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为何从长胜将军变为猪将军 国民党将军刘侍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介石赏识。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

文章目录:

  1. 国民党将军刘侍
  2. 刘峙的介绍
  3. 刘峙是杜聿明的老师吗
  4. 刘峙是如何成为“徐蚌会战”总指挥的?
  5. 刘峙的主要战绩
  6. 刘峙的家庭成员

一、国民党将军刘侍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乱渗

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参与北伐、祥陪尘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谨禅甚为得到蒋介石赏识。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和国共内战中的“败将”之称。

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全线击败。

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1]

二、刘峙的介绍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拍喊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介石赏识。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州贺绝腿将军”和册姿国共内战中的“败将”之称。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全线击败。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

三、刘峙是杜聿明的老师吗

是的
因为是黄埔生出身,而刘峙却是黄埔军校的老师,所以两人的关系其实是师生关系。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号天岳,江西吉安人。
早年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悄灶期学员,毕业后入滇军。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为的亲信,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师长、军长、第一集团军总指挥、“讨逆军”第二军团总指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935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后,历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启皮扮总司令、豫皖“绥靖”公署主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司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等职。,曾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徐州“剿共”总司令,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全线击溃。1949年7月移握咐居九龙,次年10月赴印尼。1953年1月,到台湾。1971年1月15日病故。著有《我的回忆》。

四、刘峙是如何成为“徐蚌会战”总指挥的?

本来是派白崇禧来总指挥的前手宴,但是另方权力担心白崇禧一人独大只手遮薯携天,又派了刘峙做总指挥起到了分慧银权监督作用。

刘峙之所以能够成为徐蚌会战的总指挥主要余旦陪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1个原因,当时的蒋介石是想利用刘峙去分薄白崇熹的兵权。因为在1948年的时候,蒋介石撤销了徐州司令部,当时的人选是白崇禧,由他去统一指挥华东和华中的战争。但是蒋介石并不放心白崇禧,因为白崇禧是属于桂系的人。所以他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

第2个原因,刘峙相对于其它人选来说比较容易扶持,在当时选择总指挥的时候在蒋介石那边其实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刘峙另一个是蒋鼎文,但是很可惜蒋鼎文自己不争气,经常流连于风月场所,而且不理公事,那只能选择刘峙。第3个原因蒋介石不信任何应钦。本来刘峙上任没多久,从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来说,当时作为蒋介石嫡系的何应钦其实已经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当不了这个总指挥。

所以他又重新向蒋介石竖蠢建议白崇禧作为统一指挥的人选。但是当时的蒋介石听信了陈诚的话,竟然开始怀疑何应钦是已经被白崇禧收买了。所以蒋介石一口就否决了何应钦的请求维持原来的决定。第4个原因,迫不得已。在当时还有一个人也同时质疑了刘峙的能力,断定他守不住徐州。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总参谋长,所以他就建议蒋介石暂时让白崇禧指挥这一次战斗,过了之后再将总指挥交还给刘峙。

蒋介石也了解到了问题,改变了主意,想直接让白崇禧直接统一指挥,当时的白崇禧也同意了这个事情,并且还主动的提出调动自己的部队迟段去参与到徐蚌会战,但是万万没想到到了第2天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坚决不肯统一指挥徐州和华中的部队。但是当时的淮海战役已经蓄势待发,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哪怕知道刘峙指挥不了这场战斗,也只得霸王硬上弓。

五、刘峙的主要战绩

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后,孙传芳乘机卷土重来,偷袭龙潭。本已返回江南的刘峙当机立断,命令副师长徐庭瑶率部迎击,自己从杭州起程,亲率第四团赶往镇江,指挥作战。不久,他又带伤亲赴前线指挥,勇猛反击,一举击溃孙传芳主力,迫使其仓皇向江岸溃退,从而扭转了这一关键战局。随后,刘峙又率部完全克复龙潭。

刘峙因这一奇功,被蒋介石擢升为第一军军长,成为继蒋介石、何应钦之后的第三任。

蒋介石正式复出后,刘峙又升任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辖有4个军:刘峙自己兼任军长的第一军、顾祝同为军长的第九军、廖培南为军长的第四军、杨胜治为军长的第十军。

此时,何应钦因被蒋介石怀疑有异心,调任为总部参谋长的虚衔,第一集团军由蒋介石本人兼任总司令,共辖有4个军团,其余3个军团总指挥为陈调元、贺耀祖、方振武等非黄埔系将领。

刘峙由此成为继何应钦之后军界地位最高的黄埔教官,大有取何应钦代之之势。 1929年3月,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团军(桂系)与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中央军)开战后,刘峙担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奉蒋介石之命率军水陆并进,沿长江西上,一举击败李宗仁的干将胡宗铎。

随后,他占领了桂系重镇武汉,将胡宗铎斗猜等人所部包围缴械,为蒋介石打败李宗仁、白崇禧创造明销祥了先机。随着其他战场相继失利,李、白二人很快宣激搏布下野,逃往香港等地避难。 1932年6月,刘峙担任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官为蒋介石),“围剿”中共的鄂豫皖根据地,与他的黄埔一期学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对敌。他指挥所部步步为营,最终拿下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和金家寨,迫使徐向前与张国焘匆匆千里长征。

这是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终于得以一竟全功,蒋介石兴奋不已,特别褒奖刘峙,破天荒地将新集以刘峙的字命名,改为经扶县。

1935年4月蒋介石首次授衔,授予他二级上将军衔,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同列,排名第七位。黄埔系将领里则居于第一,仅次于一级上将何应钦。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升任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六、刘峙的家庭成员

祖辈  母亲:胡氏(1932年7月2日去世于开封刘峙时任河南省主席的官署)妻妾元配:杨庄丽1976年6月13日在台北去世

侧室:陈氏

黄佩芬 儿女长子:刘涤寰 1920年生(与陈氏所生)

刘涤安(与陈氏所生)

刘涤定(与陈氏所生,在台游泳夭折)

刘涤寅(与陈氏所生)

刘涤宣(与陈氏所生)

长女:刘涤宙(与陈氏所生)

次女:刘涤宁(与陈氏所生)

三女:刘涤宸(与陈氏所生)

长子:刘涤宏(与黄佩芬所生)

次子:刘涤容(与黄佩芬所生)

长女:刘涤宜(与黄佩芬所生)

次女:刘涤宛(与黄佩芬所生) 外孙刘伟超曾外孙女刘洁刘峙的元配杨庄丽与其同年生,19岁即归配刘峙,由于杨庄丽无法生育,于是给刘峙买了仅十几岁的广东石城陈氏给他当侧室,此时刘峙已30岁。陈氏生有多个子女,按杨氏要求,他们都喊杨为“妈妈”,而喊陈为“姨娘”。

长子涤寰,1920年生,曾在台湾农复会担任过低级事务员。他由杨氏抚育长大,配婚皖中宿将张克瑶之女。

另有子涤宇、涤安、涤定(在台游泳夭折)、涤寅、涤宣,女涤宙适刘氏,涤宁适赵氏,涤宸适葛氏。大陆解放时,杨庄丽带着陈氏所生的子女逃到台湾。

1941年刘峙又纳黄佩芬,黄氏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又进北平师范大学读书,中学教师,刘任职开封时,黄在刘家担任过家庭教师。结婚后,她是刘峙官场应酬的好帮手。流落海外时,陪同身边的就是夫人黄键孝佩芬。

刘峙之侄刘夷为黄埔二期生,曾任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1938年抗战中被俘投敌,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1942年成立汪伪中央警备军后,刘夷被任命为独立警备旅旅长,所部负责南京卫戍任务,装备为汪伪军事之最。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旅被国民政府编入第74军,刘夷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经刘峙说情获释,移居香港,后返回江西定居。

刘峙的外孙刘伟超,娶妻舒瑞可(国民党陆军少将舒适存之女),二人是1970年代来美的台湾留学生,全家定居维吉尼亚州的里奇蒙(Richmond),育有二子一女,长子毕消亮毕业于纽约大学商学院,二子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

曾外孙女刘洁,是刘峙外孙刘伟超的女儿,从维吉尼亚州州长中拿芹学毕业后,就读于西点军校,在2006年的毕业典礼上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代表全体毕业生从布什总统手中接下毕业证书。刘洁是2006年以来来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华裔女学生。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6条关于刘峙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刘峙的内容请站内查找。

你可能想看:
标签: 刘峙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