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干尸小河公主”曾消失66年,亲历者揭秘发掘幕后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粟裕

近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将推出年度大展:“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伊第利斯接受封面记者专访,他向记者讲述了寻找到“小河公主”惊险过程。

小河墓地之谜_小河墓地的传说_小河墓地怎么进去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摄

据介绍,小河墓地的发掘如同一个世纪以前楼兰遗址的考古一样,充满惊险刺激的诡异色彩。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向导的协助下,曾发现这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但之后的66年,却隐匿在了“死亡之海”杳无踪迹。3000多年的神秘文明,就这样与世隔绝。它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

直到2002年12月,小河墓地首次调查开始,这处深藏在沙海数千年之久的古代遗迹,没有一条现成的路可通达,只能徒步寻找。

伊第利斯向封面新闻介绍,在对小河墓地正式考古发掘之前,他和队员们进行了一系列测绘与现场调查。据测,小河墓地高出地面7.75米,东西长74米,南北宽35米,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沙山上所竖木柱均为胡杨木材,形状都是人为加工所成,现存140多根。菱形和圆形立木高出地面2米至4米不等,直径多在20厘米以上。

考古发掘时,当伊第利斯小心翼翼地取下一座棺木顶头上的第一块盖板时,只见里面露出些许淡黄色的毛绒物,但还很难辨清是何物。

就在伊第利斯缓缓拿起第二块盖板时,全场顿时爆发出一片惊讶之声——一个头戴毛毡帽的极其美丽的年轻女尸的脸,展现考古队员面前。“太漂亮了,也很激动,保存得非常好,她的模样像刚入睡一样。”

考古发掘往往超出人们想象。这位静静躺在棺木里被称之为“小河公主”的年轻女子,头戴毛毡帽,脚蹬牛皮筒靴,身裹毛织斗篷并别以木质别针,以一种朴素而又美丽的装扮在沙海“沉睡”。

而后在2003年小河墓地大规模发掘,大量设备物资运到发掘现场前,需有人打前站,伊第利斯被选为先遣队员,负责寻找一条在沙漠里车可通行的“路”。

伊第利斯当即决定,将考古队全体人员分为三组,一组驻留此营;一组立即返回居民区寻租骆驼;一组徒步进入小河地区。

徒步进入小河地区的工作人员,于12月28日到达小河墓地,立刻开始了初步调查。

“我带领队员在沙漠里走了10天,行程达200多公里,在没有路的地方,探出一条可供沙漠车迂回行进的路线。”伊第利斯回忆,在现代公路和小河墓地之间的荒漠里,他带领2名队员来回跋涉了10天,终于在没有路的地方探出一条可供沙漠车迂回行进的路线,保证了发掘的顺利进行。

据了解,在沙漠作业有很强的季节性,考古队都是在初秋进入工地,度过寒冬,直到第二年春天来临。伊弟利斯带领队员们最长的一次,持续不间断工作了近半年。“我在沙漠中度过了3个元旦、2个春节”

如今,“小河公主”身上所挂的麻黄枝成为研究中国中医药学、外科手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以及研究中国中医药学与西亚、南亚交流史的宝贵资料。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