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口中的小人身份地位高贵,非我等可企及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到现在很多人对这句话中的小人理解为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下流的人。但当你把小人看得这么底下、无底线、为人不齿的时候,你可能连小人的身份都达不到。回到孔子的时代,春秋末期我们具体谈谈这个让你看不起的小人。

小人和君子是一对,说小人就不能不说君子,说君子就必然连带着小人。中学,我们都学过古代的宗法制,依照宗法制,嫡长子创立大宗,而次子和庶子创立小宗,在封建制上,天子的小宗是诸侯,而诸侯又是国族的大宗,国族的小宗是大夫,而大夫又是氏族的大宗,氏族的小宗是士,士又是宗族的大宗。有人说士不就到底了吗?其实,士的宗族如果很大,那么还可以再分,士的次子和庶子还可以成为家族的族长。

随着贵族的世代延续,通过裂变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小宗,随着小宗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一个阶级——小人也。这里的小人就是小宗,但他们的可流淌着贵族的血液。他们的身份还是比那些农工商阶层要高贵。

君子是怎么来的呢?反其道而行之,小宗之人为小人,自然大宗之人不就是君子了。诸侯的嫡长子为国君,而大夫的嫡长子为家君。同时,周王的儿子是王子,诸侯的儿子是公子,大夫的儿子就是君子。大夫的儿子是谁,是士啊!士不就是君子了吗?这就是君子的来历。君子,即“像君王”的儿子。

君子即大宗之子,肯定是贵族,而小宗之子——小人也是“人”。此时,其地位还是比“民”要高贵。这里的民指的是平民和奴隶。

但裂变一直在继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最终贵族的庶子的庶子的庶子可能就不再是“人”,那些低级贵族更是如此。从而产生了君子为贵族,小人是平民。等级出来了,品级也就是出来了。因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知识层面的不同,君子就会显得高贵、高雅、高尚,而小人却相比较,粗俗、低俗、庸俗。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君子三高,小人三俗的由来。

后来,阶级没有了,品级淡化了,而出现了品类:此时就以好坏来论了。君子成了好人,而相对的小人就成了坏人。逐渐接近孔子那句名言中的小人,小人品质恶劣,而相对的君子就一定道德高尚。

此时,对小人出现歧视的现象。而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就是士,因为王之子是王子,公之子是公子。而君子指的就是大夫的儿子,也就是家君之子,也就是士。士即君子变得颓废堕落,那就沦为小人,而君子如果处处立道德,弘正气,自强不息,那还是君子。

所以说,孔子口中的小人也是与君子相对的,虽然自甘堕落,颓废不堪,但人家的身份,或祖上的身份那是响当当的贵族。而不是我们这些平民所能企及的。在世卿世禄制下贵族可能裂变成平民,但平民永远不可能成为贵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连孔子口中的小人都不如的原因。身份达到啊!

(参照《奠基者》《青春志》)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