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帝 正德[zhèng dé]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正德 [zhèng dé] [正德]基本解释 1.端正德行。《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孔颖达 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

文章目录:

  1. 正德[zhèng dé]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2. 正德的详细解释
  3. 正德的寓意
  4. 正德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5. 正德皇帝是好皇帝吗
  6. 正德二年是公元哪年
  7. 关于正德的诗句

一、正德[zhèng dé]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正德   [zhèng dé]

[正德]基本解释

1.端正德行。《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孔颖达 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余陪告者正己以治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

2.纯正的道德。《逸周书·大聚》:“万财既成,放此为人,此谓正德。”《国语·楚语上》:“明精意以导之罚,明正德以道之赏。”

[正德]详细解释

  1. 端正德行。

    《书·大禹谟》:“正德、利乱或用、厚生、惟和。” 孔颖达 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

  2. 纯正的道德。

    《逸周书·大聚》:“万财既成,放此为人,此谓正德。”《国语·楚语上》:“明精意以导之罚,明正德以道之赏。”

[正德]百科解释

德行端正,竖明道德纯正之意。 更多→ 正德

[正德]英文翻译

virtue

二、正德的详细解释

1. 端正德行。

《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孔颖达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轮友以治民。”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物悉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

2.纯正的道德。

《逸周书·大聚》:“万财既成,放此为人,此谓正德。”

《国语·楚语上》:“明精意以导之罚,明正德以道之赏。腊蚂槐”

三、正德的寓意

正德用作人名有善良、正直、品德高尚、德高望重之义。正本义指培颂枯正直、正当、纯正,也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用作人名意指为人光明磊落、心怀宽广、善良之义。德本义指人的道德、品质,后也指仁爱、善行、恩德、恩惠。

姓名,汉语词语,意思是由姓和名组成。人的姓一般是自己的部族确定的,名字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人特定的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由于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樱旁常有序地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

姓名在语言产生后才出现,各个民族对确定人的姓配洞名都有很多习惯。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姓名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四、正德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正德皇帝是明朝的。

(正德皇帝唯闷),即(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隐山毁平安化王之乱、灶备宁王之乱,大败蒙古,且多次赈灾免赋。

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简介

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近年来历史学家对此颇有分歧,朱厚照只不过喜欢玩乐,生在帝王家,期望获得自由,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

五、正德皇帝是好皇帝吗

无论从哪漏慧个角度来说,恐怕返悔答也算不上好皇帝吧;

这么个不着调的皇帝,可谓上下三百年都找不出第二个来,虽然说没有什么大的行政过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前旁根本不理朝政,国家之所以能维持,还是多亏内阁那帮拼死拼活的老头子,要不然大明王朝就此打住也是说不准的。

沉湎游戏碧老含,纵情声色,刘瑾专权,履兴冤含芹狱,民命不堪,反抗烽起。最终铲除刘党,关闭了两厂。

总之虽然朝纲紊乱,但不至于危亡、

正德帝作为一个明朝人在思想上有很多可贵之处,但是作为一位帝王,显然他是不合格的,无论他人,只悔笑与其父相比较,差之远矣、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握蔽族,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庙号“武宗”并孝,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段弊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朱厚照信粗不算是一个好皇帝,但也不算是个昏君,可以说一个从小被宠坏的人。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的年号。

他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好玩,但也有知识、有能力、也有做事底线;他性格叛逆、好奇、冒险,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极具个性色彩的人。在位期间,他多次赈灾免赋,抵御边境侵犯,也有可称道之处毕空,因此也被奉以“明武宗”。

扩展资料

朱厚照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他机滑数镇智聪颖,喜欢练武、骑射、玩打仗。

建立豹房,日夜作乐。朱厚照觉得宫里规矩多,烦那个地方,于是建了离宫叫作“豹房”,里面有许多乐户、美女还有野兽供朱厚照玩乐。后来豹房逐渐成为他的政治中心,被他称为“家里”,很少回宫。

重用太监,“八虎”横行。“八虎”是指八个太监,尤其是刘瑾,他为人阴险狡猾,权倾朝野,朝廷中无人不恨,无人不怕,却又只好顺从,人称“立地皇帝”。后来八虎们太过嚣张,最终也被朱厚照所灭。

自封将军,亲自上阵。正德十二年(1517年),朱厚照下了一道圣旨,封“朱寿”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并为他营建镇国府。自封为将军,并规定往来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将军钧帖行之,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这事可是历史上皇帝中的唯独一份。

参考资料来源:

六、正德二年是公元哪年

是州行棚册则带梁1507年

1507年。

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武宗即位,次年改元为正德元年(1506年),即公元1506年为正德一年,1507年为正德二年。

正德这个年号一共16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即1522年使用新年号嘉靖。

扩展资料:

在位时信用以为首的宦官马丛改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娱乐。

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为“”、“新宅”,每日游乐其中。皇帝的荒嬉无度、宦官的恣意枉为,致使原已危机四伏的社会经济不断恶化,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刘瑾伏诛后,武宗日益宠信江彬。在江彬的诱导下,武宗屡屡巧郑物出巡。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孝液二月,武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在位期间因荒疏朝政,导致宗室王朱寘鐇、宁王先后起兵夺位。

参考资料来源:

正德元年是1505年,下一年就是1506年

公元1492年

1507年,1506是正德元年。必须对

正德皇帝1505年即位,但是这一年用上一届皇帝的银巧号,下一年才开始用老陪他自己的正德年号,

许许多多的史料都记载1507年是正德二锋含键年,1506当然是瞎编的

七、关于正德的诗句

1.有德字的诗句 诗经

明德赋

胡秉言

日月交融,万泰亨通。

刚柔相抱,阴阳平衡。

金乌赐正能量,冰魄泽睿气生。

昕光熠熠普照,嫦娥澄澄启灵。

置身于正,勇于攀登。立本于道,遵循本性。

顺乎自然,标有准绳。惟初太始,万物化成。

本心本善无我,舍欲舍得心升。

大道无言无形,感知善良心行,

省于天地圣灵,启于思维善行。

教以人伦茂亲,施以天道德成。

格物致知诚正心,晓礼笃信修其身。

齐家有序兴天下,至善亲民明德存。

懂其忠义,尽心为人合天理。

尽其仁孝,宽厚善良存孝悌。

温良恭敬,恭慎尊诚有慈意。

谦让有度,虚心隆礼容天地。

心境光明,正德品行,当知慈悲盈胸。

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应晓始终道然。

克己复礼,恪守德道,言之忠信不骄。

厚德载物,缘自天成,兼备仁礼正逗惠盈。

天地清明,惠泽万灵。

四海咸宁,神州大同。

晓德道而行,懂礼仪而从,

善与善而交,善与善相融。

秉承人伦之性而勤朴,怀守德善之心而始终。

上古留德绵远千世烙心境。

而今感念弘扬万载润贤明。

圣人行于道,天子行于明,君子行于仪,世人行于德。

道在五德之上,德为富贵之根。内修清静寡欲无,外修天道气真。

德心致虚致公,修德养性明伦。坐立不忘我德道,出入皆抱善心。

德威天下,物埠咸丰。乃国人伦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

儒道法佛,明德共存。参传统思想理论,扬仁爱孝悌精神。

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礼仁。

德施天下安,德惠万民咸,德法社会宁,德政盛世绵。

2.关于唐伯虎的诗句

《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宝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诗。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醉时歌》

地水火风成假合,合色声香味触法。

世人痴呆认做我,惹起尘劳如海阔。

念嗔痴作杀盗淫,因缘妄想入无明。

无明即是轮回始,信步将身入火坑。

朝去求名莫求利,面作心欺全不计。

它人谋我我谋他,冤冤相报不曾差。

拼却这条穷性命,不成此事何须惜?

数息随止界还静,修愿修行入真定。

空山落木狼虎中,十卷愣严亲考订。

不二门中开锁纶,乌龟生毛兔生角。

诸行无常一切空,阿耨多罗大圆觉,

一念归空拔指清察因果,坠落空见仍遭祸。

禅人举有着空魔,犹如避溺而遭火。

说有说无皆是错,梦境眼花寻下落。

翻身跳出断肠坑,生灭灭兮寂灭乐。

3.关于相知的诗句

1、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 2、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旧题苏武诗》 3、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 5、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6、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7、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9、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11、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唯茄雁门集》 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13、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村·其一》 1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1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16、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17、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18、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翁照《与友人寻山》 19、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杜甫《徒步归行》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贫交行》 22、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23、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25、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26、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27、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28、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29、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汉乐府》 3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31、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32、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3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34、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35、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3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37、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3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顾夏 39、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 40、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题长安壁》 4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 4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43、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4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4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46、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47、礼尚往来。——《礼记——曲礼》 48、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 49、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5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51、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52、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53、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宋·欧阳修 54、一贵一贱交情见。——唐·骆宾王 55、人生乐在相知心。

——宋·王安石 5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57、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58、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59、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范晔》 60、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61、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 62、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6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6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箜篌谣》 65、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66、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67、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68、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69、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4.赞美“德行”的诗词有哪些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5.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尚书》

6.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

7.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丘明 《左传》

8.植桂不在多,种德如种树。——宋代诗人 洪梦炎

9.学道无早晚,进德无先后。 ——明代学者 王达

10.廉隅贞洁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随者,行之污也。——唐代政治家 魏徵

5.明代的古诗有什么

明代诗歌的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明初洪武、建文年间。明初诗人虽然有的已表现出模拟唐人的趋势,但基本上还能“各抒心得”,做到“隽旨名篇,自在流出”。

其中成就较大者是一些经历过元末社会大动乱的诗人,刘基、高启最为著名。刘基以雄浑奔放见长,高启则以爽朗清逸取胜。

高启对诗歌的看法也较为全面,认为“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独庵集序》),做到体裁、内容、艺术的有机统一。

他主张创作应“兼师众长”,力争最后“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同前)。所以他的诗歌虽说“学无常师”,但还能自成一家。

这种诗歌对扭转元末纤弱萎靡的诗风起了良好作用。但面对明初文网渐密、文士动辄得祸的政治形势,许多诗人开始回避社会现实,更多地发出“位卑谏勿直,直谏君心疑”(杨基《感怀》)的个人感慨,抒写“世路剑关险”,“吾志在山林”(张羽《写怀》)的退隐情怀。

当时诗人除刘基、高启较有成绩外,像吴地诗人袁凯、杨基、张羽、徐贲,闽中诗人张以宁、林鸿,岭南诗人孙蕡,西江诗人刘崧,都是一定的创作特色。其时,诗人林鸿、高棅已以盛唐相号召。

长达百年之久的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实已朕兆于此。第二时期为永乐至天顺年间。

此时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歌。三杨均是台阁重臣,官高爵显,备受宠信。

所以他们的诗歌充溢着大量应制和颂圣之作。表面看来雍容华贵,实际内容极为贫乏。

明初诗歌还只是略有些不敢正视现实,而此时诗歌却是粉饰现实,点缀升平。明初诗歌尚能抒发心中磊落牢骚的情绪,而此时多数篇什是志满意得的无病呻吟。

艺术上也是平庸呆板,了无生气。这种诗歌几乎垄断了当时整个诗坛。

不为台阁体所困而显示自己创作个性的诗人只是少数,如于谦、郭登等人。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尚能透过升平景象看到社会明显的矛盾,对人民的悲惨命运有所同情。

第三时期为成化至正德年间。其时台阁体诗歌已为广大诗人所不满,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攻之于前,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反之于后。

李东阳论诗,推崇李白、杜甫,想以深厚雄浑之体,来替代啴缓冗沓的台阁体诗歌末流,他善长乐府,有些篇什笔力尚属雄健。但其论诗更多注意的是声调音节,认为“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为杜学也”,视此为开启诗歌奥秘的钥匙,实际上未免舍本逐末。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亦有“覃研不足”(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的贫乏症,调子实际上与台阁体诗歌相去不远。李东阳也是台阁重臣,周围有一批门生故旧学他的诗,如石珤、邵宝、顾清、罗玘、罗铎、何孟春等。

由于茶陵诗派在理论与创作上都存在弱点,所以并未能真正消除台阁体诗歌的影响。待到前七子崛然兴起,才完成了这个任务。

台阁体、茶陵诗派主要靠其首领官居极品而发生影响,前七子则主要以自己提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而引起人们注意,故其影响范围较为广泛、深入。恰如胡应麟所说:“一时云合景从,名家不下数十”(同前),其中最著名的除李梦阳、何景明外,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他们重视民歌,认为“真诗乃在民间”(李梦阳《诗集自序》)。推崇汉魏、盛唐诗歌。

在他们看来,要创造兴象造拔、神意雄丽的作品,必须复古。他们所定目标有一定号召力,但是所指的创作途径却大有问题,李梦阳甚至认为复古就是临摹古帖,连何景明也大为反感。

何景明认为拟古应“领会精神”,“不仿形迹”,做到“达岸舍筏,以有求似”(《与李空同论诗书》)。前七子大多是在政治上敢于与大官僚、大宦官作斗争的人物,所以他们能够面对现实,写出如《元明官行》、《岁晏行》等讽世之作。

就在前七子复古运动大盛之际,江南有一批画家兼诗人,如沈周、文征明、唐寅、祝允明,作诗不事雕饰、自由挥洒。虽不免失之浅露,但其中亦有些生趣盎然、才情烂漫的诗歌。

第四时期为嘉靖、隆庆年间。嘉靖初,前七子复古运动中所暴露出来的模拟倾向日趋严重,“后生英秀,稍稍厌弃”(陈束《高子业集序》)。

当时诗人薛蕙与杨慎论诗时就认为:“近日作者,模拟蹈袭,致有拆洗少陵、生吞子美之谑。”(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所以,其时开始出现一些渐渐不满前七子诗风、尚能卓然自立的诗人,如“沈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的杨慎,“直举胸情,独妙闻雅”的高叔嗣,“温雅丽密,有王孟之风”的薛蕙,“才高一时”,“婉丽多讽”的王廷陈。

他们虽然不走前七子模拟汉魏盛唐的创作道路,但并未从生活中吸取诗歌营养,仍然是师法古人,只不过对象不同而已。加之他们在诗歌理论上没有什么建树,因此影响不大。

待到后七子再度兴起,诗必汉魏、盛唐的复古主义又统治了诗坛。后七子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

他们当中最早提出论诗纲领的是谢榛。他主张出入于盛唐14家之中,兼取众长,自成一家,取径较宽。

但随着李攀龙首领地位的确立,他却将复古理论推向极端,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所以。

6.明代诗词有哪些 明代诗词有谁 明代的诗词

明代诗歌的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明初洪武、建文年间。明初诗人虽然有的已表现出模拟唐人的趋势,但基本上还能“各抒心得”,做到“隽旨名篇,自在流出”。

其中成就较大者是一些经历过元末社会大动乱的诗人,刘基、高启最为著名。刘基以雄浑奔放见长,高启则以爽朗清逸取胜。

高启对诗歌的看法也较为全面,认为“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独庵集序》),做到体裁、内容、艺术的有机统一。

他主张创作应“兼师众长”,力争最后“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同前)。所以他的诗歌虽说“学无常师”,但还能自成一家。

这种诗歌对扭转元末纤弱萎靡的诗风起了良好作用。但面对明初文网渐密、文士动辄得祸的政治形势,许多诗人开始回避社会现实,更多地发出“位卑谏勿直,直谏君心疑”(杨基《感怀》)的个人感慨,抒写“世路剑关险”,“吾志在山林”(张羽《写怀》)的退隐情怀。

当时诗人除刘基、高启较有成绩外,像吴地诗人袁凯、杨基、张羽、徐贲,闽中诗人张以宁、林鸿,岭南诗人孙蕡,西江诗人刘崧,都是一定的创作特色。其时,诗人林鸿、高棅已以盛唐相号召。

长达百年之久的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实已朕兆于此。第二时期为永乐至天顺年间。

此时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歌。三杨均是台阁重臣,官高爵显,备受宠信。

所以他们的诗歌充溢着大量应制和颂圣之作。表面看来雍容华贵,实际内容极为贫乏。

明初诗歌还只是略有些不敢正视现实,而此时诗歌却是粉饰现实,点缀升平。明初诗歌尚能抒发心中磊落牢骚的情绪,而此时多数篇什是志满意得的无病呻吟。

艺术上也是平庸呆板,了无生气。这种诗歌几乎垄断了当时整个诗坛。

不为台阁体所困而显示自己创作个性的诗人只是少数,如于谦、郭登等人。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尚能透过升平景象看到社会明显的矛盾,对人民的悲惨命运有所同情。

第三时期为成化至正德年间。其时台阁体诗歌已为广大诗人所不满,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攻之于前,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反之于后。

李东阳论诗,推崇李白、杜甫,想以深厚雄浑之体,来替代啴缓冗沓的台阁体诗歌末流,他善长乐府,有些篇什笔力尚属雄健。但其论诗更多注意的是声调音节,认为“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为杜学也”,视此为开启诗歌奥秘的钥匙,实际上未免舍本逐末。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亦有“覃研不足”(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的贫乏症,调子实际上与台阁体诗歌相去不远。李东阳也是台阁重臣,周围有一批门生故旧学他的诗,如石珤、邵宝、顾清、罗玘、罗铎、何孟春等。

由于茶陵诗派在理论与创作上都存在弱点,所以并未能真正消除台阁体诗歌的影响。待到前七子崛然兴起,才完成了这个任务。

台阁体、茶陵诗派主要靠其首领官居极品而发生影响,前七子则主要以自己提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而引起人们注意,故其影响范围较为广泛、深入。恰如胡应麟所说:“一时云合景从,名家不下数十”(同前),其中最著名的除李梦阳、何景明外,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他们重视民歌,认为“真诗乃在民间”(李梦阳《诗集自序》)。推崇汉魏、盛唐诗歌。

在他们看来,要创造兴象造拔、神意雄丽的作品,必须复古。他们所定目标有一定号召力,但是所指的创作途径却大有问题,李梦阳甚至认为复古就是临摹古帖,连何景明也大为反感。

何景明认为拟古应“领会精神”,“不仿形迹”,做到“达岸舍筏,以有求似”(《与李空同论诗书》)。前七子大多是在政治上敢于与大官僚、大宦官作斗争的人物,所以他们能够面对现实,写出如《元明官行》、《岁晏行》等讽世之作。

就在前七子复古运动大盛之际,江南有一批画家兼诗人,如沈周、文征明、唐寅、祝允明,作诗不事雕饰、自由挥洒。虽不免失之浅露,但其中亦有些生趣盎然、才情烂漫的诗歌。

第四时期为嘉靖、隆庆年间。嘉靖初,前七子复古运动中所暴露出来的模拟倾向日趋严重,“后生英秀,稍稍厌弃”(陈束《高子业集序》)。

当时诗人薛蕙与杨慎论诗时就认为:“近日作者,模拟蹈袭,致有拆洗少陵、生吞子美之谑。”(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所以,其时开始出现一些渐渐不满前七子诗风、尚能卓然自立的诗人,如“沈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的杨慎,“直举胸情,独妙闻雅”的高叔嗣,“温雅丽密,有王孟之风”的薛蕙,“才高一时”,“婉丽多讽”的王廷陈。

他们虽然不走前七子模拟汉魏盛唐的创作道路,但并未从生活中吸取诗歌营养,仍然是师法古人,只不过对象不同而已。加之他们在诗歌理论上没有什么建树,因此影响不大。

待到后七子再度兴起,诗必汉魏、盛唐的复古主义又统治了诗坛。后七子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

他们当中最早提出论诗纲领的是谢榛。他主张出入于盛唐14家之中,兼取众长,自成一家,取径较宽。

但随着李攀龙首领地位的确立,他却将复古理论推向极端,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所以。

7.有关鸿鹄的诗句

带“鸿鹄”的诗句或词句

1、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2、鸿鹄下翩翩------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平日几经过》

3、弄晴丝、目送天涯鸿鹄------宋 韩元吉 《念奴娇·湖山泥影》

4、千里吹飞鸿鹄------宋 赵长卿 《念奴娇·桂华蟾魄》

5、鸿鹄飞来天际------宋 辛弃疾《念奴娇·少年握槊》

6、燕雀岂知鸿鹄------宋 辛弃疾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7、鸿鹄本高骞------宋 韩淲 《水调歌头·一枕暑风外》

8、鸿鹄万里游------唐王昌龄 《留别岑参兄弟》

9、鸿鹄在高树------宋 姜夔《昔游诗 其九》

10、天晴鸿鹄高------宋 张耒 《偶成》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7条关于正德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正德的内容请站内查找。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正德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