卯说:今日我虽死,但我的弟子门徒们都还活着,而你,总有一天会死!”
“在你死后,这世间的正邪善恶,就没有人能辨别真伪!”
“到那个时候,我叫我的门徒们,进入你的门下,穿你的儒袍,着你的儒冠,篡改你的典籍,修改你的文字,曲解你的道理,破坏你定下的法度,叫这世间所有的人,都来信奉和读我的书,用我的道理,做我今日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而一切罪孽都将加于你身!”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2条关于少正卯的问题「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少正卯为什么被杀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