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⑥ | 六下江南,乾隆真的风流吗?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北辰朗读
领读 | 辛峰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关河五十州的作品《乾隆王朝》。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了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中最大的战争之一,三次平准战争的过程。乾隆是一个非常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的任期内,中国的版图扩张到了一个新的全盛时期。那么在此之后,乾隆又将推行什么样的政治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新疆的由来
自清廷发动平准战争以来,由于准噶尔反复叛乱,清军受到重大损失。班第、鄂容安、策楞等将帅及重臣都先后战死,其中不少人都是被叛军以投降为名诱杀的,这令乾隆君臣对准噶尔人的信任感丧失殆尽。
兆惠在从伊犁撤回的途中,尝够了众多准噶尔部众降而复叛的苦头,回到巴里坤后,他立马奏请将复叛部众尽行剿灭。准噶尔部中真正得到豁免的,只有策凌的杜尔伯特部和达什达瓦之妻所部。
除此之外,其余部落无一例外都有降而复叛的历史,战争开始后清军对他们进行了大范围剿杀,人数之多,超过了一般战争的范围。不但参与叛乱的首领及其部属被处决,就连已经投降的部众也遭到大量杀戮。
从内乱到三次平准战争,在准噶尔已经饱受兵火及瘟疫的威胁,很多人被迫改变部族身份,背井离乡逃往外地,清军的滥杀更使准噶尔地区人口锐减,“种类尽矣”。
很多年后诗人龚自珍途经准噶尔,发现“若乌鲁木齐、若伊犁,东路西路,无一庐一帐是阿鲁台故种也。”准噶尔就这样悲剧性地沦为了一个地理名词。
就在平准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那一年,乾隆将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一带命名为“新疆”,寓意为“故土新归”。根据他的指示,清廷后来在伊犁设置了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由皇帝直接任命,全面掌管新疆事务,另在部分地区引进了郡县制。
为了恢复新疆经济和就地解决驻军口粮,乾隆先后从内地迁去大批移民,与驻军一起进行屯田、屯牧。这一措施颇见成效,不到二十年时间,屯田已达五六十万亩,陕甘总督文绶前往视察,从巴里坤走到乌鲁木齐,一路都能看到地肥水饶、商贾云集的兴旺景象。
大小和卓叛乱
新疆中部横亘着天山山脉,把全疆自然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清代一般把天山以北称为北路,天山以南称为南路,也即今天俗称的南疆与北疆。
北疆主要为准噶尔所据,南疆主要为回部所据。回部是指当时居住于此的维吾尔族,因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在中国被称为回教,故有此名。
明末清初,回部建立了一个名为叶尔羌汗国的王朝,他们的伊斯兰内部有两个敌对教派,一为黑山派,二为白山派,叶尔羌汗国的末代汗王信用黑山派,赶走了白山派。白山派北上投靠准噶尔,准噶尔当时正处于崛起之际,于是趁机南下,灭掉了叶尔羌汗国。
之后南疆又经历政治动荡,两大教派首领纷纷割据,各自为政,准噶尔遂再次举兵予以征服,征服后他们采取扶持黑山派,将白山派的首领押解至伊犁囚禁起来。
白山派的首领被关押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布拉尼敦,次子叫霍集占,回部称他们为大小和卓(和卓是伊斯兰人对头面人物的称呼,意为掌教)。首领含恨去世后,准噶尔生怕大小和卓在南疆生事,仍将他们囚禁在伊犁。
在第一次平准战争末期,准噶尔汗王达瓦齐逃亡南疆,被维吾尔族首领霍集斯擒获并献给清军,霍集斯因而受到清廷信任。霍集斯与黑山教派处于对立状态,他向定北将军班第建议说,大小和卓在回部深得人心,如果让他们出面招服维吾尔族部众,南疆必将不战而定。
班第深以为然,经乾隆同意,将大小和卓予以释放,随后便派兵护送大和卓布拉尼敦返回故里,而小和卓霍集占留在伊犁,继续统领当地维吾尔人。
布拉尼敦返回南疆后,在霍集斯家族和白山派的支持下,很轻易就击败了黑山派军队,重新掌控南疆。
乾隆君臣以为这样一来,和平统一南疆的道路将会变得极其顺利,但事与愿违,大小和卓及白山派只是想利用清廷的力量恢复他们的权势,内心并不情愿将南疆划入清朝版图,受中央政府管辖。
在阿睦尔撒纳发生叛乱时,留在伊犁的小和卓霍集占就“率众助逆”,积极参加了叛乱,中途因为与准噶尔人发生矛盾才率众逃往南疆。霍集占返回南疆后说服了哥哥布拉尼敦,然后谋图割据南疆。
为此,乾隆在平定准噶尔之后,不得不对回部叛乱发兵征讨,结果导致了之后兆惠大军被围困于回部老巢叶尔羌。
南巡
在不断进行平定边疆的同时,乾隆也在对历朝历代的政治进行研究。
他发现,自夏商周以下延续时间最长的是汉唐宋明,但他们在开国后不过一两代,到第三代,第四代时,国君的理政能力和实际效果往往就会严重下滑。
乾隆分析原因,认为是其新生代的国君大多深居高拱,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民间实情缺乏了解所致。通过古今对比,乾隆将巡视视为确保祖宗基业的一大法宝,从其执政初期开始,即效法祖父康熙到各地巡幸。
终乾隆一朝,除热河避暑和举行木兰秋狝,他一共八次东巡,六次南巡,五次西巡,四次赴盛京拜祭祖陵,一次巡幸河南开封、洛阳、嵩山,其他较小的巡幸活动,像到河北或者天津视察河防,到遵化或易州视察东西陵,更是不胜枚举。
其中,南巡也就是巡幸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乃乾隆巡幸之中的一件大事。江南物产丰富,在宋以后逐渐成为全国财赋重地,到了清代,每年所需的数百万石漕粮多半来自江南。
同时,这里过去也是南明政权所在地,反清思想一度比较活跃,必须时时加以调整和安抚,故而康熙和乾隆对江南都非常重视。康熙在世时曾六次南巡,乾隆也同样六下江南。
南巡的路途遥远,时间长,不像东巡、西巡那么容易,乾隆认为应该慎重对待,在条件未成熟之前,宜迟不宜速,因此在他登基后的前十五年迟迟未行。
1751年,进入乾隆执政的第十六年,对于国内国际形势,他也感觉比较满意了。于是,决定开始南巡。
却说乾隆下江南,这一日行至江苏常州,至当地名刹天宁寺游玩。有人向乾隆打小报告,说天宁寺住持不守清规。于是在住持前来接待时,乾隆就问他:“你有几个妻子?”
“两个!”住持出人意料地回答。
乾隆本想揶揄一下对方,却没想到住持如此直言不讳,不由大为惊异,马上质问他身为和尚,怎么可以娶妻,而且一娶就是两个。
住持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反问道:“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不正是两个妻子吗?”
竹夫人和汤婆子皆为江南民间用具,前者是一种圆柱形竹制品,夏天抱着睡觉可以消暑,后者是一种扁圆形暖壶,冬天灌入热水可以取暖。
住持随手拈来,既做到了有问有答,也没有欺君,同时还回避了自己是否不守清规的传言,可算是相当机智。
“风流天子”
诸如“住持智答乾隆”的类似故事很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与乾隆下江南有关。在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中,乾隆往往被描绘成一个充满奇闻异事的风流天子。其实现实中的乾隆与此相比有很大出入。
乾隆虽然后妃不少,但在清代帝王中也只能排于次席,康熙比他还多,最重要的是乾隆并不沉溺女色,感情也非常专一。
与此同时,和祖父相仿,乾隆的生活很有节制,他不喜欢饮酒,所有诗作中从不以“酒”入诗,而且拒绝暴饮暴食,即便举行宴会也一定做到日落而止,绝不举行夜宴。
老百姓印象中的“风流天子”大抵都与乾隆南巡之旅有关,是因为乾隆虽然不沉溺酒色,但热衷游历山川名胜,虽不流连宴饮,但嗜好吟诗作赋。
据说乾隆曾登上镇江金山山顶俯瞰长江,突然诗兴大发,遂命群臣联句成诗。随侍群臣请皇帝先出首句,乾隆当即朗朗吟道:“长江好似砚池波”,在一名大臣随之吟出“举起焦山当墨磨”后,后世戏曲中常见的乾隆朝的“忠奸配”,也就是和珅和纪晓岚便双双出场了。
先是和珅见金山东北角有座孤悬的危塔,触景生情,续云:“宝塔七层堪作笔。”接下来原本没有纪晓岚什么事,乾隆命随驾的皇子续最后一句,可是皇子抓耳挠腮,横竖也想不出什么佳句。
正当他愁眉苦脸,沉吟未决之际,站在皇子身边的纪晓岚连忙救急,偷偷告诉他不如这样续:“青天能写几多行!”
纪晓岚的结句随手拈来,不仅气魄宏伟,而且与前三句贯通一气,却如同出自同一人之手,令乾隆非常满意。
江南丰富的山水人文,在充分满足乾隆这些爱好的同时,也就为民间关于他的各种“奇闻异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一,南疆大小和卓叛乱的由来,以及乾隆南巡的故事。尤其是南巡,也就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故事,体现出了乾隆个人性情中风雅有趣的一面。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图片源于《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及网络。
-领读-
辛峰,青年作家,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十点课堂邀约作者。著有长篇小说《西漂十年》,文学评论集《文字的风度》。微信公众号:西漂十年(ID:),个人微信,现居西安
-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