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连发三文:无需过分渲染通缩预警

伴随1月份CPI和PPI数据发布,对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担忧声又起。针对担忧,从3月3日至5日,经济日报连续刊发三篇文章,明确提出“无需过分渲染通缩预警”。

文章一《判断标尺不能只用一把》

要点通货紧缩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下降、经济严重衰退。目前,我国并未出现物价持续下跌,与通缩如影随形的消费疲软、投资减少并未呈现持续、处处低谷的征兆。经济基本面也保持稳定。无论是去年7.4%的经济增速,还是城镇新增的1322万就业人口,以及同比增长10.1%、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说明我国经济整体运行状况仍然健康稳定。

文章二《辩证看待价格波动》

要点 1月份数据偏低,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春节错位对数据的扰动,另外,暖冬限制了蔬菜价格涨幅,猪肉价格相对较低,也是造成1月份CPI数据偏低的季节性因素。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是导致PPI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剔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素,CPI和PPI两个通胀指标的下跌幅度都将大幅收窄。

文章三《实现科学决策和预期管理良性互动》

要点 尽管中国经济当前并未陷入通缩之中,通缩预警的氛围也无需过分渲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未雨绸缪。羊年伊始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小微企业减税降负,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周末,央行如期降息,解实体经济燃眉之急。这些政策措施无一不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需要而作出的科学决策。未来政府还可以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期管理。只要做到不急不躁、稳步推进改革、以大局观的心态去看待改革,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成功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1什么是通缩

通缩是通货紧缩的缩写,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通货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2判断通缩的指标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下降,最为常见的指标有三种: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即批发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但不能简单根据数据得出通缩的结论,还应分析数据变化的具体原因。

3通缩的危害

通货紧缩将使社会生产活动陷于低落。经济学家指出:“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害,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比通货膨胀的危害还要大”具体表现为:

4如何应对通缩

(一)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凯恩斯在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通货紧缩现象进行分析。他认为解决的方案是在通货紧缩时期,政府要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有形的手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复苏。

(二)加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但实践证明它是最优的,在政府运用宏观调控对“市场缺陷”矫正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用无形的手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健康运行。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