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听 | 用盐碱地造海养海鲜,遥遥领先!
中听 | 用盐碱地造海养海鲜,遥遥领先!
评论员 李长需
没有海的地方,不一定不产海鲜。
近日,#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的话题冲上热搜,才让人们知道在距离海洋2000公里外的新疆,也能产海鲜。也有网友疑惑:为何没有海水资源的新疆能产海鲜?“将盐碱水还原成人工海水是关键。”当地一位海鲜养殖公司负责人说的话,道出了秘密。
(图源:新疆发布)
从哈密瓜到库尔勒香梨,新疆地区在我们的印象里,以盛产水果著称,它还能产的,是西红柿,还有耐盐碱水稻即“海水稻”。什么时候,好像都没听说过,那个地方会出产海鲜。但没听说并不代表那里没有,罗非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鲍鱼、龙虾等8种“海货”,在新疆都可以吃到本地产的了。就连在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地带,都有养殖海鲜的养殖场了。
(图源:新疆发布)
这有点不可思议。新疆这个远离海洋、也没有海水资源的地方,是怎么做到的?这个不能不佩服当地人的智慧了。新疆虽然没有海洋和海水,但它有盐碱地,而且这盐碱地,是跟海有关的:远古时期,新疆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地中海沧桑巨变后,留下了大片的盐碱地。这些盐碱地的盐碱度很高,其地表水质与海水非常接近,这就为海水养殖提供了天然条件。
有如此天然的条件,需要做的就是“变废为宝”了。如何把那些不长毛的盐碱地利用起来,当地的一些养殖公司,就想到了养海鲜,在这些盐碱地上建立起智能生态海洋养殖基地。利用科技和创新,在盐碱水中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调配出适合不同海产品生产的人工海水,然后用这些人工海水,养殖出不同的“海鲜”。
(图源:新疆发布)
这个想法是很大胆的,以前新疆人想吃海鲜,还要到2000公里外的沿海地带进货,现在自家门口就吃起自己养的了,这些在过去以为“不可能”的场景,居然变成了一个个“可能”。这得拜托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如果没有科研人员的给力和不断创新,新疆人在自家门前吃海鲜,还不是一纸空想?现在不仅吃上了,据说口感还比较好,而且它还有一些海水养殖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远离海洋而不用担心海平面的上升,也不用担心遭受台风的摧残,更不用担心工业发展中各种生产导致的海洋污染。所以,在日本不顾人类安危排放核污水的当下,新疆的海鲜大火也就不奇怪了。
新疆的探索,不仅满足了当地人乃至国人对海鲜自由的渴望,也在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发展上,找到了一条可行性路线。同时,它也证明了科技与创新在农业和养殖领域的潜力,也为其他内陆省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路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