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天鲲号绝对是国之重器,是我国成为海洋强国以及制造业强国的标志,甚至天鲲号上还配备了智能大脑。而这种水平,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超越。天鲲号有着“造岛神器”和“清淤神器”的称号,足见他的能力可能超乎想象。

但黄河的带沙量恐怕更加可怕,古代黄河泛滥,“大禹治水”都知道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人类只有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过得更好,反其道而行之,只有一条死胡同。而通过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可以通航”这样的想法,我只能说理想很饱满,现实很残酷。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1)先说说天鲲号。

前些年在天津港服务的亚洲第一高科技,亚洲最牛挖泥船的“天鲸号”的能力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天鲸号可以每小时将4500立方米的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千米外的地方,妥妥的一个“造岛神器”。而现在天鲸号在天鲲号面前就相当于一个小蝌蚪不值一提。

首先天鲲号的科技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放眼世界也只有天鲲号了,另外天鲲号非常庞大,而天鲲号的挖掘深度也明显更深,达到了35米的挖深,甚至一些海底坚硬的岩石,它都可以轻而易举搞碎挖走。和天鲸号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天鲲号的污泥是可以达到每小时6000立方米海沙等混合物排放到15km以外的。

天鲲号几乎集合了世界制造业最先进的科技,以及全自动化挖泥的智能大脑。所以天鲲号不愧为“世界第一”的称号。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从天鲲号的能力上来看,似乎派它来挖掘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是个不二的选择,但你又知道黄河的带沙能力有多强吗?

(2)说说黄河的淤泥。

黄河目前的悬河到底有多严重呢?以中国最高的悬河开封段为例,黄河长年的河沙淤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甚至河底都比开封市高出7米,最高的达到10米的超级大悬河,而它的河面宽8公里,大堤高约15米,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加高。单单从开封段的悬河就可以体会到黄河下游两岸的悬河到底有多牛。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而且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按照流程768千米来算,每年就有近4亿吨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内,试想一下,本身就悬河淤积的泥沙无限巨大,无限多,而现在每年还有4亿吨新泥沙淤积在黄河河道内。在这种情况下,你让天鲲号日夜不间断的排淤泥,并且派上成百上千台不断排,几乎是很难实现的。

(3)天鲲号将黄河两岸淤泥排到两岸,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便可以实现,光天鲲号的使用制造的花销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况且天鲲号这样的庞然大物能不能进入黄河悬河之内都是个巨大的问题,资金上的压力也不允许这么做。

而黄河悬河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自然性的问题,靠排淤泥到两岸的想法很大胆,也很不靠谱。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在大自然中,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够永生,否则后果真的很难想象。

(文/阿冰)

讲句实在话,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不是一艘天鲲号就能全部排到两岸的,而且,若是真的下黄河,大概率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黄河泥沙是出了名得多,专家计算过,平均每年都有16亿吨左右的泥沙流经黄河中下游,不过,由于黄河水最终要注入渤海水系,所以,这些泥沙中的大部分(12亿吨左右)还是汇入大海了,剩下大约4亿吨的样子会在黄河下游沉积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黄河下游有那么大面积的冲积平原。

天鲲号,它是全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仅仅是一个小时就可以挖泥6000立方米,最大挖深可以做到35米,绞刀额定功率和总装机功率,分别达到了6600千瓦与25843千瓦的水平,曾经的造岛神器“天鲸号”也没有它更先进。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但是,由于一立方米泥沙的含水量和粗细,都会造成吨数大小的不同,如果以1立方米黄河淤泥等于1.8吨淤泥来进行计算的话,天鲲号处理4亿吨泥沙就需要四年多的时间,处理16亿吨泥沙更需要花上接近17年。

虽然黄河泥沙大部分都汇入大海了,但每年沉积下来的也有四亿吨左右,而且这个沉积数据是每年叠加,如果只是一艘天鲲号来排泥沙,每次上一年的泥沙还没排赶紧,便又有了下一年留到下游的泥沙需要清理,这个工作量肯定不是一艘天鲲号可以完成的。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天鲲号的世界是大海,而不是地上悬河,想通过天鲲号排沙,从而使得地上悬河实现通航,只会得不偿失!

天鲲号,俨然是个庞然大物,总的船长达到140米,宽度也有27.8米,它的首航是从江苏连云港开始。从2016年年初开始建造,到2017年11月3日第一次下水,然后是 2019年3月12日完成通关手续,期间用了3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和建造疏浚重器伟大成果。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没错,天鲲号很厉害,这一点可以从多个数据体现,但它的世界是大海,而非黄河流域的那些地上悬河。型深9米、设计吃水6.5米,垂直间长115.02米,12kn的设计航速。要知道黄河的泥沙主要是在下游,但黄河的平均水深又很浅,一米多、两米多都是很常见的情况,只要看看这些数字,就知道真实的黄河并不适合天鲲号下河去作业,“水土不服”会是必然发生的情况。

并且,直接从黄河里挖出来的泥沙,在短时间内也起不到肥沃两岸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黄河泥沙的构成体现。况且,地上悬河无法实现通航,除了泥沙量大以外,还与自身的水资源体量不够大有关,虽然黄河的长度在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的水量却只有长江水量的20分之一。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应该不少人都知道天鲸号吧,因为,当年通过南沙吹填完成建设的人工岛,很大一部分都是它的功劳,尤其是在2013年到2014年间,天鲸号就曾多次在永暑礁、东门礁、南薰礁、赤瓜礁和华阳礁之间往返作业,平均每小时可完成4500立方米的吹填海沙工作量,成为了当年所有工程船中的佼佼者,而今天说到的天鲲号在各项数据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很期待它在未来有更出色的表现。

“晋陕峡谷”黄河段,11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流域面积,仅占据黄河的15%,但黄河56%的泥沙都来自于这里。近年来,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黄河泥沙的含量已经有所减少,相信黄河治理会让黄河在未来变得更加清澈。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生活在晋陕峡谷的一些当地人,会把这里叫做“黑三角”,它地处陕西、山西和内蒙的交界处,面积约11.16万平方公里,黄河在该河段的河床宽度有200到400米,有607米的落差,在这里看到的黄河景观会十分壮观。

不过,由于晋陕大峡谷自身的地质特点,河水会携带大量泥沙,从而导致从这个区域流失的泥沙,实际上占到了黄河总泥沙的56%左右,这里便是成就黄河“黄”的主要地点。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流域有如此多的泥沙,与其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有关,但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已经通过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在森林覆盖率上取得了很大提升。

所以,如今大家也看到不少与黄河水变清的消息,的确,如今的黄河很多河段,都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浑浊不清。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尽管,有人担心黄河水变清可能反而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影响,甚至影响下游冲积平原的稳定性,但是,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黄河水变清还是带来了更多的利好,而非弊端。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黄河淤泥挖出来排到两岸,既肥沃两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对此科学兴农只能表示呵呵了,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黄河中的泥沙要挖出来,你知道有多少吗?而以母亲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级别的自航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来说,其挖泥土量有多大你知道吗?如果这些大家能够搞明白的话,就不会提出如此“儿戏”般的问题了。

作为目前世界顶级的挖沙船天鲲号,船长140米,宽27.8米,挖深度可达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一天昼夜不停排沙近15万吨,年挖沙量可达5000万吨。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而黄河近些年经过改造之后年入沙量已经大大降低,据可靠消息目前黄河每年依旧会从地表携带大约10厘米厚的沙,总计年入沙量依旧高达2.6亿吨。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如果说考虑到黄河动态变化,泥沙的不断涌入的话,那么单单是黄河进入的沙量就需要同时开动5台天鲲号参与挖沙,并且甚至是不分昼夜的同时工作。而目前我国尚仅有一台天鲲号,而长期即便能够做到拥有了五台天鲲号,依照天鲲号的体量以及黄河的水位深度,当前的天鲲号很有可能被陷入黄河而无法出来。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大家知道目前黄河目前能够同航的位置是非常少的,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黄河淤泥阻塞,黄河水位过低,在夏季从黄河过的时候黄河的部分路段甚至能够看到黄河底部,这样的水位深度要通航天鲲号简直天方夜谭。

对于目前黄河的泥沙,当前也在解决,与其琢磨这么毫无边际的想法,倒不如想一些着实可行的办法,比如说控制黄河泥沙入河量。大家知道黄河泥沙携带朱啊哟来自于黄河上游,因此我们在黄河上游种植植被,减少泥沙入河,以陕西延安段来说,目前水土流失减少了50%,黄河泥沙减少了86%。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同时对于黄河泥沙也可以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上游修建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洪水期泄洪,利用积蓄的水势,在开闸放水之际,利用水势动能冲击下游的泥沙,实现降低淤泥的目的,在平时保证水量正常蓄水位低,基本处于畅泻状态,减少泥沙的淤积。而这也是当前小浪底能够每年清除淤泥的一大原因。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这个,我计算了一下,发现真的可行!

首先,这个天鲲号一小时的工作量是多少? 我查了一下,其一小时可以挖6000方泥沙。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然后,黄河一年给下游沉积了4亿吨泥沙。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这个6000方是体积,4亿吨是重量,怎么换算?

我又查了一下泥沙的比重数值,在1.47到2.9之间。那么,我们就取一个好算的数字,2吧。

那么,这6000方的泥沙,重量是6000X2=12000吨。

然后,天鲲号一小时12000吨,1天就能挖12000X24=288000吨泥沙,一年能挖288000X365=

105120000吨泥沙,也就是1亿多吨泥沙。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那么,有4艘天鲲号,就可以把黄河每年沉积的泥沙挖掉。

再多造几艘,就可以逆转黄河河道每年的泥沙沉积。

那么,挖出来的这些泥沙放到哪里合适呢?这么一大坨泥沙,放在那个城市,都是不可承受的的啊。这些都是生土,不能直接种庄稼的。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我的想法是,建造一个远距离泥沙输送运河,把这些泥沙扔到东海之滨,填它个几十年,上百年,会不会填出一个新局面,自驾开车去日月潭玩会?期待大神来计算一下!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就写到这儿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有这种可能,但现实意义并不大,因为黄河清淤是个系统性工程。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毫无疑问,我国自行研制的“天鲲号”重型自航绞吸船,在疏浚、挖泥、吸沙方面,是目前我国真正的一大利器。

“天鲲号”是当前亚洲最大的挖泥船,全长140米,挖泥深度最大35米,每小时挖泥6000方,总功率2.58万千瓦。

天鲲号满载排水量1.7万吨,吃水6.5米,挖掘能力很强,像淤泥、粘土、砂质土、强风化岩、砾石等都很轻松。

天鲸号吹沙填海的本领,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而天鲲号的实力要比天鲸号更胜一筹,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利器。

从理论上讲,天鲲号要用于黄河清淤,是完全具有这种能力的。但实际上,用天鲲号给黄河清淤的难度非常大。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清淤方法没有可持续性。也就是说,一次性无法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泥沙淤积的千年顽疾。

首先,保障天鲲号作业的难度非常大

我们都知道,黄河泥沙主要沉积在中下游河床,这些地方河水落差非常小,流速也很缓慢,泥沙很容易被堆积。

黄河河南段的淤积相当严重,河床高出地面五六米,有的甚至达10米,河道宽浅散乱,形成了真正的地上悬河。

这使得黄河中下游的通航能力非常弱,除了两大库区能满足V级通航标准外,其余河段的水深也就1米到1.6米。

如果是枯水期,水深不足1米,无法满足天鲲号的作业条件。天鲲号要想清淤,就必须得从黄河入海口开始清理。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天鲲号的吃水深度有6.5米,考虑到中下游的水深情况,天鲲号的清淤深度至少要达到10米才能保证挖泥船通行。

天鲲号船宽将近28米,光是保证挖泥船通行需要挖掘的泥沙量有多少?

小浪底水库到入海口的河段有1000多公里,若按底宽为10米的梯形槽来算,需要挖走的泥沙量就高达1.9亿多方。

这个结论是忽略山东、河南数十座黄河大桥的影响,情况上有不少很来的铁路桥,根本不适合天鲲号正常作业。

其次,黄河每年清淤后的泥沙无处堆放

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量有16亿吨,其中有12亿吨被冲入渤海,还有4亿吨泥沙沉积在河床上,相当于3亿多方。

这相当于边长1000米,高300米的一个正方体,这俨然就是一座小山。而这只是一年的淤积量,每年都这么多。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如果全部堆放在黄河两岸,估计若干年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成了崇山峻岭的河谷地带,有人说可以倒渤海。

这就得需要驳船配合了,这个工程相当于重新开凿一条黄河河道,不但困难大,而且还无法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最后,水电站可调水调沙无需动用天鲲号

千年来,黄河因淤积致使决堤的情况屡有发生,通常的做法是,河堤随河床的升高而不断加高,最后形成悬河。

若遇洪涝灾害,必然面临决堤风险,主要原因就是泥沙淤积,过去也采取疏通的办法,但结果都是治标不治本。

为根治黄河淤积和水患,专家们提出了用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和西霞院水库相互配合来调水调沙。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小浪底枢纽几乎能挡住全部黄河泥沙,在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会开闸放水,将小浪底的泥沙给全部翻腾起来。

接着是小浪底开闸,浑黄的泥沙水会喷涌而下,这种高流速的水会将大部分泥沙冲入渤海,还可以来冲刷河道。

通过高含沙水流可以淤滩刷槽,塑造窄深河槽,而窄深河槽又将水束缚起来,进一步将泥沙冲刷到黄河入海口。

其实这就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洪峰,既可束水攻沙,又可改善航道,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从2002年开始,黄河枢纽在进行了10次调水调沙后,黄河济南段的河道比没有进行调水调沙之前刷深了2米多。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可见调水调沙确实是黄河清淤比较科学的方法,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区环境的改善,黄河的淤积问题将会大改善。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必要使用大型挖泥船来作业,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天鲲号疏通河道太大材小用了。

黄河已成悬河,为什么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让黄河整体下移?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黄河下游的几个现状:

其一,黄河下游已成悬河,危害很大;

其二,自小浪底工程以后,黄河下游断流已得到缓解,河水已清澈;

其三,小浪底是综合枢纽,效果很好,但近些年也有点儿力不从心了,我们不能太盲目自信;

其四,黄河每年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入海,4亿吨留在黄河下游,加重悬河;

其五,黄河下游总落差达90多米,远大于长江下游,有束水冲沙的势能;

其六,黄河下游,河道宽阔,达几公里,达4000多平方公里;

其七,黄河悬河的河沙,是祸害,也是宝,是历史的庞大积累;

其八,以目前黄河下游的状态,下切(挖)20米,若干年后也会恢复;

其九,黄河下游,公开的“盗采”十分严重,太短视,已忘了黄河水的凶狠。

那么,为什么不用挖沙船把泥沙挖走让黄河整体下移?

其一,黄河的含沙量实在太高,河道疏浚是一项看不到希望的工程,4000多平方公里,好几米深,工程量太大,没法挖。

其二,今天的黄河水清澈了,但历史沉淀太深(厚)了,疏浚作业虽是机械化,使用那个吹沙造岛神器,难度不大,但耗费却是天文数字,这个成本太吓人,起码需要上万亿,好几十年。

其三,今天的黄河水清澈了,是由于加大了水库建设,而不是全流域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有了保证(重视水土保持),是平时的含沙量减少,但洪水来了,泥沙照旧,等于白干,很快淤积。

其四,黄河的下游地势太平缓了,海拨实在太低,挖深河道对泄洪意义不大,渤海水倒灌倒有可能;黄河悬河要挖沙,入海口的三角洲更得先挖,还得不断挖,否则就会淤塞。

其五,黄河的下游早已是地上“悬河”,如果疏浚河道,破坏河道与堤坝的动态平衡,恐怕会引起溃堤;要知道,疏浚河道会影响河势稳定,河道与河床是在长期演变中形成的,是动态平衡的,外力的作用,会影响河势稳定;要让河床下切,只能依靠自然的力量,束水冲沙,逐渐的下切才安全。

其六,江砂是宝,如果允许社会力量挖沙,挖沙越来越“黑”,更加逐利,有失控失序的危险,无序采砂形成的无数深坑,会改变“水势”,既威胁河堤的安全,也会形成漩涡,对游泳的人或路过的小船形成威胁。

其七,“天鲸号”挖沙,除了巨额费用,也需要大量河水,而黄河下游却水量不足。

其八,疏浚河道会引发潜在的健康风险与疏浚土二次污染,将黄河底部千万年积累的危险元素(如重金属,黄河流域人类开发较早)捅上陆地或河水中,危害太大,得不偿失。

其九,还有一个问题,这几千平方公里,20米深的泥沙,挖出来,堆在哪儿;如果要洗沙去泥,需要多少河水,更多的泥土怎么处置。

其十,至于个别地段公开的盗采泛滥,他们压根儿被近三四十年黄河的“温顺”骗了,失去了对千年一遇的警惕,或是盲目信任小浪底的作用,更多的是对眼前暴利的追逐。

总的来讲,黄河河道疏浚,用挖沙船挖沙,不是办不到,而是不值得!

小本认为,黄河的水含沙重,自古有之,就让它的泥沙顺其自然吧,黄土高原的泥沙,本来就来自中亚的沙尘暴,流向渤海湾,冲出三角洲(物尽其用),也不是坏事儿;至于下游的悬河,可以考虑把黄河河道分为三条,旱季只用一条,水多时用两条,汛期三条都用,坚持束水冲沙,逐渐降低悬河的河床高度,最终用“自然”的手段消灭悬河,成本更低,也更安全。。。

这是小本的解读,谢谢关注与交流。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你知道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量是多少吗?

足足16亿吨!

此外,黄河虽然全长5464公里,但地上悬河的长度却高达800公里,基本上都要高出地面3米,像河南郑州等部分河段,地上悬河高度甚至要超过10米。

滔天巨河悬在“上空”,老百姓怎能不担忧,况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黄河决口次数高达1590次,虽然经过各朝各代的不断加固,以及近代的努力,近些年黄河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决堤泛滥事件,但此隐患总如一口利剑,悬在下游两岸人民心中。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于是不禁有朋友就好奇,地上悬河的根源是河床高,河床高是因为泥沙多,古王朝没有强大的采沙运输能力,加固两岸这一措施还说的过去,但如今在强大的祖国背景下,动用挖泥船,把地上悬河之下的泥沙全部挖走,这样就能彻底解决根源,而且在建筑用沙单价破百的情况下,黄河泥沙也能去造房子,岂不是一举二得之法?

古代用什么办法治理黄河?

根据地质学家考证,黄河流域在5亿年前还是一片水域,直到地球板块进入活跃期后,一系列造山运动导致地壳发生了大规模的升降运动,黄河就这样诞生了。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黄河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西起青藏高原,东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自然在遥远的蛮荒时代,原始人类就依河而居。

不仅如此,从大量史料中得知,在北宋以前,基本历朝历代都会在黄河流域附近建都,所以黄河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中,一直是我国古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因此黄河也被称为我国的“母亲河”。

黄河之所以被称为黄河,跟它的泥沙量脱不了关系,古籍中常用“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来形容黄河水中的泥沙量。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随着泥沙在下游越堆越多,河床也在增高,治理黄河自然也是每个王朝的重中之重,战国时期主张修建大量堤坝,汉代那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了改道举措,虽然这些方法都有不错的调控水量效果,但悬河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面对日益增高的悬河,在落后的背景下,古人也只能把堤坝越修越高,但黄河仍然频频决口,每次都会对两岸造成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伤,所以仅凭古王朝的手段,无法从根源解决地上悬河难题,只能尽力降低伤亡。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在综合国力强盛的当下,我国为什么不用挖泥船,将黄河下游泥沙彻底挖走,以此来解决黄河地上悬河的隐患?

1.黄河泥沙量巨大,光靠挖泥船去挖,不知挖到猴年马月

黄河每年的输沙量为16亿吨,如果以1万年来计算,那就是整整16万亿吨,或许早先黄河中的泥沙没那么多,哪怕以50%来计算,那也差不多是8万亿吨。

8万亿吨泥沙什么概念!就算以16亿吨泥沙量,其中4亿吨逗留在河道内的比例来算,那也得有2万亿吨。

假设1艘采砂船一天挖一万吨泥沙,即便1000艘采砂船同时工作,那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挖完?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况且黄河里面的泥沙淤积,也不能只算历史堆积量,每年还有新的4亿吨泥沙要堆积在下游河床上。

从理论上来看,用采砂船清空黄河中堆积的泥沙,是符合逻辑的一件事,但实践起来困难重重,而黄河地上悬河的长度高达800公里,涉及到多个省份。

一旦开挖,那就需要多方齐心协力,早些年我听村上的老人说,其实以前黄河部分河段是有采砂船的,但问题也不少。

无序采沙会导致大量含油废水直接排入黄河,从影响水质开始,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严重的还会破坏河床形态,没准会导致黄河两岸滩地沉降、坍塌,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况且挖出来的泥沙怎么处理,这也是很头疼的问题。

首先就是运输问题,里面就涉及到庞大的运输费用、人力成本、空间占用等等,综合成本肯定不低。

而且黄河里面挖出来的泥沙很细,凝聚力不够,绝大多数并不符合建筑用沙的标准,此外里面杂质众多,光清洗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支出。

如果直接扔到海里,那就更不行了,填海造陆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现阶段暂时也没这需求。

所以就算要挖,这些泥沙如何处置呢?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2.挖泥船并不能解决黄河富含泥沙的根源

黄河中这么多泥沙是从哪天的?难道真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而总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6%的黄土高原,正式黄河泥沙的“发源地”。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黄河上游的水非常清澈,但在流经黄土高原后,由于这片区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河水的冲刷下不断融入其中。

下游的挖泥船只能清除堆积的泥沙,却不能根除“病因”,而且一旦挖泥船短时间内挖走大量泥沙,很容易打破黄河水跟海水的交界处的平衡,黄河水位的下降,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从而导致近海两岸土地盐碱化。

所以光靠采砂船去挖泥沙是不靠谱的,这边在不断的挖,那边还在不断的运过来,何时是个头。

目前我国治理黄河的方案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兴建大量水利工程,比较有名的是小浪底工程。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虽然小浪底是一座大型水库,但却配备了拦沙排沙系统,能较大程度缓解下游“地上悬河”的问题,而且小浪底工程还能通过人为蓄水的方式,制造小洪峰去冲击早先堆积在河床上的泥沙,同时小浪底的发电工程,也为两岸居民带来的不少便利,这是一座集防洪抗旱、调水排沙、水力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此外,我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着手治理黄土高原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植树造林,以前荒芜的黄土高原,逐渐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大量绿色植被牢牢锁住泥土,从而大幅度阻断泥沙被黄河带入水中,相信不久的将来,黄河下游的悬河问题必将得到解决,同时水质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END——

自古以来,皇帝老儿解决不了三个头疼要命的大事,关系到帝国的存亡,一是帝国一天比一天腐朽,二是土地被官员士绅地主兼并,三就是这个黄河成悬河,而且一天比一天高,只能年年花钱加固加高大堤,更头疼的问题就是,越是加高大堤,黄河越是危险,来年还要花更多的钱加高加固,简直是无解死题,皇帝生气了,放弃了,不管了,哪好!真好!黄河要是堤坝塌了,后果很严重,几个省遭殃,几千万人民无家可归,他们除了造反还只能造反!皇帝大喊不要不要决堤,我出钱就是了,你们几千万人不能造反,太吓人了,可是,可是?这个悬河太高了,古代皇帝解决办法就是黄河改道,花国库十几年的收入成本改道,黄河每次改道都是历史大事件,大伤国库,国家变穷,古代解决黄河的问题,就是加高继续加高再加高然后改道。历史到了现在,现在解决黄河问题,梦想开花,想从源头解决,想方设法黄河变清,手段种种,比如,种树固沙土,小浪低水库工程留沙走水,加速黄河水流冲走泥沙,目前效果治标不治本,总之比古代人强,起码黄河不需要改道。至于想挖走黄河河底泥沙,想法是好的,年年加高大堤改成年年挖河床,理想丰满,现实打脸,自己去查一查书本,黄河每年沙流量是以多少万亿吨为单位!看好了不是万吨也不是亿吨是万亿吨!然后你自己计算数字,卡车能拉十吨,轮船能拉千吨,超级大轮船最多能拉万吨,自己想想,需要多少趟的汽车轮船能拉完万亿吨沙子,还需要多少台挖土机挖沙子,还需要多少人工,算盘打下来,国家每年收入都真负担不起!挖沙的事行不通!

不懂水利,不过有个天真的想法:既然现在黄河已高出地面几十米,为防止堤塌水淹,不如直接征用土地重新给黄河下游人工造一条水道,将原来的黄河河道变成一边的大堤,在另一边再造个堤坝,然后建一条新河。古有世代修长城,今有南水北调,以后有个再造黄河。我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在。

挖沙是傻瓜行为,还不如沿着黄河开挖一条新的备用河道;设立闸口,每隔几年让黄河水流在两条河道轮流过水;利用闲置河道的无水期来整理河道泥沙不是更好吗?!

大禹治水有无考古证据?

首先要明确的是,对史前洪水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铭文,再往后就是东周以来的文献,因此只能认为是传说或口传历史,与旨在确切记录真实历史事件时间序列的编年史需要区别对待。“大禹治水”传说所提供的时间、地点、治水方式等信息都有可能是扭曲的,需要从文献的角度进行辨析,并不能说简单说考古学或地质学证据可以“证实”它。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遂公盨铭文提到了大禹治水,而且和《禹贡·序》基本一致

我们可以根据文本推测“大禹治水”的原型可能发生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环境考古或者地质学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特定时空范围内古洪水事件是否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判定传说中是否蕴含了某些真实的历史信息,但是就那个时间段来说,在无文字证据的情况下很难精确地将考古证据指认到文献记录的某一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尧舜时期洪水的考古证据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有学者认为这场洪水是由黄河下游改道所致,这一地区相邻考古学文化的分布格局和文化面貌上分异程度的历时性演变,可以用来说明黄河河道的位置及其变化。周述椿推测距今4500年左右黄河由南流改为沿太行山东麓北流入海,其证据包括仰韶、龙山文化在黄淮平原的的分布以及虞夏商时期政治中心的转移,黄河下游的改道是由三角洲沉积的普遍规律决定的。另据学者研究,贝壳堤的发育与黄河携带的泥沙有关,渤海西南岸和苏北平原沿岸贝壳堤的形成年代可以反映黄河往返改道、交替注入黄渤海的过程。还有学者以贝壳堤提供的14C测年为基础,并从考古学角度补充了龙山时期和夏代遗址空间分布格局的证据,认为黄河在距今约4600-4000年间经淮北苏北平原入海,到距今4000年前后改道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改道和决溢的原因除了河道淤积外,也有由九星地心会聚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变的影响。有学者总结了河北平原两侧(太行山东麓和海岱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联系,认为在距今8000-7000年时十分密切,到距今6000年前一度中断,距今5000年后又逐渐复苏,文化的分异倾向与洪水造成的地理隔绝有关,洪水期从距今6500年起持续了2500年之久。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关于洪水发生和停止的气候背景,有学者根据气候突变与东亚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洪水发生的机制:距今4200~4000年前的气候突变会导致季风雨带的北撤,致使降水量的增加或降水时间的延长;冷期降水变率的增大提高了异常洪水发生概率;同时,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可以引起土壤抗侵蚀力减弱,增加水沙含量,从而增加黄河决溢的可能性。至于“治水”成功,则应归功于气候好转(一般认为从暖期向冷期的气候转变往往是相对缓慢、逐渐的,而从冷期向暖期的转变则是快速的、突变的),而不是人力驯服洪水的结果。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人们管理和控制洪水主要是筑堤建坝,而不是疏导;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即使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也很难控制,因此很难相信在4000年前的大禹能够通过疏导的方法疏通九川、开辟九州。

更加实证性的研究是由从事第四纪环境和环境考古的学者作出的,他们基于对考古遗址(及其附近)地貌和沉积物的分析,对北方距今4000年前后的异常洪水事件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在不同地貌部位如山间盆地、山麓地带、山前倾斜平原和下游冲积平原等,洪水的地质记录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河南新密新砦遗址等研究相对充分。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喇家遗址中被掩埋的地震遇难者的遗骸。在喇家遗址地震形成的黄土裂隙中,也有积石峡溃堤带来的洪水沉积物,证明洪水曾经在地震之后淹没此处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积石峡段的黄河。图片正中的大山为残余的一部分坝体,现在黄河从峡谷底部流过。吴庆龙 拍摄

喇家遗址相关洪水的研究在《科学》上发表,该论文称,公元前1920年左右,一次大地震后,山体滑坡,很短时间内,在黄河上游、青海省积石峡地区堆集起一个约200米高的大坝,将黄河完全阻断。接下来的6个月到9个月时间里,大约120亿到170亿立方米的水被蓄积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当湖水漫过坝顶后,坝体很快发生溃决,大约110亿到160亿立方米的湖水倾泻而下,形成流量巨大的溃决洪水。该洪水流量的峰值达到36万到48万立方米每秒(这一流量值相当于积石峡段黄河现今流量500多倍,相比之下,历史时期黄河上最大的一次洪水,即发生于1843年的洪水的最大流量也只有3.6万方每秒)。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大洪水模型的示意图。吴庆龙绘制

这一溃决洪水应该向黄河中下游咆哮着推进了2000公里以上,并很可能在下游平原上破坏了黄河天然堤坝,引发了黄河多年的泛滥,在下游形成规模空前的黄泛区——那里正是新石器时代文明集中的区域。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这次大洪水也与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社会政治变迁相一致,表明这 些重大自然事件和历史政治事件的同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巧合,而是人类对极端自然灾害所做出的深刻而复杂的文化响应。这或许可以与大禹所治之洪水乃至夏王朝的建立相联系。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

参考文献

[1]周述椿:《四千年前黄河北流改道与鲧禹治水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1期。

[2]大港油田地质研究所等编:《滦河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质出版社,1985年。赵希涛、张景文:《海陆变迁与海面变化》,仇士华主编《中国14C年代学研究》第16章,科学出版社,1990年。

[3]王青:《试论史前黄河下游的改道与古文化的发展》,《中原文物》1993年第4期;王青:《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中原文物》1998年第1期。

[4]韩嘉谷:《河北平原两侧新石器文化关系变化和传说中的洪水》,《考古》2000年第5期。

[5]吴文祥、葛全胜:《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第四纪研究》第25卷第6期,2005年11月。

[6]夏正楷、杨晓燕:《我国北方4 ka 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第四纪研究》第23卷6期,2003年11月。

[7]吴庆龙, 张培震, 张会平,等.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J]. 中国科学:, 2009(8):1148-1159.

[8]Qinglong Wu, etc. 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 (August 4, 2016).Science 353 (6299), 579-582.

非常遗憾,我真的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据我所知,史上大禹传说的成份多一些,而有记载的较少,并且大都是文人们的演绎。至于说考古证据,到目前还真没有看到任何有价值的报道,可以肯定地说至少现在还没有大禹治水的考古证据。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实际上,考古学上的确存在着几例洪水遗迹,但史前大洪水是否真的能与大禹治水乃至夏王朝的存在联系在一起,值得商榷。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纵观人类历史,在许多文明中都存在着洪水记忆。可以说洪水神话,是最久远广泛的母题之一。而对于中国的远古史来说,它还与最早的国家(夏)有关,所以更加引人注目。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剑锋便直指夏王朝存在与洪水有关。

翻译成中文就是: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倾泻支持中国历史大洪水和夏朝!

那么他是如何证明的呢?


原文大意是: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山体滑坡作用而形成了一个超级堰塞湖,最后堰塞湖的崩溃导致下游的洪水泛滥成灾,而且恰巧堰塞湖崩溃的时间与中原文化大规模迁移基本吻合!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堰塞湖范围示意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大洪水示意图,虚线为堰塞湖底部

这个堰塞湖位于青海循化县,巧的是这里还有古代的禹王庙存在。这个超级堰塞湖粗略估计,纵深1.3公里,高出黄河古河道185-210米。没有概念?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三峡大坝崩塌的场景!


巧的是,洪水直接冲击的盆地范围内,还发现了堪称“东方庞培”的喇家遗址!这是遗址中发现的古代最早面条,距今约4000年。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事实证明喇家遗址毁于一场地震,但是喇家遗址的废墟之上,有积石峡溃堤之后所携带的洪水沉积物,证明洪水的确在地震之后淹没此处!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借助科学的考古测年技术(遗址倒塌房屋内若干孩童遗骨碳十四测定),这场大洪水的时间坐标为:1922±28!


进而,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倾斜而下,席卷整个黄河流域,但灾难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第一个文明-夏的出现!

有人曾将中国大洪水与西方圣经的洪水相比,可是,各国神话中的滔天洪水,只有在中国它是被一个“人”治好的!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更多精彩关注阳Sir不读史,点赞留言哦

大禹治水只有文献记载,完全没有考古证据,甚至文献也不可靠。最早的记载是《禹贡》,大致成书于战汉,后来在金文中有所发现,也不过是西周早中期。大禹如有其事,一千二百年后才有记载,可靠性不高。大禹其人其事应该是前2000年前后,那会儿最大的部落也才万把人,披兽皮住地窨子,工具呢?木头片子!想想吧,万把操着木棍的先民能疏黄河?后世钢筋水泥炸药都不好使。前辈史家认为禹迹也就是伊洛之间,是有道理的。祖先美好的传说值得尊重,作为史实确实缺乏过硬证据。

都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其实大禹治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传说当时黄河里有9条蛟龙兴风作浪,堤坝尽毁,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大禹在诸神的帮助下,勇斗恶龙,最后把它们一网打尽,还把其中一条禁锢在深井里,虽说,这是个精彩的神话传说,但至今还留有历史遗迹。

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都是人们口耳相传记录下来的,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而且没有文献资料,单单依靠考古,目前还是没有确切详实的证明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本文由问答百科整理:3条关于青海大坝溃堤无伤亡的问题「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青海大坝溃堤无伤亡事故的内容请站内查找。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