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三处矛盾:“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牧童下联绝了!

清朝咸丰年间,在山西大同下有一个名为李成的县官,此人平日喜欢微服私访,到民间走走看看,体察百姓民情。一日,李成在出访时路过一个农户家,便走了进去讨了一杯水喝。乡下人家普遍会在院子中开一小块地,用于种一些时季的蔬菜,看着农户的女儿在院子里提着扁篓子摘菜,李成脑中顿时想到了一个上联,口中便不自觉地念了出来:“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

若是脑子一根筋的外国人,从表面看去,定会说上联有三处矛盾。大小姐,到底是大还是小;篓子,到底是圆还是扁的;菜,既是白的又怎么用青来形容,这就是中国语言的神奇之处!在古代会礼貌的称姑娘为小姐,这是一个定性名词,而小姐在家中排行老大,所以叫大小姐;同样,篓子一般是扁的,于是我们习惯称之为扁篓,而扁篓的口径是圆的,于是又称为扁篓;白菜是学名,但是白菜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帮子是绿色的,故云“青白菜”。这个对联,表面矛盾,实则统一,是典型的对顶对联,也就是利用矛盾的修辞手法,来形容一个统一的事物,妙趣横生。

这有了上联还不够,李成思忖着下联,却一下子怎么也不得解。忽然背后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转头看去,原来是农户家的牧童小子。这牧童身量矮小没有长开,却又姓高,于是自称“高矮子”;农村人家称赶牛的棍子都叫做“短棍”,但这短棍却没有一个确定的长度,长一点的也可以叫做“长短棍”;牛有很多种类,黄牛便是其中一个,但黄牛并不一定都是黄色的,有的毛状呈黑色,也可以叫“黑黄牛”。李成心下回味着牧童的下联,直叫到:妙啊!妙啊!

这以大小对高矮,圆扁对长短,青白对黑黄,巧用正反矛盾法,不管是意境还是手法都十分的契合,堪称完美,令人拍案叫绝。原来这小牧童早些时候也读过一段时间的书,只不过家中贫寒实在供不起,便回家放牛了。平时有空的时候,总是会跑到私塾的墙角下听听课。李成感念牧童遭遇,又见他聪明机灵是个读书的料,便资助牧童完成学业,这也是后话了。

你可能想看:
标签: 牧童李成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