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是什么意思 大萧条是通货膨胀还是紧缩

经济萧条大都是先通货紧缩,后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初期,民众的危机意识导致消费保守盛行,物价应声下降,而导致通货紧缩,经济萧条中期:各国政府救市,出台大量经济刺激计划,向市场投入大量资金,市场逐渐稳定。

文章目录:

  1. 大萧条是通货膨胀还是紧缩
  2. 什么叫做大萧条
  3. 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一、大萧条是通货膨胀还是紧缩

经济萧条大都是先,后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初期,民众的危机意识导致消费保守盛行,物价应声下降,而导致通货紧缩,经济萧条中期:各国政府救市,出台大量经济刺激计划,向市场投入大量资金,市场逐渐稳定。物价趋于平稳并逐步恢复到前水平,目前中国就处在这个阶段上。经济萧条后期,民众危誉虚机意识消失,消费意愿恢复,再加上前期政府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货币流通过剩,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扩展资料:

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通货紧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
但经济学者普遍银槐认为,当(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是通货紧锋虚友缩造成的。也有美国政策方面原因。在这次危机之前美国已经繁荣了20年,更是持续了近10年的牛市,这个时候发生经济衰退应该是很平常的,但是政府在这个时候采取的经济政策却很不平常。

首先签署了思慕特-霍利关税法案,以提高关税来保护美国国内的工农业,很快其他国家也用同样的手段对美国进行报复,这就导致了体系的崩溃。

其次,在美国经历着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紧缩的时候,还在维持反通货膨胀和经济紧缩政策,即保持高利率。而且这个时候政府甚至还推动议会通过了提高税率的法案,而且税率提高的幅度空前绝后。高利率抑制投资,高税率减少消费,很多人都知道提高利率和税率是在经济过热时最有效的降温手段,但是好象不明白这点,颁布的政策把在通货紧缩冻中冻僵的美国经济给直接扔进了冷藏室。

二、什么叫做大萧条

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前谈洞,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侍者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慧枯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

三、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的原因是:

1、国际贸易坍塌,美国商品出口当时直接腰斩,迹升皮这导致了国内需求萎缩。

2、债务和货币压力,当时在拯救大萧条的时候过度放水,所以货币笑颤加速贬值,失业又导致人们还不起债务。

3、银行倒闭,允许一些大型对公银行倒闭。货币供应紧张,市场上缺乏流动性,导致许多投资停滞。

美姿差国“大萧条”的政治影响

1、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即;

2、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

3、右翼思潮兴起。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洲大陆和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

4、使德国、日本为了摆脱大萧条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道路。

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的.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农业衰退由於金融的乎搜裤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漏配。经济衰退岁简的后果是美国1370万,大规模失业: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1929—1930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念桥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今天,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上面已经指出,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而且,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仔逗猛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四百零四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二百七十四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五十万幢(1925年约有一百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

我们不想回答究竞生产资料的生产先下降还是消费品的生产先减少达样一个问题;显然,两者互有影响。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

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增加的收入大半落入少数人或少数家族的腰包了指斗。1934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二十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

“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从经济观点来看,二十年代收入的分配有紧缩消费来增加投资的趋向。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者手头钱多些,投资者手里钱少些,国民经济也许会稳定些。1929年在某种程度上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使资本家投资于购建厂房设备无利可图。

二十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因于自然资源充裕,工农业生产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处境和国民经济之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直到二十年代未,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

评论:

美国19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由于繁荣,所以消费需求是旺盛的。正是由于这种消费需求的旺盛,刺激了投资,并且借着旺盛需求的东风,生产者的投资与产品促销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就出现了规模惊人的广告促销与分期付款赊销行为,这种使消费者“先花未来钱”的做法潜存着非常大的风险,一个是它刺激抬升了资本投资的规模,另外一个是消费者能否最终付清赊销款。如果不能付清款项,那么投资就不能获得合理补偿,巨大的投资规模就有可能导致经济陷于巨大的危机。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分期付款赊销的广告促销等手段进一步造成了旺盛的消费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必然刺激投资的迅速增长。而当这种消费需求最终衰弱下来时,这些被消费需求抬举进场的资本,就必然陷于危机的困境。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旺盛的消费行为,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投资行为,也不就可能产生1929年的危机。

市场经济的每次危机,都是这样,由高度的消费旺盛而引起,没有这种消费旺盛,就没有资本投入,也就没有危机可言。

资本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但资本的这种目的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出来,这个外在条件,就是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因此,当社会经济以消费为目的而形成一个热潮时,资本则在这个热潮中实施着自己的目的---利润积累。在此,消费为社会整体的目的,而逐利则是资本方面的目的---这是局部目的。

这个道理应该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一个深刻的教训:消费需求切不可人为抬升得太过头。比如,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切不可搞过头。凡是超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而扩大的消费需求,必定包含着危机的因素,因为这种消费需求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这样,在它的刺激下所形成的更大的投资就有可能变成危机的因素。就象美国1920年代,通过信贷消费所刺激起一个庞大的投资,最终演变为大危机、大萧条的因素。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3条关于大萧条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大萧条的内容请站内查找。

你可能想看:
标签: 大萧条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