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9式主战还有多少服役 中国第一次独立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是什么?
中国第一次独立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是59式中型坦克。一、59式主战坦克:59式主战坦克(研制代号:WZ120,英文:Type 59 main battle tank ),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参考苏联T-54坦克研制的中型坦克。
文章目录:
一、中国第一次独立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是什么?
中国第一次独立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是59式中型坦克。
一、59式主战坦克:
59式主战坦克(研制代号:WZ120,英文:Type 59 main battle tank ),是中国20世纪孙睁50年代参考苏联T-54坦克研制的中型坦克,为中国自制第一代主战坦克。1959年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1980年代以前,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59式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装甲防护和越野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该坦克战斗全重34吨,胡兆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毫米线膛炮,战斗射速7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 。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二、技术特点:
1、总体布置:
该坦克由车体和炮塔两部分组成。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 炮塔为铸造件,车内有4名乘员,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火炮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右侧。
车内携带炮弹34发,右前方炮弹架内有炮弹20发,左侧甲板固定有2发,右侧甲板固定有4发,炮塔右壁固定有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另有1发弹存放在炮尾下方战斗舱的底板上。安全门设在驾驶员座椅后方。
2、武器系统: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59-100(100mm)线膛炮,身管长5350mm,身管前端有抽气装置,反后坐装置的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火炮可以发射钝头穿甲弹和榴弹,最大射速为7发/min。其中五九式穿甲弹仿自苏联BR-412式穿甲弹为穿深一千米140毫米[6] 。
辅助武器有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的12.7mm高射机枪,1挺同轴安装在火炮右侧的7.62mm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驾驶员右前方的7.62mm前机枪。
该坦克装有1959年式100mm坦克炮炮长瞄准镜。在车长指挥塔门周围装有4个观察镜;在指挥塔前部装有1个车长指挥观察镜。在炮塔右侧装填手门前装有1具供装填手观察用的潜望镜,在炮塔左侧前边装有1具供炮长观察用的潜望镜,这2个潜望镜可以在垂直面上俯仰,也可在水平面上转动。
该坦克装有高低向单向火炮稳定器和水平向电驱动装置,高低向稳定精度为±1密位,稳定瞄准许角度范围为-3.5°~+16°。车长通过目标指示器超越调炮时水平最大瞄准速度为10°/s,炮长通过操纵台操纵时水平瞄准速度为0.05~10°/s,高低瞄准速度为0.05~4.5°/s。
3、动力设计:
该坦克采用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机,缸径150mm,标定功率382kW(52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号发动机设定最高空转转数 2250±50r/mir,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号发动机共振转数为2500r/mir 最佳使用转数1300~1600r/mir,最大扭矩2256±98N·m(230±10kgf·m),最大扭矩时转速为1200~1300r/min,最低稳定转速不小于500r/min。平均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g/kW·h(175g/马力·h);平均机油消耗率不大于10.9g/kW·h(8g/马力·h)。湿式油底壳。冷却系和润滑系采用管片式水散热器和机油散热器。B2系列发动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坦克用柴油发动机,在苏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解放军的B2系列发动机(即12150系列和6150系列)的采用车型包括了59/69/62/63/79/80/85/96坦克(含所有变型车),63/77装甲车族,86/92步兵战车,80年代的所有自行火炮,部分二炮导弹发射车,仿MAZ重型越野车,甚至钻井机,发电机,边/海防艇,气垫船都采用了B2系列发动机。尽管这一系列发动机的技术已经相对落后,但由于性能稳定,制造简单方便,维修 更换 保养方便,改进改型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天仍能发挥其很大的作用。
该坦克采用固定轴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裤凯租并采用多片干式离合器、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和单对外啮合直齿轮侧减速器。
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每侧有5个钢制负重轮,(为节约训练成本 此车型训练车辆为铁质负重轮)在左、右侧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上各装1个液压减振器。采用单销式锰钢履带板,每侧91块。(可视训练情况和战时情况增减履带板数量,冰雪地战时,可更换两条钢刺履带板;城市战时,可更换两条挂胶履带板。)
4、防护系统:
该坦克采用均质钢装甲,正面100mm,侧面80mm,后面45mm,正面45°斜角,正面最厚处为100X2=200mm厚(与水平面夹角30°时)。[5]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炮塔为铸造件。车内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及手提灭火器2个。前倾斜装甲板 上倾斜面 下倾斜面 各装有4块备用履带板。两侧前挡泥板各装有两块备用履带板。车后装有电点火烟幕筒2个。自救圆木1个。
5、穿甲弹药:
1956年我国获得苏制T54坦克图纸并开始仿制,1958年底第一辆59式坦克正式下线。在引进苏制T54坦克的同时,我国也引进了配套的Д-10ТГ式100mm线膛坦克炮以及БР-412式穿甲弹、БР-412Д式被帽穿甲弹、ф-412式榴弹。其中БР-412式穿甲弹全重29.6kg,弹丸重15.88kg,在1000米距离上能击穿140毫米厚的匀质钢板,具备摧毁二战后期大部分中型坦克的能力,但是面对T55,M48这些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时,却面临严重的火力不足的问题。
59式坦克装备不久,文革爆发,我国的军事工业陷于停滞状态,面对北方的装甲集群的威胁,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就是靠着这样的老装备坚守国界长达20年之久,直到70年代末,国家秩序恢复正常,科研工作再次步入正轨。1979年,100毫米破甲弹研制成功,为59式坦克增添了新弹种。随后,我国又研制了100毫米口径钨头穿甲弹,该弹初速为1435m/s,直射距离1640m,穿甲威力相比БР-412式穿甲弹有很大提高,可以击穿T55等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但100毫米钨头穿甲弹也是全口径穿甲弹,在命中倾角大时容易发生跳弹,要击穿T55等坦克的流线型炮塔正面,仍没有把握。
8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钨芯脱壳穿甲弹,相继攻克了难度极大的高密度钨合金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及闭气环等关键技术。可由59坦克发射的1986年式100毫米线膛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其弹体的长径比为18,截面积动能是此前穿甲弹的9.5倍,直射距离和穿甲厚度均有较大提高,可击穿当时苏军主力T72型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与此同时,我国还研制成功用于滑膛反坦克炮的86式10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该弹威力更强,可在24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50毫米/65度的装甲钢板,能在2000米距离上轻易击穿临时加挂了反应装甲或沙袋的M60以及T72型主战坦克的车体正面装甲,近距离可击穿早期型T72的炮塔正面,为我军炮兵的反坦克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中国59式主战坦克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1959年生产出首批59式中型坦克,并完成了生产定型。该坦克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结构与苏式T54A中型坦克相同。60年代初,新型装甲钢的研制与应用为大批量生产59式中型坦克创造了条件。
70年代,根据部队的反映及坦克技术的发展,橘敬茄逐步开展对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其间进行了很多试验型样车的研制稿散,完成了59-1、59-2和59-2A式中型坦克的发展圆察工作。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产已经停止,但作为T式坦克的改进和现代化工作仍在继续。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2条关于中国59式主战坦克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中国59式主战坦克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