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战队是干什么的 督战队是什么意思
督战的意思:亲临前线,在前线监督作战。督战:[ dū zhàn ]引证解释:1、督率作战。吴组缃 《山洪》三三:“我们游击队司令官从某地亲赴前线督战。”2、引申为督率工作。程树榛 《励精图治》:“ 宫本言 坐镇中军。
文章目录:
一、督战队是什么意思
督战队是指士兵监督单位,职责是在战场上监督士兵,以防止逃逸。若出现逃兵现象,有权利对逃亡士兵进行处置。
在战场上难免会出现不利局面导致士气低沉,引起大量士兵逃亡。为了控制这种局面,军队里往往会设置一种特殊的部队——督战队。督战队的职责,就是在军队溃散的时候阻击逃兵,以正军心,遏制大规模逃亡事件的发生。
历史上的督战队:
在欧洲,古罗马时代即已经设立有监督部队执行作战的官员。据西罗马帝国瓦伦提尼安二世时期的罗马军事学家韦格蒂乌斯所著的《罗马军制》中说皇帝往各部队派遣总督,他们大多担任过执政官。
在和平还是战争的问题上,军团也好,辅助部队也好,都得听从他们的决策。现今,众所周知,他们的位置已由作为军队统帅(magistri militum)的高位人士占据。而且每位总督不是指挥两个,而是指挥着更多的军团。
但实际上主宰一切事务的乃是具有一级高级将领头衔的军团长。当总督不在时,他作为其代理人享有最高权力。保民官、百人队长和其他军士都得执行他的命令。
口令以及警戒或开拔的指令由他下达。如有军士做出违法犯纪之事,须经军团长核准由保民官去对之实施惩戒。全体军士的武器、马匹、被装、粮饷全部由他掌管。部队的纪律是否严明,军团所属步骑兵的训练是否坚持不懈全都取决于他的号令和处置。
二、在战争时期,打仗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有督战部队
督战队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在二战时期的苏俄、法西斯德国甚至中国战场上,每一场大型战役都有督战队的身影出现在自己部队的身后。督战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参战部队官兵发生临阵脱逃,违抗战场命令,或衫此者哗变投降等行为。简单地说,督战队就是一支由士兵组成的特殊现场监督单位,在战场上监督士兵,以防止逃逸,消极怠战等行为,以军法强化战场军队纪律,若发现逃兵等现象,督战队有权利对逃亡士兵就地执行枪决。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十月革命时期就有设立了督战队,并在后来的俄国内战中也曾出现。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队也有督战队,在中国军队中,无论是国民党正规军还是其他作战部队,都出现过因士兵临阵逃脱而被处决的事例。甚至有个别军官因作战意志动摇而被执行战场纪律。
另外苏联方面除了跟先前十月革命与俄国内战一样在军中设立督战队袭竖外,并将督战队的指挥权授权给内务人民委员会,充当苏共中央的眼线。
后来苏联军中的督战队则转型为双长制底下的军中政治委员,以符合“党指挥枪”的治军纲领。
二战拍塌大末期纳粹德国的武装党卫队和督导官(类似政治委员)也曾强迫准备投降的士兵和平民继续战斗。一旦发现意志动摇或裹足不前的参战人员,就会马上就地正法,以维护战场纪律。
三、督战队在军队最后面,专杀逃兵,那军队溃败了会不会反杀督战队呢?
会的,一战时期法军督战队就激锋禅数起过兵变,所以二战时就很少用督战队大规模杀溃退的逃兵了,苏军的督战队一般都装备精良而且主要工作是拦截擅自撤退的士兵,绝袭迹大部分人都是会被直接送回原部队,比较严重的会被送进惩戒营,带头逃跑的和散布银首谣言动摇军心的才会枪毙。
很有可能的,如果首领们叫皮碰将士们去送死的话,那么将士们也肆握租会反抗的,所以军队溃败后如果裂兆不让走是会杀督战队的。
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勇敢冲在前面的人,实际上,坐镇后方的人也很重要,这里面就包括督战队。
今天纵横就跟大家来讨论一下有关督战队的那点事。
督战队就是在战场上为防止士兵出现溃逃而设立的兵种,属于那种对逃兵可以直接处置的人,平时应该是充当宪兵警察那种角色,总之是当兵的最为痛恨,也最为恐惧的人。
在世界战史上,我认为军队纪律性最好的时代应该是17、18世纪排枪战术时代的欧洲军队,凡是看过排枪战术场面的,不管是影视剧还是游戏中,你都会感觉到震惊,这帮人怎么可以这样不怕死。
当时的枪械主要是滑膛枪,由于是火枪的早期形态,这种枪的性能并不可靠,主要体现在装填时间慢,命中率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人发明了排枪战术,简单来说就类似一个三排的方阵,打仗的时候,第一排的人放完枪之后开始装填子弹,此时第二排的人再放一枪,然后装填子弹,第三排再放一枪装填子弹,这个时候第一排的人已经装填好了子弹,形成一个射击循环,在射击密度和保留火力方面,都有作用。
这与我国古代的弓弩手在作战的时候有些相似,也会分两组,一组射的时候,另一组准备,相当于不给战场上留下空档,如果大家一起都射了,在装箭的时候,敌人可能趁着这个功夫就已经冲过来了。
当然,弓弩手换挡比较容易,毕竟是处于战线后方,而欧洲的步兵可不是这样的,这些排成一排排的士兵,不仅要射击,还要保持队形往前移动,在很多人看来,这不就是去送死嘛!有人戏谑此战术为排队被枪毙。
所以,想要维持这种战术的队形是相当困难的,一旦士兵出现混乱,或者溃逃,很容易导致整个方阵军心大乱,影响作战。
可以说,排枪战术的思想并不复杂,士兵也都能够掌握,说当时打的是贵族战争,士兵都勇敢这是扯淡,此战术应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维持部队的纪律,这就体现到督战队的作用了,几乎在这些步兵的身后都会有督战人员的前明枝存在,可以说,督战队才是排枪战术的核心。
在很多懂军事的人眼里,知道军队纪律的重要性,一个部队有纪律他是兵,没有纪律他就是慧敏不是兵了,但凡打仗厉害的人都会注重军队纪律,他们也都是运用督战队的高手。
比如在明末清初的战役中,就充分体现了督战队的作用。
在孙传庭与李自成进行汝州之战的关键时期,由于明军后勤出现问题,孙传庭率领一部分兵力回师迎粮,留下陈永福部与农民军周旋,当时陈永福部的很多士兵都认为是孙传庭把他们扔下了,因此都跟着撤退,当时陈永福“斩之不能槐握止”,可见当时督战队已经不起作用了。
正在这时李自成率军攻击明军,此时列阵的时候,李自成就玩起了“排兵督战”的套路,他将军队分为前后五重战阵,第一重是饥民,第二重是步兵,第三重是骑兵,第四重是精锐骑兵,第五重是家属。
这个列阵实际上已经宣告至少前两重是炮灰的级别,但是后面都是精锐,也都是督战的,如果前军撤退,后军是杀无赦的。
果然明军杀到第三重后,被第四重精锐骑兵打败,明军瞬间无法抵挡农民军的反冲,最后大败而归。
但是,督战队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好使,孙传庭部下陈永福部是一例,而在民国时期的“玉帅”吴佩孚,最后就因为督战队不起作用,而在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中败北。
在贺胜桥之战中,吴佩孚构筑三道防御阵地,实行逐次防守,为了守住防线,吴佩孚亲自组织督战队,在后方督战,不准士兵后退一步。
然而当时北伐军的进攻部队正是第四军和第七军,一个被称为“铁四军”,一个被称为“钢七军”,而吴佩孚部经过汀泗桥之战时士气已经受挫,在贺胜桥地区又遭遇这两支强大北伐军的冲击,自然是一溃千里。
这时亲自督战的吴佩孚,让督战队“向退却者扫射”,随即血流成河,当时吴佩孚部一看这形势,都开始弃枪逃跑,在过不了桥的情况下,直接跳水,吴佩孚羞愤至极,手刃旅团长10余人悬其头于电线柱上示众,以惩戒后退之官兵。
当然,这个时候溃兵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开始与督战队打到了一起,吴佩孚部顿时乱作一团,北伐第四军乘机夺下贺胜桥,吴佩孚看大势已去,只能开车跑路,结果有意思的是,吴佩孚跑的时候,有一些溃兵还想上车一块跑,吴佩孚的卫兵喊都喊不走,最后拿刀砍掉那些想上车士兵的手臂,吴佩孚的车才得以走脱。
可见,在军事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督战水平玩得再高也无异于引火烧身。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3条关于督战队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督战队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