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见任贤齐
《披荆斩棘的哥哥2》,堪称“回忆杀”大合集。
上周,她姐写了苏有朋,感受了一番来自小虎队年代的气息。
但要说初舞台上最直击记忆深处的表演,莫过于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
电吉他声一响起,分分钟带你穿越回小时候那个被武侠剧霸屏的暑假。
伤心太平洋音乐:任贤齐 - 电视剧歌曲大全
56岁的任贤齐,开口还是一股侠者风范。
一波还未平息
一波又来侵袭
茫茫人海 狂风暴雨
扑面而来的,是无数关于武侠、关于江湖的记忆。
这样的记忆还有很多。
《笑傲江湖》里,是“梦中的梦中,梦中人的梦中,梦不到被吹散往事如风”。
《神雕侠侣》里,是“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了”。
《新楚留香》里,是“太潇洒,不问世间仇恨淡如茶”。
光是看文字,都能在脑海里自动播放。
任贤齐大概是整个华语乐坛圈子里,最适合唱武侠歌曲的歌手。
不止因为他火在那个人人沉迷金庸古龙、武侠剧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年代。
他也因此出演了好几部武侠剧,附赠的金曲传唱至今。
更因为任贤齐为人处事,本就是一个江湖中人。
无论是当年,提着百万现金搭救落难恩人的侠义故事;
还是圈内公认的好人缘,来到披哥也处处受人拥簇的好大哥模样。
任贤齐走到哪里,都自带大侠的气场。
在当下这个人情淡薄的时代,任贤齐的江湖气无疑是罕见的。
仗义、可靠、重感情。
就如同武侠剧的消逝,这些品质也被刷上了一层古早色彩。
但任贤齐并未改变,他始终像一个侠者。
或者说,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江湖里。
“口水歌”派掌门人
如果用武侠的方式打开千禧年前后的华语乐坛,那么任贤齐就是当之无愧的“口水歌”派掌门人。
当然,这里的“口水歌”并不是说这些歌没营养。
恰恰相反,回听那个时期的歌,总有种大道至简的韵味。
都是一线制作人操刀制作,但并不曲高和寡,歌词的内涵和旋律的朗朗上口都能兼顾,走的是高传唱度的群众路线。
任贤齐,就是这类歌手里最成功的一个。
就拿他的成名作《心太软》来说。
1996年,著名音乐制作人小虫为任贤齐量身打造的这首歌,红成了现象级。
红的程度按小虫的话说:“拿到(心太软)所有版税的话,可以买下一座紫禁城。”
王菲在台湾接受采访,被问到现在北京什么最红,她说最红的是《心太软》,到处的店铺都在放。
任贤齐来大陆参加活动,也发现不管是骑着脚踏车卖糖葫芦的老先生,还是路边施工的工人,都在哼唱这首歌。
最搞笑的莫过于大爷大妈打牌,一边唱着《心太软》一边胡牌:“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付钱!”
《心太软》,成为那个年代华人心中的集体记忆。
任贤齐的名号,因此一炮而红。
随后,任贤齐又推出神专《爱像太平洋》。
这里面收录的曲目,除了《伤心太平洋》,还有《我是一只鱼》《任逍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首首都是国民级的大爆曲。
尤其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总觉得男生弹吉他把妹能成为一种潮流,跟这首歌脱不了干系。
1999年,任贤齐被邀请登上央视春晚,唱的也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这么正经八百的场合,活生生被任贤齐唱成了个人演唱会。
总之,那几年的任贤齐用堪比火箭升空的速度,红遍了大江南北。
许多年轻观众对任贤齐当年红的程度没有概念,用一句话概括:
他是在四大天王和周杰伦之间出现的、世纪末最后一个天王。
后来任贤齐还被邀请去拍戏,给他做配的都是袁咏仪、吴倩莲、张卫健这样的大咖。
演的角色也都是杨过、令狐冲、楚留香这样的标准美男。
结合小齐哥并不俊美的长相来看,就可想而知他当年有多红了。
因为扮相问题,任贤齐也被吐槽过“长得不好看”。
毕竟,前一版的杨过可是白古啊,是古天乐本人都难以超越的白古!
对比很是惨烈。
不过,任贤齐自己倒看得挺开:
“我年轻时候还是蛮俊俏的,只是不那么俊美。我是很中国的长相,兵马俑的眉毛,粗线条的五官凌线。
我是黑马王子,不是白马王子。”
这话倒也不是“普信”。
看看小齐哥早年间的阳光冲浪男孩写真,确实是妥妥的黑马王子了。
总之,唱歌歌火、演戏戏火的任贤齐,无疑是幸运的。
但回顾他的演艺圈经历,这份幸运,也并非天上掉馅饼。
红的原因:人品非常好
任贤齐祖籍武汉,父亲因打仗辗转各地,后定居台湾。
任贤齐的父亲师从李安的父亲,所以任爸爸算是看着李安长大的。
后来任贤齐遇到李安时,问及此事。
李安说:“你爸爸那时候经常给我们读故事。”
任贤齐惊呼,为什么自己从来没这个待遇。
不仅没有读故事,调皮捣蛋的任贤齐从小没少讨父亲的打。
在学校也是典型的叛逆学生,经常挨教鞭。
虽然任贤齐成绩稀烂,不过作为体育生,他还是被保送上了大学。
大学期间,不安分的任贤齐开始搞乐队做DJ,还做得小有成就,经常在台湾各大院校跑场。
唱片公司看中了他,为他连发三张专辑,要把他培养成冉冉升起的乐坛新星。
1990年,任贤齐发布专辑《再问一次》
然而,好景不长。
公司被滚石收购,任贤齐的合同打包给了滚石,也开启了他漫长的五年“冷板凳”生涯。
滚石是什么地方?
那里集结了周华健、李宗盛、林忆莲等一众华语乐坛巨星,哪有他这只小虾米的位置。
每年的解约名单里,都有任贤齐的名字。
但每年,任贤齐都留了下来。
滚石的金牌音乐人小虫,看这个少年骨骼清奇,每年都替他求情。
“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我就看上小齐,我就觉得小齐有作为。我很喜欢那种人品好的歌手,小齐那个时候让我觉得人品非常好。我们注重在实力派的时候,就觉得他不会唱歌。”
后来小虫为他创作了那首《心太软》,任贤齐才终于迎来了爆发期,彼时的他已经30岁。
人品好,成了任贤齐走红的最大因素。
正如小虫所说,跟张学友这种实力派相比,任贤齐根本不算会唱歌。
录《心太软》的时候,任贤齐一开口,小虫差点昏倒,气得想立马让他回家。
但好在任贤齐唱腔独特,辨识度高。
跟旁人多年训练出来的高超技法不同,任贤齐唱歌,总带着一种傻小子般的真诚和温暖。
唱《心太软》,就诠释出掏心掏肺的遗憾。
唱《伤心太平洋》,就是挥手不问来路的潇洒。
有点像今天大家说的“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1999年,任贤齐香港红磡演唱会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话。
论唱功,舞台上不输CD效果的演唱足以证明。
不过,正是任贤齐这样赤诚的性格,才能诠释出歌曲最本真的色彩。
直到现在,任贤齐被问到是不是唱《心太软》快唱吐了。
他依然回答:“怎么会,我每次都很虔诚。”
红了之后的任贤齐,成了许多人的依靠。
百万现金救恩人的故事,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
2000年,小虫公司破产,不得不卖车卖房还债,朋友见到他都绕道走。
任贤齐听说后,拿着一大笔钱找上门来,还说:“拿去用,不用还。”
当年小虫赏识他的原因,神奇地得到了应验。
跟任贤齐一起从苦日子熬过来的九孔,也时常受他提携。
任贤齐上综艺要拉着九孔一起,拍电影不忘给他留一个角色,还经常帮他推荐资源。
就连九孔开餐饮,任贤齐也给他投资。
今年九孔有了小孩,任贤齐还给他包了一个巨大的红包。
都说“共患难易,同富贵难”,但放在任贤齐身上就完全不成立。
就连交情没那么深的朋友,任贤齐也是能帮则帮。
他和大S因为一次合作成为了朋友,任贤齐放出“大话”说有什么事要帮忙,随时可以打电话给他。
本以为只是句场面话。
有一次大S到偏僻地方拍戏,身边没有熟识的人,一下车还被三五壮汉包围,把大S吓傻了。
她只好给任贤齐打电话,任贤齐立马从最近的地方调派手下过去陪她。
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大S还打趣说,任贤齐人缘这么好,应该有一个求救专线。
就这样,当年人品非常好的小齐,变成了为人正派的小齐哥。
圈内圈外,他都是大侠般的存在。
当侠者人到中年
任贤齐今年56岁,他说现在是人生下半场的再出发。
和当年一夜爆红的状态不同,此刻的任贤齐身上,多了人到中年的从容。
节目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
任贤齐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吃饭,一开始坐在侧边的位置,他的后辈连忙说“小齐哥您坐中间啊”。
任贤齐先是说没关系没关系,但看到后辈的不安,他还是坐到了主位。
“如果你介意的话我坐中间。”
团队分表演part时,他又主动让贤,把重要的X part让给后辈。
与其独领风骚,任贤齐更希望能让其他人多展现自己。
因为年轻的时候,他也是受周华健、赵传、李宗盛等前辈提携过来的。
他很乐于让后辈多多表现,但需要他的时候,他又会跳出来承担大哥的角色。
别的团队来打探消息,他也毫不忌讳。
虽然在不同的团队之间,是比拼。
但他们共同的目标,是给观众带来最好的表演。
从容,大气,不拘小节。
就连其他哥哥,也说小齐哥身上带着一种久违的“大侠之姿”。
我惊觉,任贤齐这样的人,才是男子气概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他有担当,负责任。
相识多年的记者去采访任贤齐,发现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那些熟悉的面孔,每个人都踏踏实实跟随着他。
任贤齐聊起工作,会说员工也需要赚钱养家,所以自己工作起来会更努力。
这份凝聚力,来源于大家对他深深的信赖。
他待人平等,尊重他人。
任贤齐在很多场合都已经算是长辈,但他很少用过来人的口吻,爹味地说教。
与其做一个令人生厌的长辈,他更愿意放低姿态,做年轻人的配角。
有担当的腰骨,豁达的心胸,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男子气概。
许多人对男子气概的定义还是浮于表面的外形man、拳头硬。
然而,将硬拳头砸向弱小,不也是许多“阳刚”男性的常规操作吗?
将纸老虎一般的定义剥离,我们真正欣赏的,是真诚、温暖、尊重、有担当。
更何况,有几个“阳刚”男性的拳头能硬得过任贤齐呢?
当一个侠者人到中年会变什么样子?
任贤齐就是最好的解答。
如今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更能诠释什么叫做,“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
他说自己的目标是优雅地走下山。
不抢风头、不怕失去、姿态优雅。
“像我现在,不可能再去演令狐冲、杨过。我一定是演风清扬啦,或者是哪个掌门。”
刚开始听任贤齐这话,还感觉有点中二。
毕竟,现在距离千禧年那个人人想做大侠的年代,已经过去很久了。
但好在还有任贤齐,让我们知道,人确实是可以用侠者的方式过一生的。
从少年侠者,到悠哉掌门。
像这样做一个重情重义的江湖中人,挺好。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