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简介

龙里县位于黔中腹地,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贵阳市的东大门和黔南州的北大门。据《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龙里取境内龙架山之龙,乡里之里,而得“龙里”之名。全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67个村(社区),居住着汉、布依、苗等20余个民族,总人口22.63万,少数民族占41%左右。海拔最高点1775米,最低点770米。县城海拔1080米。【历史沿革】龙里县。因龙架山而得名。据《今县释名》:“以龙氏所居名”。 龙里的建置,史书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旧唐书》载:贞观三年(629),置庄州,领新安等7县。新安县治所在今龙里县城东16公里的三元镇新安堡。《新唐书》载:贞观三年(629),“蛮州,县一:巴江。”巴江县治所在今巴江乡老巴江村,距县城北70公里。 宋代,新安县降为羁縻县。嘉泰元年(1201),巴江县由蛮州总管府都总管宋永高自改为平蛮郡(后称白马军),徙治所于小谷龙。 元代,新安县改书定远府。废巴江县,以其地属顺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置龙里州,隶大龙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龙里县城。领龙里县,治所在县城南50里(六广乡境内)。大德元年(1372),废龙里州,改置平伐等处长官司。

废龙里县,改置龙里等寨长官所,隶管番民总管府。 明代,新安县废。洪武初置龙里驿站,洪武五年(1372),改置龙里等寨长官所为龙里长官司,隶贵州宣慰使司。十九年(1386),置龙里军民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二十三年(1390),置龙里卫,筑城,属贵州都指挥司。二十九年(1396),升为军民指挥使司。 清顺治年间,置巴江卫。康熙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671年12月31日),改龙里卫为龙里县,属贵阳府。自此,龙里县相沿至今不变。二十一年(1682),裁撤巴江卫,改置巴香里,隶贵阳府。 民国初,属贵阳府。二年(1913),属黔中道。民国九年(1920),废道,龙里县由省政府直属。二十四年(1935),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改由省府直辖。 1949年,隶属贵阳专区。1952年,改属贵定专区,1956年,划归安顺专区。1958年,改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贵定合并为贵定县。1961年8月,恢复龙里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制至今未变。【行政区划】五镇:龙山镇、谷脚镇、洗马镇、湾滩河镇、醒狮镇。一街道办事处:冠山街道办事处。【宜人气候】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和舒适,日照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均温4.6℃,最热月均温23.6℃;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1160小时左右,无霜期280天以上。

【自然资源】水能:境内有河流、溪涧102条,大多自西向东流入贵定县境,主要有北部的清水江、南明河,中部的三元河,南部的湾滩河。河流年径流总量在8.5亿立方米左右。土地:龙里县土地总面积15.24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5万公顷,林地7.01万公顷,牧草地5.4万公顷,水域面积0.09万公顷。县境内有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猴子沟省级风景名胜区、喀斯特高山台地大草原等旅游景点和成为省城绿色屏障的1.33万公顷集中连片森林,201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2.9%。矿产:县内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硫铁、赤铁、褐铁、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硅、钾等。【教育事业】2012—2013学年度,全县共有中小学校12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11所,小学校点113所。全县共有在校学生32452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3393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825人,初中学生9156人,小学生16078人。全县共有幼儿园21所,学前班42个,在园(班)幼儿4942人,在职教职工2607人。学前教育基本概况:2012—2013学年度,全县共有23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14所,民办幼儿园9所。

全县各乡镇中只有哪旁乡尚在建幼儿园,2013年底建成,届时将实现全县各乡镇均有一所以上幼儿园的目标。目前,全县幼儿园在园(班)幼儿共4942人,幼儿园教职工341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教职工218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123人。小学教育基本概况:2012—2013学年度,全县小学(含校点)共113所,其中乡镇中心校13所,完小64所,教学点36个。全县小学开班583个班,在校学生16078人。全县小学教职工1187人:其中行政97人,工勤人员5人,专任教师1085人。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2013年秋季,龙里县完成寄宿制工程建设并能投入使用的小学有12所,即巴江中心校、谷龙中心校、哪旁中心校、湾寨中心校、湾寨乡六广小学、羊场中心校、摆省中心校、三元中心校和麻芝乡大新小学、龙山镇平山小学、谷龙乡平寨小学、洗马镇龙场小学。2014年秋计划完成的寄宿制小学有6所,即洗马中心校、醒狮中心校、谷脚中心校、水场中心校、草原中心校和羊场镇岱林小学。2015年启动建设的寄宿制小学有4所,即:麻芝中心校、县城关第五小学(水桥小学迁建)、县城关第六小学(莲花小学扩建)、县城关第七小学(播箕桥小学扩建)。初级中学教育基本概况:2013年全县共有独立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三元中心学校、草原中心学校)。

全县初中开班182个班,在校学生9156人。全县初级中学教职工630人,其中行政26人,教辅和工勤人员23人,专任教师581人。龙里中学基本概况:龙里中学为省级示范高级中学,是目前龙里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自1941年创建,走过了71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普实示范校”、“贵州省计算机工程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先进校、省州“五四红旗团委”等。学校现有教学班63个,在校学生3393人。共有教职工213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龙里中学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龙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概况:龙里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于1983年,原名为龙里县农业中学,2002年8月8日经黔南州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贵州省龙里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40人,其中专任教师141人、外聘兼职教师37人。学校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平面设计、园林绿化等12个专业,有汽修、数控、焊接、机械加工车间和汽车工作原理、机械工程制图等各类实训室30余个,基本满足各专业教学的需要。龙里中职校致力创办校园特色文化,目前学校已注册成立“贵州省龙瑞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同时,“龙里县民族文化培训基地”和“龙里龙瑞艺术团”落户中职校,在充分挖掘、保护、传承龙里乡土先进文化(巴江平坡农民画、摆省“果乐”文化、羊场布依风情等民族文化)的同时,即将试点开办民族专业班,积极建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为繁荣本县民族经济发展服务。

【卫生事业】龙里县拥有卫生机构2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88张,技术人员41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1.9人。2009年末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受益人数达16.19万人。2009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5‰,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基础设施】水电:县内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县城和各工业园区都建设有大型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到3万余吨。建有变电站10座,其中,550千伏站1座,220千伏站1座,110千伏站3座,35千伏站5座。交通运输:龙里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省城贵阳市的东大门,“南下经济通道”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省会贵阳市中心33公里、龙洞堡国际机场28公里。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湘黔、黔桂、珠六铁路复线、厦蓉高速公路和新建的贵广快速铁路等从县城穿过,连接省会贵阳的贵龙城市大道已经开工建设。待贵广快速铁路、贵龙城市大道一旦建成,将使龙里的交通条件更进一步的方便和快捷。基于如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使龙里成为贵阳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也将龙里纳入双龙新区规划范畴。通讯:全县各乡镇、各工业园区、各旅游景区、休闲度假村和过境公路,均已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宽带国际互联网、无线市话、电话会议等电信业务,种类齐全,畅通无阻;全球通、本地通、无线上网、移动梦网、手机杂志、语音信箱、彩信收发等移动通信业务,灵活多样,服务优质;特快专递、特快送汇、邮政礼仪、邮政物流、邮政储蓄、电子汇兑等服务,方便快捷,讲求信誉。【旅游景点】龙架山森林公园:2006年全国新增的3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公园总面积6079公顷,距龙里县城2公里。公园地处苗岭山脉中段,山峦连绵起伏,林木繁茂葱郁,河水清澈透明,山泉冰凉甘冽,园内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被游人称为“天然氧吧”。公园内有“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贵州省中亚热带珍稀植物园”、“天保工程龙里林场示范苗圃”,有以龙山梨和猕猴桃为主的观光果园。园内森林覆盖率为88%,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5种,二级保护树种71种,省级特有保护树种54种;常见的野生动物有22种(其中国家一级1种,国家二级21种)。猴子沟景区:地处龙山镇和草原乡境内,含马格诺吉大草原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马格诺吉大草原由五里坪、亮山坪、谷鸟坪、王寨坪等组成,总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千亩以上草坪9个,最大的草坪是亮山坪,面积有1.2万亩。

这里拥有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宜人的避暑气候,既有一望无际、空阔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底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入茵、牧人策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为自然峡谷风光,分布在草坪之间,古时因野生猕猴多,且山上峰多形似猴类,故名猴子沟。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包括国翁、宝合冲、纸厂、鬼洞等多条峡谷。峡谷内有500余种木本植物,覆盖率高达100%,除部分原生林外,多为次生林。野生动物几十种,有猕猴、林獐,风光秀丽又神秘莫测。 茶香刺梨:龙里由其所处的经纬度而形成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更由于少受破坏的自然环境,使其适合种植号称“维C之王”的刺梨。龙里县谷脚镇、哪嗙乡、醒狮镇、洗马镇、巴江乡等乡镇陆续种植了上万亩的刺梨。谷脚镇茶香村人工种植并规范管理的7000亩刺梨,是目前贵州集中连片最大的人工种植刺梨生产地。以茶香为中心人工种植的刺梨,盛开的花朵比野生刺梨花更加红艳不俗、鲜美夺目,连片长达10余里,是目前全省连片最长的人工培植刺梨好花生长的地方,成为美丽诱人的“刺梨花走廊”。花开时节,周边山寨喜爱刺梨花的布依族群众总会邀约到这里赏花,感受“好花红”的韵味,常常会唱出长久难停的山歌声回荡在山中。

【人文景观】巴江平坡苗族农民画:苗族同胞在沿袭传承蜡染、刺绣的基础上进行的农民画创作,平坡村苗族农民画作品富于装饰性,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色彩,于稚拙中透出灵秀,于质朴中表现出热情奔放的审美效果;因其历史悠久、色彩绚丽、想象大胆、造型夸张,被美术界誉为东方的“毕加索”、“马谛斯”。在数百人的绘画队伍中,有不识字老妇,也有教师、学生,多为女性,最大的90多岁,小的7、8岁。她们一手拿锄头、镰刀,一手拿画笔,每当农闲她们聚集在一起“画山、画水、画自己,画天、画地、画生活”;把她们的生活劳作、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融入画中,展现她们熟悉而幸福的生活场景。2011年,平坡近百名苗族女同胞自发组织起来,集体创作了90米长卷《锦绣苗乡》向党的生日献礼。有人说《锦绣苗乡》是新时代苗族同胞的一部《诗经》,有人说它是少数民族的《清明上河图》,更有人说它是少数民族绘画史上的“吉尼斯”……它无疑是苗族艺术史上的奇迹,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草原苗族同胞跳月:龙里县草原乡城兴村及相邻村寨的苗族同胞自古沿袭的一项重要节庆活动。每年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二,草原乡及周边乡镇的苗族同胞身着传统节日盛装依序在草原乡前进村、幸福村、高峰村,最后齐聚城兴村跳月场举行跳月活动,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该活动历史悠久、风情浓郁、场面壮观,已被载入《中华现代节庆大辞典》和“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贵州96项主题节庆活动”之一的,每年春节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看、参与,同时也吸引着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镜头。摆省果里洞棺葬:位于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梅洞,为高20多米,宽50余米,长两公里多的巨大洞穴,洞内有序摆放着四百来具该村吴、唐、张等五姓苗族家族列祖列宗的棺材。据村里老人介绍,最后放进去的一具棺材距今已有百年之久。洞内有宽敞平坦的大厅,洞口有自然形成的石门和石窗,洞口至今还保留着人工砌成的掩体石墙,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垛口,是古代苗族同胞们抵御入侵者的军事设施。在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苗族同胞都要在洞外举行庄重的杀牛祭祖仪式,在宽敞的洞内大厅举行别具一格的跳洞,村寨的建筑至今还保留着古朴、浓郁的苗族风格。据权威专家考证:果里洞葬俨然就是一个生态苗族博物馆,该洞葬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推出之时,将震撼中外。【经济开发】2013年,龙里县大力弘扬新时期龙里精神,以“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用增比进位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把尺子”度量工作,扎实开展“项目落实年”和“作风效能建设深化提升年”活动,狠抓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农村发展和作风建设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尤其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标志性大事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各族人民的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和小康自信。经济实力更加厚实。位次大幅攀升。2013年,在全省88个县(市)的增比进位中预排名第8,比上年上升了14位,居全州第1位,进入全省第四轮经济强县行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4项指标位列全省第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等部分指标处于全省前列。指标大幅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74亿元,同比增长18.2%;规模工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47.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5亿元,同比增长33.96%;财政总收入10.29亿元;财政总支出35.97亿元,同比增长46.7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8.6%,提升8.7个百分点,其中,“531”指标分别为30019元、20218元和6418元,实现程度分别达95.6%、101.09%和91.54%,比上年提升16.1、19.79和11.1个百分点。项目支撑更加凸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完成76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投资106.29亿元,同比增长37.5%。经济开发区、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8个项目列入省“5个100工程”和州“5个20工程”,完成投资50余亿元。

项目争取成效显著。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9.23亿元,同比增长12.99%。引进在建项目295个,到位资金105亿元,同比增长56.47%。龙里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县,全国首个由国家住建部授牌的“健康养生养老设施规划建设国家标准示范项目”落户龙里。要素保障力度加大。争取到用地指标6610亩,约占全州指标的三分之一。政府融资到位资金15.01亿元。招聘和引进各类人才521人。发展方式更加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1:68.49:20.51调整为10.7:66:23.3,民营经济比重由68%提高到74%。工业企业发展到388家,新增153家。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89家,新增25家,完成总产值122.72亿元,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49家,新增26家。51家民贸民品企业获贴息贷款1.38亿元,位列全州第1。财政收入质量向好,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2.24%,下降7.47个百分点。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省委、省政府启动了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州委、州政府打造“一圈两翼”环贵阳城市经济带,龙里将发展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黔中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工业“一区三园”建设取得新突破,进入全省重点园区行列,园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41亿元。农业“一区三园”建设取得新成效,蔬菜、刺梨、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进入省级重点园区行列。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完成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7.85亿元,龙山园区大道3.72公里通车,水场园区大道0.81公里完工,建成标准化厂房36.21万平方米。完成农业“一区三园”基础设施投资1.37亿元,《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评审。完成中铁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和龙架山休闲度假区投资32.1亿元。城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30.5亿元,县城区16条道路“白改黑”、市民休闲广场改造等工程投入使用。县城西区开发建设投资完成1.6亿元。贵龙大道和贵龙纵线干道投资完成15.11亿元。州级示范小城镇醒狮镇投资完成6838万元。新增城区绿地2.2万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17%。城镇污水处理率达46.32%,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46.96%。城镇化率由41.7%提高到43.93%。交通水利项目加快推进。贵新高速王关互通工程投入使用,完成农村公路畅通工程177.7公里。

窄冲、石龙沟水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龙滩水库开工建设。电力通信建设纵深推进。建成110千伏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221.5兆伏安。基本实现全县自然村通信全覆盖,园区企业通信覆盖率达100%。社会民生更加和谐。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31个,惠及群众2155户,羊场走马村、湾寨场坝村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茶香村入选“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荣获省级“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全县6500人减贫脱帽。教育等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实现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建成标准化的第四小学,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新建县医院投入使用,人口计生实现“双降”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6‰。社会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完成养老、医疗等保险基金征收1.23亿元,发放各类保险金1.06亿元。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惠及群众30余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8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2442人。平安龙里建设取得新成绩。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感达97.33%。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上年分别下降50%和3.3%。荣获“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县”。完成年度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6.91亿元,“天网工程”一期等民生工程投入运行。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